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继伟

作品数:19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视网膜
  • 11篇网膜
  • 10篇黄斑
  • 8篇玻璃体
  • 6篇手术
  • 5篇玻璃体视网膜
  • 4篇内界膜
  • 4篇界膜
  • 3篇视网膜手术
  • 3篇视网膜脱离
  • 3篇手术中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曲安奈德
  • 3篇中心凹
  • 3篇注射
  • 3篇相干
  • 3篇疗效
  • 3篇内界膜剥除
  • 3篇近视

机构

  • 17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医院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市妇幼保...

作者

  • 19篇陶继伟
  • 18篇沈丽君
  • 7篇陈亦棋
  • 7篇毛剑波
  • 4篇吴素兰
  • 3篇洪明胜
  • 3篇张赟
  • 2篇陈君虹
  • 2篇蒋璐
  • 2篇朱莎
  • 2篇吕喆
  • 2篇董玉桂
  • 1篇何吕福
  • 1篇伍蒙爱
  • 1篇朱秀影
  • 1篇徐真
  • 1篇李丽红
  • 1篇余相均
  • 1篇许根贵
  • 1篇赵士鑫

传媒

  • 7篇中华眼底病杂...
  • 5篇中华眼视光学...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界膜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内界膜(ILM)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杭州院区检查确诊并连续治疗的MMH患者29例2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24例24只眼;平均年龄(55.28±11.40)岁。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ILM翻转组及ILM常规剥除组,分别为12例12只眼、17例17只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频域OCT检查及眼轴测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裂孔直径、BCVA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BCVA、裂孔闭合以及中心凹外层结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3个月,ILM常规剥除组裂孔闭合11只眼,未闭合6只眼,裂孔闭合率为64.7%;ILM翻转组裂孔闭合12只眼,裂孔闭合率为100.0%。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28)。手术后1、3个月,ILM翻转组BCVA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3、4.667,P=0.003、0.001)。ILM常规剥除组手术后1个月BCVA较手术前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56,P=0.139);手术后3个月BCVA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3,P=0.026)。两组患者手术后1、3个月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47、0.535,P=0.551、0.612)。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外层结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8,P=0.631)。结论ILM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MMH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裂孔闭合率。
陶继伟徐一珺沈丽君余嘉峰陈亦棋毛剑波林丽
关键词:内界膜自体血黄斑中心凹频域OCT
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ILM)剥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杭州院区检查确诊连续治疗的高度近视MF患者15例1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4只眼,女性11例11只眼;平均年龄(55.33±8.34)岁。患者均行BCVA、屈光度、频域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测量。患眼平均logMAR BCVA 0.95±0.64;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576.00±185.32)μm。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微创PPV。手术中清除玻璃体后皮质膜,吲哚青绿辅助染色黄斑区ILM,旁中心凹区连续或间断环形撕除ILM,气液交换后,眼内填充12%C3F8。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5±4.5)个月。手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进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黄斑区结构变化。结果所有患眼手术中均成功保留中心凹ILM。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CFT (258.60±175.22)μm,平均logMAR BCVA 0.46±0.43。与手术前比较,CFT降低,logMAR BCVA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0、5.20,P<0.001)。15只眼中,MF愈合13只眼,BCVA提高14只眼。手术后出现ILM增生皱缩5只眼;并发全层黄斑裂孔1只眼。结论PPV联合保留中心凹ILM剥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MF长期疗效较好,BCVA和CFT均得到改善。
陶继伟林艳雯沈丽君陈亦棋毛剑波陈焕俞雪婷方佳
关键词:视网膜劈裂症
特发性黄斑前膜患眼黄斑中心凹形态对手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黄斑中心凹形态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眼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iERM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5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OCT水平径向扫描图像上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距其1mm处的视网膜厚度,根据两者比值对iERM的黄斑中心凹形态进行定量分级。0级:凹陷型;1级:平坦型;2级:隆起型。53只眼中,1级(1级组)28只眼,2级(2级组)25只眼。1、2级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分别为0.40±0.26、0.60±0.27;平均CMT分别为(433.52±133.05)、(571.70±85.40)μm。两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5、-4.512,P〈0.05)。手术后1、3个月重复行BCVA及OCT检查。对比观察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logMARBCVA及CMT变化情况。分析手术前黄斑中心凹形态与手术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手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为0级15只眼,1级21只眼,2级17只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8,P〈0.05)。1级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为0、1、2级各有12、10、6只眼;2级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为0、1、2级各有3、11、11只眼。1、2级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形态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6,P〈0.05)。手术后1、3个月,1(t=-3.226、-5.439)、2级(t=-4.137、-5.919)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级组患眼手术后1、3个月平均logMAR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毛剑波许维馨陈亦棋张赟祝晨婷陶继伟沈丽君
