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春
- 作品数:38 被引量:13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福布汀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探究利福布汀联合抗病毒药物在治疗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感染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实施含福布汀的抗痨方案+含依菲韦伦或克力芝抗病毒方案,对照组实施含利福平的抗痨方案+含依菲韦伦抗病毒方案,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和抗艾滋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抗结核疗效、抗病毒疗效以及总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抗结核治疗有效率、痰检转阴率、肺部空洞闭合率及肺部病灶吸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D4+T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有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情况以及总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福布汀联合抗病毒治疗肺结核合并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痊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减少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发生,增加抗结核及抗病毒疗效。
- 何华伟卢祥婵黄爱春董文逸苏绮思周曼
-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利福布汀
-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艾滋病合并CM患者4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同时辅以两性霉素B加地塞米松鞘内注药;对照组21例仅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6周治疗,观察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17例(68.0%);死亡4例,病死率16.0%;临床症状好转,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4例。对照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11例(52.4%);死亡6例,病死率28.6%;临床症状好转,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4例。死亡病例CD4+T细胞计数<100个/μl。两组病死率及治疗后脑脊液墨汁染色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细胞计数低下的艾滋病合并CM患者病死率高,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辅以鞘内注药的疗效未见明显优势。
- 卢祥婵黄爱春何华伟李雪琴朱庆东阮光靖伍秋云覃伟韦柳迎吴锋耀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鞘内注药两性霉素B氟康唑
- HIV相关视网膜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HIV相关视网膜病发病机制、眼底表现特点、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对30例HIV相关视网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筛查300例(600只眼)HIV/AIDS患者,检出HIV相关视网膜病30例,检出率为10.0%,其中有视力改变5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 26例(86.7%),CD4+T>100个/μl 4例(13.3%),HIV视网膜病变组CD4+T细胞计数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棉絮斑、视网膜出血及微血管瘤。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30例患者复查眼底病变好转、消失。结论 HIV相关视网膜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漏诊率高;应对HIV/AIDS患者进眼底筛查,以早发现、早治疗。
- 李雪琴黄爱春刘升卢祥婵
- 关键词:HIV感染视网膜病间接检眼镜CD4+T淋巴细胞
- AIDS患者淋巴结结构改变与CD4^+T细胞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AIDS患者淋巴结结构改变与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 53例AIDS合并表浅淋巴结肿大患者均给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进行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根据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早期组24例和晚期组29例,检测两组ART前、ART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CD4+T细胞计数,比较两组患者CD4+T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50个/μl早期组3例,晚期组24例;CD4+T细胞计数50~100个/μl早期组7例,晚期组5例;CD4+T>100个/μl均是早期组。早期组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高于晚期组(P<0.01)。治疗后两组CD4+T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CD4+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患者CD4+T细胞水平可能与其淋巴结结构改变有关,但患者淋巴结结构改变可能并不影响其ART后的免疫重建。
- 李雪琴卢祥婵刘升黄爱春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淋巴结
- HLA-DRB1*14及*15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HLA-DRB1*14和*15等位基因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以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PCR- SSP方法对研究对象外周血细胞的HLA-DRB1*14和*...
- 黄爱春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
- 文献传递
- AIDS/TB双重感染患者强化期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AIDS/TB)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收治的70例AIDS/TB患者(病例组)和98例单纯结核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开始抗结核治疗后2个月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导致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16例,占22.8%,对照组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12例,占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11,P=0.069)。另外,两组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出现时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AIDS可能不是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其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亦无明显的相关性。
- 卢祥婵欧汝志李雪琴邓建宁黄爱春蒙光国卢洪洲
-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
- HLA-DRB1*14和*15等位基因与肝癌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HLA-DRB1*14和*15等位基因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PCR-SSP方法对研究对象外周血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HLA-DRB1*14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χ2=9.925,P=0.002,OR=3.450,95%CI:1.555~7.655),HLA-DRB1*15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0,P=0.262,OR=1.538,95%CI:0.723~3.274)。结论 HLA-DRB1*14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基因,HLA-DRB1*15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 黄爱春吴继周吴健林陈务卿韦颖华罗双艳宁秋悦李兰兰
- 关键词:等位基因肝肿瘤HLA-DR抗原
-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眼底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眼底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对313例HIV/AIDS病人进行间接检眼镜检查,并对其中有眼底改变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及CD4+T细胞计数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313例HIV/AIDS病人中,有120例出现眼底改变,总发病率为38.3%。其中单眼发病32例,双眼发病88例。累及视网膜的114例,占所有病人的36.4%(313/114)。视网膜受损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棉絮斑及视网膜出血。最后诊断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58例,结核性眼病20例,HIV相关性眼病33例,分别占所有HIV/AIDS病人的18.5%、6.4%、10.5%。有视力改变者74例,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其中66例眼底检查发现有眼底改变,占89.2%。239例眼部无症状的病人中,经眼底镜检查发现54例有眼底改变,占22.6%。所有病人经治疗后均未出现眼部症状。眼底病变在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P=0.016)。另外,年龄≥60岁的病人眼底病变发生率为48.1%,高于年龄<60岁的病人(36.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6,P=0.103)。结论眼底病变多发生于AIDS晚期病人,主要累及视网膜,有相当一部分HIV/AIDS病人在视力未发生改变时,其眼底早就发生病变,因此对于HIV/AIDS病人常规行眼底检查,对于眼底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卢祥婵李雪琴黄爱春朱庆东邓建宁欧汝志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眼底病变巨细胞病毒
- 妊娠中期合并肺结核妇女Th1/Th2型细胞因子免疫状态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妇女妊娠中期合并轻中度肺结核Th1/Th2型细胞因子免疫状态。方法:选取50例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5例为感染肺结核妊娠患者(妊娠合并轻度肺结核13例、妊娠合并中度肺结核12例),对照组为正常组妊娠妇女25例。比较两组妇女妊娠中期Th1/Th2型细胞因子免疫状态。结果:研究组妇女妊娠中期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妊妊娠中期并肺结核Th1/Th2型细胞因子免疫状态能够作为判断妇女妊娠中期合并肺结核的参照指标,在妇女育龄期、围生期保健和管理监测应用中的治疗提供依据。
- 汤红丽王祖恩盘兰姣谢园春黄爱春
- 关键词:妊娠中期肺结核TH1/TH2型细胞因子免疫状态
- 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居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100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三位一体”(定点医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管理模式进行治疗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互联网+管理模式进行治疗管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期间的治疗依从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增高;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步增高[治疗前(T1)、治疗12周时(T2)、治疗24周时(T3)](均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痰涂片阳性率、痰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胸部CT好转率(84.0%,94.0%)高于对照组(66.7%,76.6%)(均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应用互联网+管理模式对MDR-PTB患者进行治疗管理,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韦柳迎吴幸幸黄爱春何华伟卢巧玲韦小英何蔼龚贝贝苏春雄
-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居家治疗治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