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猛

作品数:28 被引量:28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植被
  • 5篇黄河三角洲
  • 4篇地下水
  • 4篇污染
  • 4篇海岸
  • 3篇湿地
  • 3篇土壤
  • 2篇植被覆盖
  • 2篇生态
  • 2篇土地利用
  • 2篇自然湿地
  • 2篇污染场地
  • 2篇决策支持
  • 2篇决策支持系统
  • 2篇莱州湾东岸
  • 2篇海岸带
  • 2篇海域
  • 2篇海域使用
  • 2篇岸线
  • 2篇HURST指...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烟...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鲁东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环境保护部环...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烟台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青岛环海海洋...

作者

  • 28篇高猛
  • 9篇吴晓青
  • 6篇王德
  • 5篇都晓岩
  • 5篇温小虎
  • 4篇毕晓丽
  • 4篇侯西勇
  • 3篇涂晨
  • 3篇朱明明
  • 2篇孙志高
  • 2篇于良巨
  • 2篇张红振
  • 2篇衣华鹏
  • 2篇刘俊民
  • 2篇马玉蕾
  • 2篇王新秀
  • 2篇刁美娜
  • 1篇王跃启
  • 1篇李明杰
  • 1篇常远勇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海洋通报
  • 2篇湿地科学
  • 2篇科研信息化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河北渔业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县级海域使用规划理论技术框架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编制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导向结合紧密的海域使用规划成为沿海县市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壮大海洋经济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编制县级海域使用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县级海域使用规划的基本原则、目的任务、规划内容与成果、思路与技术方法,并就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和思考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吴晓青王德都晓岩高猛王勇
关键词:海域使用管理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被引量:7
2012年
根据俚岛镇海湾22个海洋观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依据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理论,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海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40,91%的采样点属于Ⅰ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为Ⅱ类海水水质。其中,水质Ⅱ类区位于临络湾与俚岛湾的半封闭海域,因该区造船业对水体造成污染且海水对流强度较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海水水质Ⅰ类区域靠近黄海,工业活动较少,水体对流较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刁美娜温小虎刘有刚王德高猛
关键词:模糊神经网络海水水质评价
四种河流水系阻力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网络构建及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构建生态网络是增加景观连通性的有效途径,对提高生态系统整体性和保护关键生境具有重要意义。阻力面设定是生态网络构建的前提。以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设置4种河流水系阻力方案,即基础河流水系阻力、河流水系阻力减半、河流水系不设阻力和缩小阻力赋值区间,构建生态网络。并耦合网络分析方法和景观连通性指数,评价生态网络的连通性,探讨4种河流水系阻力设定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河流水系阻力赋值方案产生的湿地生态网络存在显著差异,阻力赋值大小与赋值区间对构建的生态网络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基础河流水系阻力产生的生态网络1和水系阻力减半构建的生态网络2的空间分布相对一致,节点、潜在廊道和长度总体变化不大;河流水系不设阻力时,生态网络3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改变,节点和潜在廊道长度增加,潜在廊道路径多与河流水系重叠,尤其是在黄河现行河道和黄河故道;缩小河流水系阻力的赋值区间,生态网络4的结构更为复杂,节点数、廊道数量和长度都显著增加。网络结构评估结果进一步表明,4种方案都能生成闭合的网络,当河流水系作为不适宜生境时,随着河流水系阻力的减小,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连接度(γ指数)、成本比(cost ratio)依次增大;缩小了阻力赋值区间,生态网络4的网络连接度、连接数和闭合度都相对最高。随着距离阈值的增大,生态网络的景观连通性提高;当距离阈值小于12 km时,4个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小幅增加,当距离阈值大于12 km时,生态网络3的景观连通性明显高于其它3个网络。
吴晶晶栗云召高猛吴晓青毕晓丽
关键词:生态网络黄河三角洲
莱州湾东岸地下水化学及盐化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以莱州湾东岸为研究区,利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Piper图、饱和指数以及离子比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该区的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盐化机理。结果表明,水化学参数Cl-、HCO3-和Ca2+离子浓度较高,而Mg2+、K+离子浓度很低,研究区硝酸盐污染严重,平均离子浓度高达172.88 mg/L,为劣五类水质;Cl-、SO42-、Na+和K+的离子浓度变异系数较大,是随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是决定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变量;该区地下水中Ca2+、Mg2+和Cl-占主要优势,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按阳离子主要划分为Ca、Ca·Mg(Ca·Mg·Na)、Ca·Na(Ca·Na·Mg)及Na·Ca型水;按阴离子主要有Cl、Cl·HCO3(HCO3·Cl)、HCO·Cl·SO4(Cl·HCO3·SO4)、Cl·SO4、Cl·SO4·HCO3以及HCO3·SO4·Cl(SO4·HCO3·Cl)型水;TDS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空间结构性特征,表现为从中部向两侧浓度逐渐升高,由海向陆TDS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南部TDS质量浓度要显著大于北部;蒸发沉积、溶滤、阳离子交换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浅层地下水盐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岩盐、白云石、方解石以及石膏等矿物是地下水常规离子的主要物源。
张传奇温小虎高猛王晓曦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
