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昌俊

作品数:90 被引量:34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篇杨树
  • 21篇黑杨
  • 18篇基因
  • 14篇美洲黑杨
  • 11篇育种
  • 10篇无性系
  • 8篇多基因
  • 8篇性状
  • 8篇杂交
  • 8篇欧美杨
  • 8篇人工杂交
  • 8篇转多基因
  • 8篇美杨
  • 7篇杂交育种
  • 7篇植物
  • 7篇花枝
  • 6篇选育
  • 5篇植物组织
  • 5篇植物组织培养
  • 5篇植物组织培养...

机构

  • 87篇中国林业科学...
  • 15篇北京林业大学
  • 8篇安徽省林业科...
  • 4篇山东省林业科...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南昌工程学院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林业...
  • 2篇三明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林业科...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0篇丁昌俊
  • 73篇苏晓华
  • 44篇黄秦军
  • 38篇张伟溪
  • 21篇张冰玉
  • 14篇褚延广
  • 8篇吴中能
  • 8篇刘俊龙
  • 8篇苗婷婷
  • 6篇刘宁
  • 6篇沈应柏
  • 4篇董玉峰
  • 4篇朱文旭
  • 4篇曹志华
  • 4篇于一苏
  • 4篇高亚南
  • 3篇李文文
  • 3篇李善文
  • 3篇高暝
  • 3篇刘俊龙

传媒

  • 16篇林业科学
  • 16篇林业科学研究
  • 5篇安徽林业科技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防护林科技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植物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第十届中国林...
  • 1篇中国林学会林...

