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江

作品数:81 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流行病
  • 12篇流行病学
  • 11篇流感
  • 9篇病毒
  • 8篇霍乱
  • 7篇疫情
  • 6篇甲型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螺旋体
  • 5篇螺旋体病
  • 5篇钩端螺旋体
  • 5篇钩端螺旋体病
  • 4篇突发公共
  • 4篇突发公共卫生
  • 4篇突发公共卫生...
  • 4篇流行性
  • 4篇甲型H1N1...
  • 4篇监测分析
  • 4篇防制
  • 3篇毒性肝炎

机构

  • 64篇重庆市疾病预...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青海省疾病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西南大学
  • 2篇青海大学
  • 2篇合肥市疾病预...
  • 2篇重庆市北碚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约克大学
  • 1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长沙市疾病预...
  • 1篇开县疾病预防...
  • 1篇北海市疾病预...
  • 1篇黑龙江省疾病...
  • 1篇齐齐哈尔市疾...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万州区疾病预...

作者

  • 66篇龙江
  • 33篇李勤
  • 21篇赵寒
  • 18篇肖达勇
  • 11篇肖邦忠
  • 9篇吴国辉
  • 8篇熊宇
  • 7篇易娟
  • 6篇凌华
  • 6篇冯燕
  • 6篇张静秋
  • 6篇罗兴建
  • 6篇赵金华
  • 5篇陈熙
  • 5篇刘慧慧
  • 5篇戚小东
  • 5篇戚晓东
  • 5篇马颖
  • 4篇贾庆良
  • 4篇韩力苏

