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肠癌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癌MIL...
  • 2篇肿瘤
  • 2篇MILES术
  • 2篇肠肿瘤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活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叶下珠
  • 1篇茵陈
  • 1篇直肠肿瘤
  • 1篇痔上黏膜
  • 1篇痔上黏膜环切
  • 1篇痔上黏膜环切...
  • 1篇人巨细胞病毒
  • 1篇乳腺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黄烨
  • 6篇王向阳
  • 5篇庞典付
  • 5篇张克难
  • 5篇冯安明
  • 2篇龚治林
  • 1篇张柳
  • 1篇姜合作
  • 1篇刘志苏
  • 1篇陈登峰
  • 1篇龚龙
  • 1篇刘丽宏
  • 1篇孔珺
  • 1篇王虹
  • 1篇刘华
  • 1篇袁璐
  • 1篇兰安杰
  • 1篇陈勇
  • 1篇刘艳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年间收治的508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5例术后发生胃瘫,单因素分析显示16个因素中有9个与术后胃瘫发生有关。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共筛出10个术后胃瘫的相关因素。结论术前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血糖水平、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瘘、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术前情绪紧张为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总蛋白水平为术后胃瘫的保护性因素。
王向阳张克难冯安明庞典付黄烨龚龙
关键词:胃瘫
金丝桃素、叶下珠、茵陈体外抗巨细胞病毒效应的比较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金丝桃素单体、苦味叶下珠水溶液浸出物、茵陈水溶性提取物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AD169)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CPE)抑制法观察金丝桃素单体、苦味叶下珠水溶液浸出物、茵陈水溶性提取物对HCMV AD169毒株的抑制作用,使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并利用吸光度(A)值评价这三种中药抗HCMV的效应。结果:金丝桃素单体、苦味叶下珠水溶液浸出物、茵陈水溶性提取物半数中毒浓度(TC50)分别为195.96,310.57,904.49 mg/L;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19.15,51.25,195.11 mg/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0.23,6.06,4.64;IC50下,对HCMV的抑制率分别为47.6%,41.7%,42%。细胞培养96 h,IC50下,光学倒置相差显微镜下:金丝桃素单体抑制组中约30%贴壁细胞变成圆型或发生肿胀,而另外两种中药抑制组中约45%-55%贴壁细胞变成圆型或发生肿胀。金丝桃素单体、苦味叶下珠水溶液浸出物、茵陈水溶性提取物溶液分别在6.25,10,3.2 mg/L浓度下具有显著的抗HCMV的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的增高其作用而增强。苦味叶下珠水溶液浸出物和茵陈水溶性提取物抗HCMV作用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金丝桃素单体与其他两种中药抗HCMV作用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金丝桃素单体、苦味叶下珠水溶液浸出物及茵陈水溶性提取物均是理想的抗HC-MV中药,其中金丝桃素单体抗HCMV的作用尤为突出。
王向阳刘志苏姜合作刘丽宏兰安杰冯安明张克难黄烨庞典付
关键词:金丝桃素叶下珠茵陈人巨细胞病毒抗病毒作用
直肠癌Miles术会阴创口处理方法的改进被引量:7
2007年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Miles术会阴创口的处理主要有纱布填塞敞开引流和一期缝合两种方法,其中纱布填塞敞开引流法有较多缺点。本研究探讨会阴创口敞开引流的改进方法的特点。方法:89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填塞组44例,改进组45例,填塞组和改进组分别采用纱布填塞敞开引流法和先缝后敞法处理会阴创口。结果:填塞组和改进组的换药次数分别为7.39±0.14和3.42±0.07;换药费用分别为(372±7)元和(171±4)元;创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4.6±1.3)d和(54.8±1.1)d。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先缝后敞法可缩短会阴创口愈合时间,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处理方法。
黄烨王向阳庞典付张克难冯安明
关键词:直肠癌MILES术
直肠癌Miles术会阴创口的处理被引量:7
2007年
直肠癌Miles术会阴创口的处理主要有纱布填塞敞开引流和一期缝合两种基本方法.我们综合近20年来在此方面研究的大量文献报道,总结了两种方法的适应症和操作要点,评价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会阴创口一期愈合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并提出了纱布填塞敞开引流法的改进方法.
黄烨王向阳
关键词:直肠癌MILES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大出血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的145例PPH手术病例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发生PPH术后大出血7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术中正确操作、术后妥善管理及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预防PPH术后大出血的关键。
黄烨龚治林
关键词:痔上黏膜环切术吻合器大出血
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与血氧近红外光参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7
2007年
目的从组织微血管分布密度初探乳腺肿块血氧近红外光参数的可靠性。方法用近红外光TBO-I型双波长乳腺肿瘤检测仪,对检测的181例乳腺肿块进行近红外光血氧参数分类和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肿块性质,并对其中20例恶性肿块和20例良性肿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近红外光血氧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1)28例高血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值和血含量值分别为24.56±8.110和1.891±0.850,12例低血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值和血含量值分别为17.98±8.729和0.698±0.283,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40例乳腺肿块的微血管密度值与近红外光血含量值直线相关系数为r=0.4208(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肿块局部微血管密度与其血含量近红外检测参数存在相关性,说明了近红外光血含量检测参数作为诊断乳腺癌标准的可靠性。
黄烨陈登峰袁璐刘艳刘华张柳孔珺王虹
关键词: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4年5月实施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1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72例,传统开腹7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医疗费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的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2,5年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体现了优势。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经济、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近、远期临床效果相似。
王向阳陈勇庞典付黄烨张克难冯安明
关键词:腹腔镜
大肠癌粪便p53、K-ras基因及端粒酶活性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粪便多基因、多因素联合筛查大肠癌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肽性分析(PCR-SS-CP)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TRAP-ELISA)研究了108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和端粒酶活性。结果:108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59.3%,38.9%和52.8%,且有39例三项指标均出现异常。53例大肠良性病患者及正常人粪便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15.1%、9.4%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因素变异的检出率(P<0.05)。结论:粪便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和端粒酶活性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为大肠癌患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且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王向阳张克难冯安明龚治林黄烨庞典付
关键词:肠肿瘤P53K-RAS端粒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