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总结自发性小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我院对39例自发性小脑出血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6例,其中4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术后恢复良好29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自发性小脑出血是临床危重症,手术适应证的良好把握,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 凌国锋谭占国赵二勤黄俊红
- 关键词:自发性小脑出血手术治疗
- 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护理被引量:3
- 2011年
- 三叉神经痛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常于40岁以后起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痉挛,是面神经支配的一块或多块肌肉不自主的间断性不规则无痛性强直或阵挛性抽动,
- 唐新华尚花娣黄俊红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护理
- 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约占脑血管疾病患者20%~30%,呈年轻化趋势,且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居脑血管疾病首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清除血肿,缓解脑神经压迫,但其创伤大,且易损伤周围脑组织,患者术后恢复较慢[2]。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超声、神经内镜在神经科手术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 黄俊红叶党华凌国锋桂志勇
- 关键词:超声神经内镜高血压性脑出血
- 神经生长因子在中枢神经功能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4年
- 由于神经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神经功能修复需要适宜的神经介质和微环境。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具有神经细胞营养和促进神经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因子,对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成熟及存活有重要作用。
- 黄俊红谭翱勇谭占国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功能修复
- 颞肌成形在颅骨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颞肌成形在颅骨成形术治疗颅骨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111例因颅骨缺损行颅骨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行颞肌的充分游离,并成形、固定。结果术后1个月行颞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3~6月;病人双侧颞部对称,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无颞前区塌陷及颞肌下坠畸形,无明显颞肌萎缩,颞肌功能保留。结论颅骨成形术中进行颞肌成形,可以有效恢复颅骨缺损处颞部的外形和颞肌功能,进一步完善颅骨成形术的治疗效果。
- 桂志勇杨明叶党华黄俊红王群涛赵晓生白敬洋
-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成形术
- 嗅沟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总结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经双侧额下入路13例,单侧额下入路2例,翼点入路2例.结果 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0例,SimpsonⅡ级切除7例.术后因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例,余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嗅沟脑膜瘤大型、巨大型多见,早期确诊,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可获得良好疗效.
- 凌国锋谭占国黄俊红
- 关键词:嗅沟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60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钻孔组和内镜组,各30例。钻孔组患者采用钻孔外引流术,内镜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MESSS)评分。结果:内镜组患者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高于钻孔组(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钻孔组,MESSS评分低于钻孔组(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钻孔组的26.67%(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钻孔外引流术,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 黄俊红叶党华凌国锋桂志勇
- 关键词:重型脑室出血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缺损
- 微骨窗减压篷式硬脑膜重建在Chiari畸形手术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骨窗减压并硬脑膜篷式重建在Chiari畸形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8例Chiari畸形Ⅰ型病人的临床资料,枕骨大孔区颅骨开窗直径2 cm,寰椎后弓切除1.5 cm,硬脑膜切开并篷式重建。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前症状明显缓解。术后MRI示:小脑扁桃体上移复位,脊髓空洞明显萎缩。随访6~12个月,按照Tator标准,症状明显改善17例,部分改善1例。结论微骨窗减压并硬脑膜篷式重建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减少手术创伤,同时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的目的,手术效果满意。
- 桂志勇杨明叶党华黄俊红王群涛赵晓生白敬洋
- 关键词:CHIARI畸形枕骨大孔
- 显微镜下经前纵裂入路切除术治疗鞍区脑膜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经前纵裂入路切除术治疗鞍区脑膜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64例鞍区脑膜瘤患者(2017年1月~2020年1月),按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A组(n=32)、B组(n=32).B组接受显微镜下经额下入路切除术治疗,A组接受显微镜下经前纵裂入路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切除效果、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术后3个月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尿崩、感染、脑组织损伤等).结果两组手术切除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较B组低(P<0.05);术后3个月,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13%(1/32)较B组的25.00%(8/32)低(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经额下入路切除术治疗鞍区脑膜瘤患者相比,应用显微镜下经前纵裂入路切除术治疗于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更具优势,安全性更高.
- 白敬洋叶党华黄俊红桂志勇
- 关键词:鞍区脑膜瘤额下入路
- 基于血清D-二聚体、总胆红素评估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基于血清D-二聚体(D-D)、总胆红素(TBIL)水平评估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依达拉奉对脑保护的作用。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行术后依达拉奉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期未经依达拉奉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血清D-D、TBIL及神经缺损情况差异;根据观察组治疗4周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NIHSS评分<5分组67例(神经保护良好组)及NIHSS评分≥5分组25例(神经保护不佳组),比较两组治疗4周时血清D-D、TBIL水平差异;评估血清D-D、TBIL及其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依达拉奉治疗神经保护不佳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D-D、TBIL及NIHSS评分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P<0.05);且治疗2、4周时,观察组血清D-D、TBIL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神经保护良好组血清D-D、TBIL低于神经保护不佳组(P<0.05)。血清D-D、TBIL水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依达拉奉治疗神经保护不佳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864、0.749,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0.735 mg/L、12.225μmol/L,且2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神经保护作用较好,血清D-D、TBIL能辅助鉴别治疗效果不佳者,于颅内动脉瘤诊疗有积极意义。
- 黄俊红叶党华凌国锋桂志勇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依达拉奉神经保护总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