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建平

作品数:44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7篇儒家
  • 6篇道家
  • 6篇文化
  • 6篇伦理
  • 5篇道德
  • 5篇哲学
  • 4篇人格
  • 4篇礼乐
  • 3篇之学
  • 3篇儒家伦理
  • 3篇儒学
  • 3篇亲亲相隐
  • 3篇中庸
  • 3篇宗教
  • 3篇《中庸》
  • 2篇德治
  • 2篇新著
  • 2篇心理
  • 2篇修养
  • 2篇言说

机构

  • 40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2篇佛山大学

作者

  • 44篇龚建平
  • 3篇郭齐勇
  • 2篇宁新昌
  • 1篇李晓娥

传媒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孔子研究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学海
  • 2篇人文杂志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陕西理工学院...
  • 2篇人文论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领导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船山学刊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学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筚路蓝缕开生面——评陆建猷新著《中国哲学》
2014年
陆建猷教授《中国哲学》一书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分上下两卷,洋洋70万言。从书名看其内容,其不离传统中国哲学的问题和视域,但却仿佛是与一般讲中国哲学史的体例大有不同。据说,陆教授还有一本专门讲中国哲学史的书,与《中国哲学》构成姊妹篇,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我们将拭目以待。
龚建平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上海三联书店
“亲亲相隐”的伦理教化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儒家伦理在家庭领域和在公共社会乃至政治领域的原则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可完全通约性。家族或家庭伦理不同于政治伦理。伦理政治的基础是伦理,但政治本身有其伦理。对于彻底人文主义的儒家而言,即使伦理作为政治基础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伦理作为教化的重要内容却不可完全否定;同时,不同情景中的具体伦理原则之间的适应、转化乃至冲突难免,故"亲亲相隐"的家庭伦理虽不一定能重新成为政治伦理的基础,但其教化上的意义仍然不可否认。
龚建平
关键词:儒家伦理亲亲相隐教化
从儒家的宇宙观看礼的内在根据被引量:2
1999年
儒家的宇宙是道义的宇宙,孟子和《中庸》的宇宙观体现了这一点。道义宇宙的特质在充分体现社会的正义与道义,并要求在现实世界实现其价值理想。但孟子仅停留在道义宇宙的主体体证上,疏于向社会层面的推致,终致使正义与道义的价值,停留于个体的“反身”之“乐”上。荀子礼论提出架构社会的基本框架,而将道义与正义推向群体,但他忽略了架构的本体基础,使这一价值没有根源而论于事实。《礼记》等整合(思)孟荀,终使价值实现的社会架构与其本体基础打通。这就是礼教。礼教是价值实现的现实途径,是事实与价值统一的客观尺度。若忽略礼教之作为社会架构、修养尺度与社会正义道义的内涵,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不免有偏致。道家曾提出对礼教最具启发性最深刻的批评,但它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决定了它只有批判刺激之功,终不能取代礼教在社会架构方面的地位。
龚建平
关键词:道德主体儒家礼教《中庸》道家
试论不同的《大学》观与其成为四书之一的背景
2020年
朱熹之前,《大学》并不受重视。历史上,不仅有两种不同的《大学》观,而且有两种不同的儒学观,其中应有一定的关联。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看,《大学》极有可能在迟至司马谈时还未成书,至少并未进入其视野。《大学》的逻辑容易导致人们的误解和曲解,朱熹对其深信不疑的原因除了其儒学信仰,还有其现实的原因。《大学》成书确不可能太早,不大可能是曾子的作品。反思《大学》从普通的儒学文本上升到《四书》之一的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经验和教训:经典往往都要接受现实特别是社会政治的检验;不能认为经典都是绝对完美的文本,对经典的解读往往取决于经典解读者的背景。
龚建平
关键词:儒学观科举制度
荀悦天人观释义
2011年
在批评前人天人观缺失的基础上,荀悦基于其独特的"三术"和"三势"说阐释历史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总结汉代儒家伦理实践的新认识,提出了贯穿于"天命"和"人事"、"天道"和"人道"、"性命"和"人情"诸范畴的天人互动关系论,以形成其儒家伦理的哲学基础,不仅提供了理解儒家伦理的新视角,而且奠定了后儒的致思路径与生活内容。
龚建平
关键词:荀悦天人观
自识 忧患与历史意识——黄俊杰新著《东亚儒学视阈中的徐复观及其思想》读后
2010年
龚建平
关键词:徐复观历史意识视阈儒学忧患学术访问
简论荀子以“礼法”为核心的法思想
2016年
"礼"是荀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荀子也是第一个提出"礼法"范畴的哲学家,从礼法入手研究荀子的法思想也是近年荀子研究的一种新尝试。荀子法思想的核心观点是"隆礼重法",他强调依礼治国安邦的前提下,也不能忽略法规范社会行为、惩戒犯罪的作用。对于"礼法"二字也不能简单认为是法和礼的叠加,其本质还是"礼本法表",与传统儒家保持了一致。此外,在"礼法"的基础上,荀子还形成了"明德慎刑"的施法思想,"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思想,表明荀子虽然重视"法",但还是没有跳出封建集权统治的大框架。
龚建平边颜
关键词:荀子礼法礼法关系人治
论儒家人格心理构成——耻辱感的现代转换及意义被引量:12
2004年
在宗教与现实生活的张力相对狭小的情况下 ,儒者人格理想的追求与实现 ,重要的心理结构之一就是耻辱感。耻辱感是以儒家为主流文化形态的传统中国人的内在精神构成和“反躬修己”的“主观中介”。儒家的主流文化地位的被消解 ,使内在心理结构面临解构危机。在当今多元价值共存的时代 ,儒者的心理构成的转换与重塑 ,对于未来文化心理结构的建设 。
龚建平
关键词:儒家人格心理人格理想心理建设
试论儒家“礼乐互建”与交往理性被引量:1
2023年
儒家礼乐的社会建构历史上其实并没有真的完全实现过。礼是对人们在某种处境中相对性的情感的规范与约束,如果缺乏约束,则社会秩序无从维持,文明难以为继。礼并非没有限制性,乐可视为对礼的补充。作为理性之实践规范的礼,最后是落实在乐上的。礼乐关涉社会结构的合理性与整体的动态和谐,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本制度构想。与交往理性理论比较,礼乐交往力图通过对差异之间的动态互补形成稳定与和谐。反思礼乐在社会建构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此避免不必要的曲折倒退,进而深入探讨依据礼乐互建推动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龚建平
关键词:儒家交往理性
儒家伦理实践中的参与者与观察者
2016年
在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人们从宗族社会中解放出来,个体性增强的情况下,伦理实践需要关注参与者与观察者彼此的身份关系。在当事人有多重身份的情况下,只有决策的科学性与程序的透明性才是他们真正代表不在场的参与者的前提。在信念与决策,决策与行为之间,存在着诸多间隔,其中不能排除情绪和利害关系的介入。认知上的误差和道德原则还不能满足政治法律的客观必然性要求。因之,如何超越参与者、当事人和旁观者各自的限制,使传统伦理观念的授受开拓新界域和新方法,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身份相互转向成为必要。
龚建平
关键词:儒家伦理参与者观察者当事人身份转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