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彬
- 作品数:21 被引量:14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刃针结合拨筋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对刃针结合拨筋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刃针结合拨筋手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利用简化Mc Gill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和现有疼痛强度(PPI)的变化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3.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I和PPI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推拿手法和刃针结合拨筋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刃针结合拨筋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更好,对患者的康复更有促进作用。
- 栗晓东黄彬高志雄
- 关键词:腰背肌筋膜炎刃针
- 简易耳穴诊疗笔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耳穴诊疗笔,包括:椭圆形探头、有数字刻度标示的探棒、弹簧、两个定位卡、笔帽和笔杆。将弹簧从探棒的尾部套入,抵住设置在探棒尾部的定位卡后,将探棒连同弹簧一起插入笔帽,再将笔帽与笔杆固定在一起,探棒有刻...
- 周章玲关玲黄彬姜岳波
- 文献传递
- 神经肌肉电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 目的:按照301医院针灸科多年治疗面神经炎的经验,通过对160例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神经肌肉电针法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研究,并对电针刺激评价面神经炎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为面神经炎患者临床选取更直接、更有效、更经济的评价和治疗...
- 黄彬
- 关键词:面神经炎电针疗法放血疗法
- 文献传递
- 耳鸣耳聋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3年
- 耳鸣是指是一种主观感觉,周围环境并无相应声源,患者自觉耳内呜响或有异常声响。耳聋是指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的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耳鸣的发病率较高,约占13%~18%,因耳呜严重而求医的约占2.4%,而老年人群中33%有耳鸣主诉,其中进行性加重和久治不愈者甚多。《医学入门·卷五》曾记载:“耳鸣乃是聋之渐也。听力障碍者耳呜发生率更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耳呜与耳聋在临床上常常伴随或先后出现,其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原则也基本相同,因此,中医历来将其视为同一种疾病,
- 姜岳波黄彬郑志新
- 关键词:耳鸣耳聋针灸疗法
- 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 Hunt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法 65例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就诊时给予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即时电针治疗,电针取穴采用阳白-旁阳白(阳白外侧1.5寸)、承泣-瞳子髎、颊车-牵正、颧髎-地仓、迎香-上迎香5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取穴完骨、阳白、颧髎、地仓。每治疗5次休息2 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和3个月后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71.9%)(P<0.01)。3个月后随访62例,丢失3例,随访率为95.4%。试验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26.7%)(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可提高疗效,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 黄彬
- 关键词:RAMSAYHUNT综合征电针疗法穴位注射
- 波型交替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探讨波型交替电针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选用穴位相同,治疗组交替使用疏密波与断续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疏密波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1),痊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时,将疏密波和断续波交替使用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疏密波。
- 黄彬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电针疏密波断续波
- 循经针灸同步运动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研究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研究运用循经针灸同步运动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是在循阳明经针灸基础上进行同步运动锻炼,对照组运用循阳明经针灸治疗,两组的观察疗程均为2月。记录观察指标,使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和临床痉挛指数评分(CSI评分)分析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DS和CS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循经针灸同步运动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栗晓东黄彬关玲
-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带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套管固定带,属于气管套管固定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对气管套管固定不牢,而且浪费物资的问题。一种气管套管固定带,包括带体和敷贴垫,敷贴垫两端各与一根带体连接,敷贴垫中间开设有用于气管套管穿过的圆孔,...
- 姜丹丹关玲黄彬
- 文献传递
- 一种面瘫测量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瘫测量尺,包括横向设置的标尺和与标尺中心可转动连接的角度尺,所述标尺表面从中心向两端等距设有横向标线,所述横向标线中的中心标线为零刻度线,所述零刻度线向两端刻度依次增加,所述角度尺表面设有零点,所述...
- 黄彬李英关玲
- 文献传递
- 针灸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针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排空延迟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针灸组术后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持续10 d;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排气/排便时间的差异。结果针灸组37例中,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30例中,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26.7%(8/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P=0.041);针灸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为(4.8±1.02)d,对照组排气/排便时间为(5.7±1.2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02)。结论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并缩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
- 李成刚黄彬刘荣关玲赵之明周志鹏
- 关键词:针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排空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