年份

  • 10篇2024
  • 9篇2023
  • 11篇2022
  • 8篇2021
  • 10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杨树截干造林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杨树截干造林的方法,包括步骤一、选种及土地整地打孔,步骤二、选干裁剪50‑60cm截干,步骤三、截干种植前处理,步骤四、截干种植处理,步骤五、造林后抚育管理;本发明通过截干50‑60cm种植,极易把留根育苗...
丁昌俊赵军苏雪辉张伟溪李喜林赵自成苏晓华赵岩徐红霞
美洲黑杨及其杂种F1不同生长势无性系叶片δ^13C和氮素利用效率被引量:10
2013年
以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的杂种F1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冠层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含量,分析不同生长势美洲黑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杂种F1的δ13C值及碳、氮含量均差异显著,超亲杂种F1在每个冠层的叶片δ13C值和碳、氮含量均显著大于低亲杂种F1;美洲黑杨叶片δ13C值与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41);叶片δ13C和碳、氮含量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树冠上层显著大于中层,下层最小;超亲杂种F1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低亲杂种F1,但低亲杂种F1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极显著大于超亲杂种F1,WUE和NUE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R2=-0.652),说明美洲黑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
高暝黄秦军丁昌俊苏晓华
关键词:美洲黑杨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转基因技术不断进步为基因的功能解析和生物的定向改良提供了最为有效的途径。林木基因工程育种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成熟而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目前国内对林木基因工程育种中处于关键地位的转基因技术进行系统论述的还比较少。文中从原理、过程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几种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的转基因技术,评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林木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的林木基因工程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崔旭东张冰玉丁昌俊苏晓华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方法林木锌指核酸酶
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木对不同光周期处理的生长与生理响应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木生长性状表现,筛选高效评价美洲黑杨光周期敏感性的性状指标,明确光周期对不同敏感度美洲黑杨生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6个美洲黑杨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设置2种光周期处理(光照16 h/暗期8 h,光照8 h/暗期16 h),通过对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美洲黑杨12个生长性状多时间点连续观测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获取美洲黑杨生长性状光周期敏感性综合评价D值。采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筛选适合美洲黑杨光周期敏感性评价的直接效应指标,选择不同光周期敏感度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与生长监测同步的生理指标测定分析。【结果】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美洲黑杨1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短日照下美洲黑杨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显著大于长日照下的观测值,而苗高生长净值、地径生长净值、叶片干质量、茎段鲜质量、根系鲜质量、茎段干质量、根系干质量和节间数观测值均显著小于长日照处理。2)美洲黑杨光周期敏感性综合评价D值分析结果表明,茎段鲜质量、节间数、地径生长净值、苗高生长净值等指标对光周期敏感度综合评价值的直接效应较大(0.113~0.338),可以作为评价美洲黑杨光周期敏感性的性状指标,其中苗高生长净值更适合生产实际应用。3) 12个性状的光周期敏感度综合比较发现,相同种源内不同无性系光周期敏感度不同,26个美洲黑杨无性系中光周期综合敏感度最高的为LS8、TN3、WA1,最低的为QB7、LS5、TN6,结合苗高生长表现评选出3个高生长高光周期敏感度无性系LS9、LS4、TN4,3个低生长低敏感度无性系QB7、QB2、QB4。4)高生长高敏感度无性系在长日照处理下的Rubisco活性、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活性均随处理时间
李政宏丁昌俊张伟溪张静沈乐张腾倩丁密苏晓华吴钟亲方发之
关键词:美洲黑杨光周期敏感性生理指标
转多基因库安托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转基因库安托杨和非转基因库安托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水平,为揭示转多基因库安托杨对土壤微生物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东营苗圃,取转基因库安托杨5个无性系(D5-9,D5-19,D5-20,D5-21和D5-24)、非转基因库安托杨(CK)根际土壤以及无植物种植土壤(NP)。通过Biolog生态板培养土壤微生物,用多功能酶标仪读数,计算碳源利用能力、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温育24 h后,土壤微生物逐渐适应了Biolog微平板基质环境,随后进入对数增长期,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快速增加直至96 h,此时微生物活性旺盛,碳源开始被明显利用,随后缓慢增长,直至趋于稳定。各培养阶段的AWCD均为D5-24的根际土最高,表明其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量最多,代谢活性最强,CK根际土次之,而NP土微生物代谢最慢,活性最弱。说明栽植杨树的根际土壤丰富了碳源,从而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土壤微生物对胺类、酚酸类、羧酸类、多聚物、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强度存在差异,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代谢比较旺盛而对酚酸类和胺类的代谢较弱。对72 h的数据进行主成分(PCA)分析,31个主成分因子中前20个的方差贡献率达100%,其中主成分1的方差贡献率为42.31%,主成分2为13.57%,第3-20主成分贡献率较小,为1.32%-11.64%。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高达55.88%,相关性分析表明,与PC1正相关程度最高的碳源为D-纤维二糖(0.900),负相关的碳源为衣康酸(-0.266);与PC2正相关程度最高的碳源为苯乙胺(0.668),负相关的碳源为α-丁酮酸(-0.631)。NP和CK分别分布在最小和最大两端。在PC2轴上NP和D5-9分布在正向,D5-20和D5-24分布在负向,CK、D5-19和D5-21两边均有分布,NP与其他无性系之间的分布区域有明显差异。【结论】转多基因库安托
朱文旭张冰玉黄秦军褚延广丁昌俊张伟溪苏晓华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BIOLOG
