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泉
- 作品数:28 被引量:243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四川盆地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
-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雷达资料、FY-2E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以及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8-12日 四川盆地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原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
- 杜筱筱青泉张青艳
- 关键词:四川盆地极端强降水
- 基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雷达降水估测试验被引量:6
- 2014年
- 在国内外雷达定量估测区域降水量一些方法基础上,将降水类型、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同时纳入考虑范畴,在成都CINRAD/SC雷达站(海拔高度596.5 m)200 km范围内选择实验区,并按海拔高度将所选区域分为3区。然后利用2010年7—8月的雷达体扫资料以及同时段、同时次的雨量计数据,采用最优化算法分别在每个区域内修订传统Z-I关系中的"A,b"系数,以得到不同海拔地区的Z-I关系和每小时雨量估测值。研究表明,与直接采用传统的Z-I关系定量测量降水相比,各个区域内,经改善后的Z-I关系准确率提高了20%左右,算法相对简单,适合业务使用。
- 范江琳青泉马力
- 关键词:估测降水雷达Z-I关系海拔高度
- 汶川特大地震中心暴雨预报指标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L波段探空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阿坝州汶川、茂县地区49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出现暴雨前,中低层风向呈现顺转结构,比湿和θse明显增加并较多月平均明显偏高,盆地西北部有明显水汽辐合,甘肃南部有偏北风、盆地南部附近有≥10m/s的偏南风,依据上述指标建立了7~8月暴雨概念模型,拟合率达到60%。
- 武敬峰欧阳灵青泉
- 关键词:暴雨
- 一次对流性强降雨过程的雷达特征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采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自动站雨量资料,针对2008年9月22~23日夜间四川省北川附近的强降雨天气过程,基于反射率因子、液态水含量、体扫雨量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内对流性强降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表明,①四川盆地内对流性强降雨天气的强风暴单体具有前倾、低质心、悬垂结构等特征,且引起强降雨的强对流风暴移动缓慢。②低仰角反射率因子强度与雨强有较好对应关系,2.4~6.0度仰角的回波强度越强,降雨强度也就越强,当2.4度仰角的回波强度超过50dbz时,将出现雨强〉1mm/分钟的短时强降雨。③四川盆地内产生对流性强降雨的强对流风暴在其生消过程中有一个回波强度质心下移的过程,而当6.0度仰角的回波强度下降迅速时,降雨强度也相应地趋于减弱。④四川盆地内产生对流性强降雨的强对流风暴雷达回波特征有较明显的跃增现象,当低仰角的回波强度增率≥14dbz/体扫,垂直液态水含量增率≥10 kg/m2时,20~30分钟后强降雨产生,可作为短时强降雨预警指标。
- 赵静青泉顾清源
- 关键词:对流性强降雨雷达特征
- 阿坝牧区雪灾的短期气候预测被引量:2
- 1998年
- 运用遥相关和相关理论,在上百个预报因子中提取通过一定可信度检验的因子,用Fisher判别方法和极大似然判别方法建立了阿坝牧区雪灾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其拟合效果和试报结果都十分理想,模型的预报能力较强。
- 青泉张政
- 关键词:雪灾气候预测短期气候预测
- 21世纪以来四川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26
- 2009年
- 针对近年来各种强对流天气频发的特点,本文利用气象整编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灾情直报信息等资料,统计分析了21世纪以来四川的大风、冰雹和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逐月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I)四川强降水年平均分布特征是盆地多于高原,夜间多于白天,夜间主要存在以雅安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以平昌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北部、以北川为中心的盆地西部、以会理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和以雅江为中心的川西高原中部5个高频中心,白天强降水只存在以万源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北部1个高频区。强降水天气主要发生5~9月;(2)四川大风的区域分布呈现出川西高原多四川盆地少的特征,川西高原地区存在着以甘孜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北部大风高频区和以德昌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大风高频区,四川盆地内存在着以盐亭和广元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北部和以井研为中心的盆地南部大风高频区。盆地大风主要出现在4~8月,川西高原大风主要出现在1—6月;(3)四川冰雹的区域分布同样呈现出川西高原多于四川盆地的特征,在川西高原地区存在着以石渠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北部和以昭觉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冰雹高频区。在四川盆地内存在着以南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北部和以古蔺为中心的盆地东南部冰雹高频区。盆地冰雹主要发生在4~8月,川西高原冰雹主要出现在4~9月。
