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雄高
- 作品数:39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对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局部应用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LNAME)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为治疗I组,B组为治疗Ⅱ组,C组为治疗Ⅲ组,D组为对照组和E组为正常组。治疗组(A、B、C组)碱烧伤后分别滴用0.3%,1%,3%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对照组(D组)滴赋形剂,E组滴用30g·L-1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染色,多媒体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分别计算8h、1,4,7,14,28d共6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组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观察局部用药的毒副反应。结果:碱烧伤后大鼠角膜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主要表达于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治疗组B、C组与治疗组A和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复局部给药良好耐受。结论:局部应用LNAME对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iNOS表达水平与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明显相关;局部应用LNAME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 黄雄高艾明邢怡桥陈长征叶美红江双红项奕陈倩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被引量:39
- 2006年
-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术对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85眼)泪道阻塞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泪道引流泪液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随访半年以上,经泪道冲洗,77眼泪道保持通畅(90.59%),7眼通而不畅(8.3%),1眼不通(1.18%)。结论泪道激光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黄雄高吴江邢健强王康宏韩萍吴超美
- 关键词:泪道激光植管泪道阻塞
- 血管型白塞病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型白塞病(vascular Behcet's disease,VB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140例VBD患者给予强的松50mg/d、硫唑嘌呤50mg/d口服治疗,同时口服维生素B120mg/次、维生素B210mg/次、维生素C 200mg/次,均为3次/d。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患者治疗前Hcy、ESR及CR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Hcy、ESR、CRP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Hcy[(11.24±2.14)μmol/L]、ESR[(9.24±1.34)mm/h]和CRP[(3.22±1.82)mg/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8.45±1.74)μmol/L、(16.36±2.22)mm/h、(11.45±2.10)m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BD患者的预后与治疗前Hcy、ESR、CRP呈负相关(r=-0.355,P=0.004;r=-0.422,P=0.000;r=-0.49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Hcy水平≥15.00μmol/L(OR=1.783,95%CI:1.154~12.955,P=0.000)、病程≥6a(OR=3.294,95%CI:1.782~45.093,P=0.000)和年龄≥60岁(OR=2.774,95%CI:1.339~9.002,P=0.000)是VB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VBD患者Hcy、CRP和ESR呈高表达;治疗前Hcy水平、病程和年龄是VB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 刘伟仙王玲孙宏亮韩姬黄雄高邓斌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血沉C-反应蛋白预后
- 氟康唑联合结膜瓣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 2006年
-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12例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均予全身静滴和球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治疗;手术在局麻下清理刮除病灶并行前房穿刺冲洗后,根据溃疡大小行桥状结膜瓣移植,术后继续全身及局部应用氟康唑至炎症彻底控制。结果12例患者均保住眼球,症状消失,角膜溃疡呈纤维血管膜样愈合。结论氟康唑联合结膜瓣移植术能有效治疗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
- 黄雄高邢键强王康宏吴江
- 关键词:氟康唑结膜瓣移植术角膜溃疡
- 编辑VEGFR2基因治疗眼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 目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失活VEGFR2基因,探讨治疗眼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依据小鼠基因组 VEGFR2外显子3设计gRNA命名为mK22,针对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设计对照gRNA.应用CRISPR/C...
- 黄雄高
- 关键词:VEGFR2ROPCNV
- 眼内重度出血致光感不确切的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患者手术疗效评估
- 目的 探讨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360度视网膜切开术治疗光感不确切伴重度眼内出血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PCV)患者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AMD/PCV致眼内重度出血患者...
- 张少冲魏雁涛黄雄高马海智
- iNOS在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将 2 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 :A组为对照组 ,B组为治疗组 ,C组为正常组。治疗组给予 1%L NAME滴眼液局部应用。采用裂隙灯照相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多媒体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分别计算d7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iNOS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正常大鼠角膜上皮基底膜和基质层即表达iNOS ,新生血管对照组iNOS表达明显增强 ,L NAME治疗组其表达明显受抑制。【结论】iNOS表达水平与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明显相关 ,局部应用 1%的L NAME滴眼液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而产生抗新生血管的作用。
- 黄雄高艾明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化一氧化氮
- 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 2006年
-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32例(32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后,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0.2mg/ml),再将甘油保存的羊膜移植缝合固定于巩膜暴露区。术后给予典必舒眼药水及托百士眼膏应用半月。结果随访6个月,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13%。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羊膜移植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能有效防止胬肉复发。
- 郑振优黄雄高邢健强王康宏吴江
- 关键词:羊膜移植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
-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
-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术对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85眼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手术,观察泪道引流泪液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随访半年,经泪道冲洗,85眼泪道通畅(90.6%),7
- 黄雄高吴江邢健强王康宏
- 文献传递
-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附一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观察1例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病情变化,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确诊的1例多发性一过性自点综合征患者,分别于首诊时、发病25d行最佳矫正视力、前置镜眼底检查,眼底照相,OCT、FFA与ICGA、视野及ERG检查,给予泼尼松片40mg/d治疗。结果患者视力逐步提高,于45d时矫正视力达1.0。眼底白点改变逐步消失,于发病25d时已消失。中心视野检查患病早期出现生理盲点扩大,于25d时恢复正常。ERG检查病变早期a波振幅明显降低,于25d仍明显降低,恢复缓慢。后极部OCT检查于患病早期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细胞外层(is与os连接,OPR)光带粗糙中断等改变。患病25d,视网膜色素上皮及is与os连接光带逐步恢复,但OPR反光仍粗糙。病变早期视盘及静脉管壁高荧光于病程25d时明显好转。结论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病理损害主要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视细胞层,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脉络膜视网膜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控制炎症,有利于缩短病程。
- 黄雄高邢健强陈又珍王玲张秀妮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