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波
- 作品数:62 被引量:43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血液病危重症患者的ICU转归及费用分析
- 目的分析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的血液病人ICU转归及费用,探讨降低其费用的方法。方法将ICU患者分为血液病组和非血液病组,计算每位患者的ICU总费用、日均费用、抗生素费用、APACHEⅡ评分,统计每位患者的ICU入住...
- 高伟波曹宝平薛晓艳朱继红
- 关键词:ICU干细胞移植危重症患者日均费用
- 文献传递
- Ⅰ型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于2004年首次提出,但其概念及内容一直在演变,并不统一。直至2008年,由急性透析质量倡议(acute dialysis quality initiative,ADQI)机构于意大利召开了首届CRS相关的国际研讨会,才制定出了有关CRS概念及分型的共识。此共识按照疾病急性、慢性和序贯性器官受累将CRS分为5型,分别为:Ⅰ型CRS急性心功能不全包括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Ⅱ型CRS慢性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慢性肾功能不全;Ⅲ型CRS急性肾功能恶化导致的急性心功能不全;Ⅳ型CRS为慢性肾脏病导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Ⅴ型CRS指全身系统性疾病导致心肾功能异常[1]。
- 张海燕裴源源高伟波朱继红
-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功能不全心肾综合征诊断标志物
- 临床病例讨论 第383例——腹泻、发热、突发意识丧失伴心脏杂音
- 2009年
- 患者女,51岁。因“腹泻2d,伴高热1d”于2007年12月1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2天晚上进冷食后出现腹泻,共4次,为绿色水样便。入院前1天凌晨出现发热,T39℃,伴畏寒、寒战、心悸,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自服退热药效果差。
- 高伟波余剑波薛晓艳朱继红胡大一
- 关键词:临床病例腹泻心脏杂音发热水样便
- 心肺复苏培训中高级模拟人的应用价值
- 目的 明确高级模拟人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和高级模拟人(SimMan 3Gessential)演练对2014年6月参加北京市继续教育的160名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分别记录高级模拟...
- 王武超朱继红高伟波
- 乳酸性酸中毒与危重症被引量:28
- 2011年
- 乳酸性酸中毒(lactic acidosis,LA)是指血液乳酸浓度升高(〉5 mmol/L)同时有酸血症(动脉血pH〈7.35)。血液乳酸浓度大于正常值(2 mmol/L)时,称为高乳酸血症。
- 高伟波朱继红
- 关键词:乳酸性酸中毒休克预后
- 55例横纹肌溶解症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55例RM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挤压伤、运动、热射病、药物、感染等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55例均有血肌酸激酶(CK)、血肌...
- 高伟波曹宝平薛晓艳朱继红
-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症ARF
- 文献传递
- 血管外肺水测定在临床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在生理状态下,肺微血管的静水压使一定量的液体转移到组织间隙,淋巴系统将这些液体引流到胸导管,避免了肺泡水肿.因此,在生理上,血管外肺水(EVLW)是从血管滤出,又被淋巴系统引流清除的液体,在生理上这个容量很小,少于7 mL/kg.当肺微血管的静水压上升,例如在左心衰时,转移向组织间隙的液体量升高,淋巴引流量也升高,当淋巴引流不足时,间隙与肺泡就会出现水肿.在心脏衰竭时,静脉腔压力的升高阻碍了淋巴引流加重了肺水肿.
- 高伟波朱继红
- 关键词:血管外肺水生理状态淋巴系统肺微血管
- 电风暴的研究现状被引量:7
- 2009年
-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对“室速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室速风暴、ICD风暴、交感风暴和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同义语,定义为24h内自发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ES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多见于ICD置入术后和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颤可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死亡。
- 高伟波余剑波朱继红
- 关键词:电风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ACC/AHA血流动力学障碍心源性猝死心脏性猝死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39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诊及住院的A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391例AAS患者的年龄为(52.7±13.3)岁,男女比例4.3:1。其中73.4%的AAS患者存在高血压,约半数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或者血压控制不佳;疼痛为AAS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占90.0%以上,疼痛性质以转移性或扩展性疼痛多见,疼痛范围扩大提示夹层进展。91.1%的AAS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A型AAS患者显著高于B型。超声/超声心动检查诊断AAS的敏感度为88.4%,在A型AAS患者中的敏感度可达99.1%;A型AAS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B型患者(34.3%vs.0.9%,P〈0.01),经手术/支架治疗的AAS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明显下降(11.7%vs.28.0%,P〈0.01)。AAS患者死亡组较存活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及D.二聚体均升高(P均〈0.01),血小板计数(P〈0.05)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降低(P〈0.01)。结论疼痛是AAS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多为突发,剧烈或撕裂样,呈转移性或扩展性;D-二聚体及超声检查方便宜行,对AAS诊断价值高;AAS死亡组患者较存活者白细胞计数、NLR、FDP及D-二聚体升高,血小板计数及FIB降低。A型AAS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B型,手术、支架治疗可显著降低AAS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
- 窦丽稳高伟波吴春波曹宝平朱继红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预后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被引量:33
- 2008年
- 高伟波朱继红
-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