造林密度对欧美杨3品种在东北地区生长及材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 ]为了探讨我国欧美杨速生丰产林良种选育及栽培环节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凌河流域平原开展栽植密度对欧美杨品种的影响试验,为欧美杨纸浆材人工林优良品种的早期选育及推广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材料为京2杨、渤丰1号杨和渤丰3号杨3个欧美杨品种,设计2 m×3m、2 m×4 m、2 m×5 m和2 m×6 m四种造林密度。测量第2至8年的胸径,统计第1至8年的保存率,测定第1至8年的木材物理性质、第2、4、6、8年的木材解剖性质,测定总体的木材化学成分;整理并绘制保存率连年变化图,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逐年评价品种、造林密度以及品种与造林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欧美杨胸径的效应,并对各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品种和造林密度对胸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 <0.01);造林密度与品种的互作效应在第1至6年均是显著的(p <0.05),第7、8年则没有出现显著性(p>0.05)的互作效应。各造林密度中京2杨的保存率呈逐年较大幅度下降的形式,在第8年其各密度胸径和保存率最差,保存率最高的是2 m×6 m造林密度中的渤丰1号杨;胸径最大的是2 m×6 m造林密度中的渤丰3号杨。较大造林密度(2 m×3 m和2 m×4 m)会在生长初期使欧美杨的保存率较大幅度下降,而较小的造林密度(2 m×5 m和2 m×6 m)保存率下降平缓。对木材性质进行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木材性质影响不显著(p>0.05)的影响。木材的纤维长宽比、总木素含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较小的造林密度会增加木材的微纤丝角、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结论 ]3个欧美杨品种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渤丰1号杨和渤丰3号杨优于京2杨。较大的造林密度对3品种的保存率、胸径、木材性质均有抑制作用,而较小的造林密度欧美杨的保存率高。随林龄的增长,欧美杨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纤
刘宁丁昌俊李波丁密苏晓华黄秦军
关键词:造林密度保存率胸径木材性质
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幼苗光合作用的日季节变化被引量:22
2010年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在5、7、9月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南方型美洲黑杨在5月和9月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分别为15.79、14.13μmol.m-2.s-1,在7月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值为22.03μmol.m-2.s-1;北方型美洲黑杨在5、7、9月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一直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值分别为13.46、18.08、12.91μmol.m-2.s-1。南方型美洲黑杨仅在生长旺盛的7月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北方型美洲黑杨在整个生长季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南北方型美洲黑杨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特点为:夏季(7月)>春季(5月)>秋季(9月);10月份,南方型美洲黑杨净光合速率达到12.70μmol.m-2.s-1,北方型美洲黑杨已落叶。分别对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5、7、9月的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空气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偏相关及通径分析,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
李文文黄秦军丁昌俊苏晓华
关键词:美洲黑杨光合日变化生态因子
美洲黑杨表型核心种质库构建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美洲黑杨不同类群的表型和生理特点,对比不同取样策略构建的表型核心种质库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科学有效地保存和管理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为美洲黑杨种质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物种表型核心种质库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表型生理性状群体结构的分析结果对美洲黑杨种质资源进行分组,通过多重比较分析不同类群的21个表型和生理性状的特点。计算无性系间的欧氏距离,利用组间联接法对每个类群的个体进行聚类,分别采用随机取样、偏离度取样、位点优先取样和性状频率取样策略对无性系进行筛选,构建表型核心种质库,对比分析选择最佳的取样策略。在表型核心种质库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种质使表型保留比例(RPR)达到100.00%构建表型优化核心种质库,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库与原始种质库的均值、方差、极差、变异系数和RPR对其代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美洲黑杨Was种源个体的高生长量、叶片数和叶片养分含量较高;Iow和Que种源无性系的根系生长发达;Mis、Lou和Ten种源无性系的茎生长量、叶片形态和单叶生长量突出。通过性状频率取样策略构建的表型核心种质库用最少的种质代表了原始种质库的多样性信息,核心种质库的有效性优于随机取样、偏离度取样和位点优先取样策略构建的种质库,最终构建了包括27个种质的表型核心种质库,取样比例为10.47%,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RPR分别为0.00%、80.95%、100.00%、148.94%和90.85%。在核心种质库的基础上添加5个补充种质构建表型优化核心种质库,使RPR达到100.00%,其MD、VD、CR和VR分别为0.00%、71.43%、100.00%和142.19%。通过PCoA分析表明:表型核心种质库和优化核心种质库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结论]不同类群的�
陈存丁昌俊黄秦军李政宏张静刘宁李波苏晓华
关键词:美洲黑杨表型核心种质库
一种杨树杂交子代雌雄性别的早期鉴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杨树杂交子代雌雄性别的早期鉴定方法,属于林木雌雄性别早期鉴定技术领域,包括干旱胁迫、株体管理、喷施激素、低温处理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干旱胁迫、株体管理、喷施激素、低温处理等综合措施,促进杨树杂交子代单株快速...
丁昌俊董玉峰张伟溪张晓艳苏晓华李善文黄秦军王延平
北方型美洲黑杨种质资源重要性状遗传变异评价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为黑杨派(Aigeiros)树种,原产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沿岸,是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最适合的短轮伐期工业用材集约经营树种之一,在杨树遗传改良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洲黑...
丁昌俊黄秦军苏晓华张冰玉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氮利用效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