- 周春花青泉师锐
- 关键词:强降水大风冰雹
- 一次西南低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74
- 2008年
- 针对西南低涡诱发的2007年7月9日川南特大暴雨个例,采用Barnes带通滤波和非平衡动力强迫的中尺度特征分析方法,对特大暴雨过程中西南低涡内的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特大暴雨过程中西南低涡内存在着一个向西南倾斜的、深厚的中-β尺度低涡,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暴雨典型垂直结构。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辐合和高层中尺度辐散呈现出一种先逐渐加强然后逐渐减弱的演变规律,并且特大暴雨区逐渐向中尺度低涡中心靠近。在特大暴雨发生的初始阶段,西南低涡内的大气运动已处于较强的非平衡状态,且越临近特大暴雨发生,低层U<0的非平衡性越强,促进了西南低涡内中-β尺度低涡的发展,而在特大暴雨最强时刻,大气运动即由U<0的非平衡态转为U≈0的准平衡态。
- 顾清源周春花青泉张驹
- 关键词:特大暴雨西南低涡中尺度系统
- 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青藏高原低值系统持续活跃机制分析
- 2008年
- 运用Ne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08年1月11~24日四川盆地长时间持续的低温雨雪天气,分析巴湖低涡长时间稳定的机制,以及巴湖低涡在稳定的同时怎么使得青藏高原低值系统持续活跃,分析发现巴湖低涡维持阶段其后部的乌拉尔山高压长时间稳定的同时,前侧深厚的北风气流使得高纬对流层高层的高位涡向对流层中层的巴湖地区输送,从而促使巴湖低涡稳定并维持。在巴湖低涡稳定期间,巴湖低涡-带维持正涡度,并不断的向青藏高原东部输送正涡度平流和冷平流,使得青藏高原上空低值系统持续活跃。
- 顾清源周春花师锐青泉
- 关键词:低值系统青藏高原
- 基于降雨分级的泥石流降雨I-D预报模型被引量:7
- 2020年
- 降雨阈值是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考察、文献查询等手段,收集了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域(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震后34次泥石流事件和对应的降雨过程,通过统计诱发泥石流的降雨历时及平均降雨强度,建立了该地区的降雨I-D(雨强-历时)关系;针对I-D关系在实际预报中的不足,结合中国气象部门的雨量划分标准和诱发泥石流的降雨历时将降雨分为小量级降雨(SI)、中量级降雨(MI)和大量级降雨(LI)3个等级,得出复合型降雨I-D关系。结果表明:①都汶地震灾区诱发泥石流的降雨历时为2~53h,平均降雨强度为0.1~13.8mm/h,I-D关系可表示为I=5.94 D-0.70;②复合型降雨I-D预报模型可进行分级预警,其中约80%泥石流事件超过了橙色等级预警线,I-D关系式为I=10.0 D-0.56(1h≤D<12h),I=4.8 D-0.26(D≥12h);③改进后的复合型降雨I-D阈值线斜率更小,预报精度更高,更适合中国西部山区的泥石流预报工作,且在2014-2016年都汶公路沿线的泥石流预报检验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拟为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的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 范江琳郭晓军青泉马力
- 关键词:泥石流降雨强度
- 四川盆地暖区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分类识别被引量:15
- 2020年
- 暖区暴雨强度大且降水集中,可造成严重气象灾害。利用四川盆地实况降水和7部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2-2017年28次暖区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按超过20 mm·h^-1降水站数的突增,将暖区暴雨的雷暴群分为初生阶段和成熟阶段,根据不同降水类型成熟前后的雷达回波特征,将雷暴群分为3种类型,3类回波特征差异明显,雷暴的长时间生消、合并以及传播作用使暖区暴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在28次暖区暴雨过程中,四川盆地西北部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回波基本呈现东北-西南向,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脉走向基本一致,地形(产生偏东风)抬升在暖区暴雨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对3类雷暴群质心高度、顶高、最大回波强度等要素的统计显示,不同类型雷暴群在初生阶段和成熟阶段的概率密度曲线存在双峰和单峰等结构特征。利用雷暴群的多个参数构建暖区暴雨分类识别的特征向量,并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识别,取得较好效果。
- 罗辉肖递祥肖递祥青泉康岚
- 关键词:暖区暴雨回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