传媒

  • 8篇热带医学杂志
  • 6篇疾病监测
  • 6篇预防医学情报...
  • 5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参照服务质量(Service Quality,SERVQUAL)量表模型,应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与移情性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为科学评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测评工具。
许忠琴龙江程春梅许红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标体系
2010—2022年重庆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科学应对和防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市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22年重庆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62起,占全市事件报告总数的79.23%(3162/3991),累计报告发病85889例,死亡5例。其中,传染病事件3120起,事件数前三位的病种为水痘(1253起,占40.16%)、手足口病(650起,占20.83%)和流行性腮腺炎(365起,占11.70%)。2010—2022年,重庆市每年均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年报告事件数为132~453起,报告高峰基本出现在5月和11月,呈双峰分布;报告事件数居全市前三位的区(县)为开州区(292起,占9.23%)、合川区(166起,占5.25%)和云阳县(163起,占5.15%);发生场所主要为小学(1664起,占52.62%)和托幼机构(911起,占28.81%)。虫媒传染病事件持续时间最长,为32.07(31.21,32.92)d;呼吸道传染病介入处置时间最长、发病规模最大,分别为9.71(4.29,16.63)d和23(14,38)例。结论传染病事件是重庆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关键,应重点加强对小学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多措并举降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
严佩佩龙江刘慧慧熊鹰夏宇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0—2022年重庆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应对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报告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重庆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对发生时间、场所、致病因素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22年重庆市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6起,中毒人数3415例,死亡2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为59起(占50.86%)和2494例(占73.03%)。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主,这两种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数和中毒人数为41起和1720例,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69.49%和68.97%。真菌性食物中毒死亡人数最多,为10例(占45.45%),均为误食毒蕈引起。事件高峰为5月和9月,共报告事件40起(占34.48%)、中毒人数1378例(占40.35%)。报告事件数前三位的区(县)分别为九龙坡区(13起)、长寿区(12起)、黔江区(8起)。农村地区报告食物中毒事件68起(占58.62%),中毒人数为1831例(占53.62%),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39起);城市地区报告48起(占41.38%),中毒人数为1584例(占46.38%),主要发生场所为饮食服务机构(27起)。22例食物中毒死亡病例全部发生在农村家庭。结论重庆市食物中毒事件夏秋季高发,应加强该季节重点地区及场所的食品安全监测,同时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当地常见有毒化学物质、有毒植物以及毒蕈的鉴别能力,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段陈林周蕾刘慧慧罗书全龙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高原地区青海省流感病毒活动规律的时间序列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构建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乘积季节性模型,预测高原地区青海省流感病毒的活动趋势,探讨该模型在预测流感病毒活动规律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2019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的时间序列资料构建模型,以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验证数据,验证预测模型效果。结果高原地区青海省2009—2019年流感病毒的活动呈现明显季节性效应,ARIMA(1,1,0)(0,1,0);为最优模型,回归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2)=0.765,BIC=4.77,白噪声残差分析显示序列自相关函数Ljung-Box=19.080(P=0.324),残差为随机误差,实际值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乘积季节模型ARIMA(1,1,0)(0,1,0);较好地拟合和预测了短期内流感病毒的活跃程度,显示2020年青海省流感病毒发生暴发或流行趋势较低,可为全省流感流行和暴发起到预警作用。
赵金华龙江马永成石燕马斌忠曹海兰徐莉立
关键词:时间序列流感病毒
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登革热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
2025年
目的分析1990―2021年我国登革热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并与全球人群进行对比,以期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登革热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21)的相关数据,提取并计算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登革热疾病负担年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 incidence rate,ASIR)、年龄标化患病率(age-standard prevalence rate,ASPR)、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ized mortality rate,ASMR)以及年龄标化伤残疾病调整年(disability-adjust life years,DALY)率(age-standarized DALY rate,ASDR)等指标。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R 4.3.1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Joinpoint 5.0.2软件对时间趋势进行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of change,AAPC)分析。结果1990―2021年中国登革热发病人数由4364例增长至26748例,相对增长512.92%;患病数由256例增长至1579例,相对增长516.80%;死亡数由46例降至9例,降幅为80.43%;DALY从3568人年降至622人年,降幅为82.57%。中国登革热ASIR、ASPR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5.39%、5.40%,均P<0.001),ASMR、ASDR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7.01%、-6.96%,均P<0.001)。1990年和2021年中国登革热ASIR、ASPR均以5~<15岁年龄组最高,ASMR以<5岁年龄组为最高,与全球同期水平一致。1990―2021年中国登革热的各项疾病负担指数每年均低于全球同期水平。结论中国登革热疾病负担低于全球同期水平,但ASIR和ASPR仍呈上升趋势,提示需要加大登革热疾病防控措施,及时关注妇女、儿童与老人等易感人群。
姜雨淇龙江赵金华赵金华邓萍覃胜林
关键词:登革热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重庆市儿童暴露“三聚氰胺”污染奶制品现况及其接受尿检比例的快速评估
2008年9月24日,“三聚氰胺”污染奶制品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量儿童涌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接受尿检,重庆市政府为做好进一步的应急准备,要求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快速评价重庆市儿童暴露“三聚氰胺”污染奶制品现况及其接受...
李勤曾庆龙江肖达勇
关键词:三聚氰胺事件
文献传递
2005-2020年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索2005—2020年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时空聚集性特点,为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2005—2020年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应用SaTScan 9.6、ArcGIS 10.5统计软件探索其时空聚集性,检验水平α=0.05。结果采用回顾性时空分析,以最大人口风险值为30%,共探测到5类时空聚集区域,分别为:2013-01-01/2020-12-31,聚集地为长寿区(RR=2.821,LLR=45042.503,P<0.001);2012-01-01/2018-12-31,聚集地为武隆区(RR=2.171,LLR=2052.102,P<0.001);2008-01-01/2014-12-31,聚集地为酉阳县(RR=2.171,LLR=1730.665,P<0.001);2014-01-01/2019-12-31,聚集地为巫山县(RR=1.631,LLR=399.797,P<0.001);2017-01-01/2018-12-31,聚集地为江津区,(RR=1.141,LLR=73.261,P<0.001)。除2005年(Moran’s I=0.131,Z=1.496,P>0.05)不存在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常年处于高高聚集(HH)、高低聚集(HL)的热点区域有沙坪坝区(局部Moran’s I=2.417,P<0.01)、渝北区(局部Moran’s I=2.431,P<0.01)、北碚区(局部Moran’s I=0.192,P<0.01)、渝中区(局部Moran’s I=0.054,P<0.01)。结论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应在发病高峰到来前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从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杨雯张华东龙江赵寒雷迅邱景富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空间自相关
重庆市1975—2010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和分析重庆市1975—2010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探讨今后的防控策略。方法结合疫情报告资料和流行病学个案信息,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75—2010年,重...
肖达勇夏宇李勤龙江赵寒易娟戚小东马颖陈熙熊宇
关键词:狂犬病防制
文献传递
重庆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队伍现况调查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队伍配置及能力提升需求情况。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方式对重庆市39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流调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801名流调队员,专、兼职流调队员比例为3∶7,主城新区流调队员比例最高(37.0%),渝东北最低(23.2%)。除参与过传染病现场处置、参加过现场流行病学专项培训外,专职队员有9项工作经历的比例均高于兼职队员(P<0.05)。专职队员自评具备独立完成密接/次密接人员排查、病例个案调查等5种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比例均高于兼职队员(P<0.05)。结论应根据实际需求强化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从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疾病防控能力。
张春华田渝田渝杨川王新评龙江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医疗机构就诊病例及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分析和预测流感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38名门诊病例和171名健康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不同年龄组血清进行甲型H1N1流感血凝抑制试验。结果 HI总体阳性率为15.4%(95%CI:12.1%~9.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高滴度者(≥1∶160)占阳性数的6.4%(95%CI:0.4%~19.5%);性别之间、2周前是否出现过流感样症状之间、5~岁年龄组与其余3个年龄组间和是否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之间阳性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率、滴度分布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2周前出现过流感样症状者为主要影响因素,但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免疫水平较低,易发生流行。
龙江李勤凌华冯燕肖达勇王豫林肖帮忠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抗体LOGISTIC回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