莱州湾东岸地下水硝酸盐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应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对莱州湾东岸地下水NO3-质量浓度进行分析,采用Kriging方法对未观测点进行估值,分析研究区不同区域NO-3质量浓度的空间变异特征。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Surfer软件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和NO-3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莱州湾东岸地区地下水NO3-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18.51mg/L,变异系数为0.80,表现为中等强度变异;2)研究区地下水NO-3质量浓度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符合高斯模型,块金值/基台值为41.5%,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地下水中硝酸盐质量浓度平均值(136.09 mg/L)最高,其次是城镇用地(89.15 mg/L),水产养殖区(30.32 mg/L)最低,其中耕地超标率为81.25%,城镇用地超标率为76.92%,水产养殖区均未超标。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和城镇生活中的生活生产废水大量排放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质量浓度过高的主要原因。而水产养殖区由于受人类生活、生产与耕作影响较少,地下水硝酸盐质量浓度相对较低。
刁美娜温小虎张志东王德高猛
关键词:水文学地下水硝酸盐土地利用类型
地下水与植被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3年
地下水与植被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涉及地下水、土壤、植被等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地下水的变化会引起土壤水盐变化而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分布和演替。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地下水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天然植被、地表荒漠化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生态地下水埋深对植被的重要作用。认为针对地下水变化引起的生态负效应,开展地下水与植被的关系研究,认识和理解植被退化的过程和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管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工具,最后指出地下水生态效应仍是今后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马玉蕾王德刘俊民温小虎高猛
关键词:地下水植被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
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2015年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企业搬迁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场地,其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再利用问题,已成为城镇管理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污染场地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践,包括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场地修复等多个环节。针对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场地信息管理和修复技术决策问题,基于最新颁布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导则,采用GIS组件式开发技术与可视化编程语言C#结合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污染场地信息管理与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具有污染场地信息综合管理、场地特征分析和修复技术筛选3项主要功能,并支持在线专家咨询,辅助完成污染场地修复相关报告。系统为污染场地修复工作者提供方便的管理工具和决策参考,在编制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
王新秀涂晨张红振高猛
关键词:污染场地GIS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管理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的历史模拟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IBTrACS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在统计分析历史热带气旋的发生年频次、发生位置、路径移动及强度变化等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轨迹合成模型。模型包括生成模型、移动模型、消亡模型及强度模型4个部分,并从地理轨迹密度、年登陆率、登陆风速分布三个方面,对模拟的气旋路径与历史气旋路径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构建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全路径统计模拟模型稳健可靠,可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区热带气旋的定量精细化的风险评估,能提高气旋风险灾害评估的可信度。
郑倩孙艺迪高猛
关键词:热带气旋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景观连接度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景观连接度用于度量景观空间单元之间的连续程度,景观连接度分析方法同具体生态过程相结合则能有效反映出景观的功能特性。近年来,自然条件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景观的连通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晶晶栗云召于良巨高猛吴晓青毕晓丽
关键词:自然湿地黄河三角洲
20世纪后半叶美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基于美国1949~2002年以州为统计单元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多种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及其图示表达,包括: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和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发现:①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在结构特征、数量变化、时空动态特征等方面明显不同于美国48州;②西海岸、五大湖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东海岸4个海岸带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时空动态也表现出多方面的显著差异性;③美国48州、海岸带区域整体及其4个分区相比,50余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差异性为主,但也有共性,例如,特殊用地的持续快速增加体现了普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④在长达50余年的时间尺度来审视,人口、经济与政策因素对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总之,20世纪后半叶,美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为我国海岸带区域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良好的借鉴。
韩磊侯西勇朱明明于良巨高猛
关键词: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