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丰贤
- 作品数:47 被引量:233H指数:8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橄榄油脂肪乳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临床营养支持迅速发展,用于肠外营养的各种脂肪乳剂相继被应用于临床.与豆油为基础的传统脂肪乳相比,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酚类化合物的橄榄油脂肪乳耐受性良好,能够为各种需要肠外营养的患者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目前的研究表明,橄榄油脂肪乳可以保护机体免疫、肝胆和内皮细胞功能,并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降低重症患者的感染率.既往将橄榄油脂肪乳的诸多益处归因于高含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橄榄油的酚类成分同样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橄榄油脂肪乳剂多种生物学特性在基础和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邵子玮曹维嘉刘正韩文峰魏丰贤徐小东
- 关键词: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酚类化合物肠外营养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 张亚武王满才罗晓玲魏丰贤魏振刚张有成何晶晶张岭漪王哲元郭小虎张晖汉王根年徐小
- 中国是肝硬化大国,由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及影响其生活质量重要原因。在所有治疗方法中,外科手术扮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手段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该项目设计并实施了系列相关临床...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
- 鱼油脂肪乳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鱼油脂肪乳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有关鱼油脂肪乳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2月1日。采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所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96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鱼油组)488例,对照组(非鱼油组)4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MD=2.14,95%CI=1.05~3.23,P=0.000 1;SMD=3.23,95%CI=1.78~4.69,P<0.000 1;SMD=2.40,95%CI=1.17~3.63,P<0.000 01)。试验组患者术后CD4+/CD8+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SMD=0.47,95%CI=0.31~0.62,P<0.000 01)。而试验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SMD=-9.29,95%CI=-12.02^-6.55,P<0.000 01;RR=0.30,95%CI=0.17~0.54,P<0.000 1)。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鱼油脂肪乳干预能增强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炎性反应,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 苏国宏魏丰贤张昕曹维嘉王满才徐小东张有成
- 关键词:胃肠肿瘤免疫功能META分析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研究现状被引量:8
- 2016年
-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可借助其强大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杀灭病原体。近年来研究表明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也可以通过形成胞外诱捕网(NETs)来捕获并消灭病原体。然而,NETs也可以对自身正常细胞和组织产生损伤。本文通过总结NETs的产生机制、结构组成、信号通路、对机体的利弊等方面对NETs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 倪睿魏丰贤丁界先徐小东张有成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病原体
- RNA干扰技术沉默GP73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人肝癌HepG2细胞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基因表达后,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设计合成的GP73小干扰RNA(siRNA)瞬时转染HepG2细胞。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GP73 siRNA干扰组。各组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ELISA法检测转染后HepG2细胞中GP7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Transwell迁移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及侵袭实验分别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改变,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GP73 siRNA能显著降低HepG2细胞中GP7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转染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其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siRNA干扰介导GP73基因沉默可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有关。
- 陈默赵坤柳鹏程王根年魏丰贤倪睿徐小东张有成
- 关键词:高尔基体蛋白73HEPG2细胞RNA干扰
- 小干扰RNA沉默甲胎蛋白基因对HepG2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甲胎蛋白(AFP)对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合成的靶向沉默AFP小干扰RNA(siRNA)转染肝癌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阴性对照组及AFP siRNA组,各组细胞干预48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ELISA法检测细胞转染后的沉默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沉默AFP基因后HepG2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沉默AFP基因的表达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和E-cadherin)、AKT和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转染沉默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FP siRNA组中AF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抑制率达86.440%,同时AFP siRNA组细胞上清液中AFP蛋白表达水平同样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FP siRNA组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沉默HepG2细胞中AFP基因的表达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FP siRNA组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且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沉默AFP可抑制肝癌细胞转移,基于HepG2细胞株的机制研究可能与阻断PI3K/Akt通路抑制EMT相关。
- 韩伟魏丰贤张有成
-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上皮-间质转化
- 肝内胆管乳头状肿瘤伴浸润性癌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肝内胆管乳头状肿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肿瘤,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常呈多发性,可累及肝内外胆管。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难以确诊,不易与肝内及胆道系统的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误诊率较高。我院2020年5月收治1例肝内胆管乳头状肿瘤伴浸润性癌,报道如下。
- 王东东魏丰贤邓弘扬张亚武徐小东
- 关键词:胆道系统肝内外胆管浸润性癌乳头状肿瘤误诊率肝内胆管
- 3D打印技术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辅助提高肝脏手术的手术效率。3D打印的器官模型能够帮助术者制订手术计划、模拟手术过程以及通过手术导航对手术进行指导。3D打印利用特定个体的组织或细胞产生肝脏手术中的移植物,解决移植物短缺等问题,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 孙元魏丰贤高超峰赵泽坤周志明徐小东
- 关键词:3D打印肝脏手术移植物手术导航
- 清胰汤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清胰汤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月的中药清胰汤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文章质量及偏倚风险,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5项RCT,122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死亡率[RR=0.48,95%CI(0.30,0.77)]、治愈率[RR=1.42,95%CI(1.20,1.68)]、并发症发生率[RR=0.58,95%CI(0.35,0.97)]、腹胀缓解时间[MD=-2.21,95%CI(-2.63,-1.79)]、腹痛缓解恢复时间[MD=-2.06,95%CI(-2.54,-1.58)]、住院时间[MD=-5.78,95%CI(-6.57,-4.99)]、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MD=-2.50,95%CI(-3.17,-1.83)]和APACHEⅡ评分改善[MD=-3.09,95%CI(-4.52,-1.65)]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胰汤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不良症状以及改善疾病进程。
- 曹维嘉魏丰贤苏国宏邵子玮张有成徐小东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清胰汤循证研究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技术与胰瘘预防策略研究现状被引量:6
- 2020年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头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部分良性疾病以及癌前病变的标准术式,胰肠吻合相关术后胰瘘(POPF)是该手术导致不良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痛苦和经济损失。现有研究表明,POPF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胰肠吻合方式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外科医师可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现经报道的胰肠吻合术式虽已过百种,但均不能回避POPF,均未得到完全认可。因此胰腺外科医师仍致力于寻找一种更为可靠的胰肠吻合。现如今,国内外学者不仅从未停止对于胰肠吻合的探索,在开发其他预防胰瘘措施方面,也在不懈努力。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就胰肠吻合技术现状和POPF预防策略进行综述,旨在减少POPF的危害。
- 邓弘扬魏丰贤徐小东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吻合术胰腺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