关键词:黄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的初步观察报告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评估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技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iOCT图像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132例患者的1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46只眼,女性86例86只眼;平均年龄61.7岁。玻璃体积血21只眼;黄斑疾病111只眼。以眼轴长度〉26、≤26mm将患眼分为高度近视组、非高度近视组,分别为28、104只眼。所有患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均行iOCT检查。记录手术开始至iOCT检查时间、iOCT检查时间、图像成像质量;手术中角膜水肿、前房粘弹剂残留、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等眼部情况。观察iOCT检查与手术者手术显微镜观察结果的一致性;iOCT检查结果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与检查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图像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获取、未获取iOCT图像者分别为124、8只眼。iOCT检查发现黄斑区形态改变与手术者手术显微镜观察结果不一致者22只眼,占16.7%;因iOCT检查发现而改变手术策略者12只眼,占9.1%。高度近视组患眼iOCT图像成像质量明显低于非高度近视组(x2=17.13,P=0.001)。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手术开始至iOCT检查时间、角膜水肿是影响非高度近视组患眼i0CT图像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r=3.75、6.18,P=0.049、0.013)。手术后未见与检查相关的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iOCT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实时直观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下难以发现的黄斑区形态变化,指导手术者及时调整修正手术方式。高度近视、角膜水肿、手术开始至iOCT检查时间是iOCT图像成像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陶继伟王奇骅褚梦琪苏铃雅方冬沈丽君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观察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PSTA)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黄斑水肿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息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记录。利用OCT自带软件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MT)。53只眼中,缺血型RVO黄斑水肿(缺血型组)27只眼,平均logMARBCVA为0.82±0.37,平均CMT为(662.1±216.7)μm;非缺血型RV0黄斑水肿(非缺血型组)26只眼,平均logMARBCVA为0.41±0.23,平均CMT为(548.0±161.9)μm。两组患眼logMARBCVA、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5、2.258,P〈0.05)。所有患眼均行单次PSTA治疗,注射曲安奈德悬浮液0.4ml(含曲安奈德40mg)。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3个月logMARBCVA、CMT与治疗前IogMARBCVA、CMT的异同以及药物、眼部注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个月,缺血型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分别为0.76±0.37、0.79±0.41;非缺血型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分别为0.32±0.25、0.27±0.29。非缺血型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较缺血型组患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2、5.240,P〈0.05)。缺血型组患眼治疗前后平均logMAR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6,P〉0.05);非缺血型组患眼治疗前后平均logMAR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85,P〈0.05)。治疗后1、3个月,缺血型组患眼平均CMT分别为(534.7±223.4)、(470.8±234.7)μm,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27.4±28.3)、(191.4±34.6)μm。非缺血型组患眼平均CMT分别为(426.2±188.8)、(371.3±200.6)μm,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03.1±33.
褚梦琪毛剑波朱莎陈亦棋吴素兰张赟陶继伟赵士鑫沈丽君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视力恢复良好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术后对比敏感度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有无累及黄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50例(50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4.9的单纯性RRD患眼,根据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分为黄斑脱离组(20眼)和黄斑未脱离组(30眼)。另选30例(3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采用CSV-1000E测定各组在眩光及无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最佳矫正视力、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平均随访(12.2±5.3)个月,3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00,P〉0.05)。在有眩光和无眩光状态下,黄斑脱离组和黄斑未脱离组在各个空间频率下都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577~45.438,P均〈0.01)。黄斑脱离组和黄斑未脱离组在有眩光18.0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分别为0.69±0.33、0.87±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8,P〈0.05),其余空间频率黄斑脱离组和黄斑未脱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部分RRD患者视力可以恢复良好,但对比敏感度仍不能恢复至正常人水平。与术前黄斑未脱离者相比,术前黄斑脱离的患者术后有眩光18.0c/d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较差。
毛剑波沈丽君徐真董玉桂陶继伟何吕福余相均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视力
黄斑裂孔手术中边缘碎片组织的研究进展
2021年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ILM)后,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可观察到裂孔边缘存在突向玻璃体腔内的碎片组织(RF)。目前认为RF可能来源于视网膜前增生以及与玻璃体牵拉,但存在争议,对手术后疗效的影响也不明确。但现有的研究仍有其共同点,即结果提示手术后视网膜解剖结构和视功能恢复较差的研究,手术中剥除ILM后再次染色,RF组织上残留ILM碎片;而结果提示RF有助于手术后结构和功能恢复的研究,RF组织上ILM碎片被清除干净。说明RF组织上ILM是否剥除干净对手术后疗效存在一定影响。但目前针对RF研究尚少,需从本质上认识RF,通过组织学分析以辅助判断。
徐一珺陶继伟程丹沈丽君
关键词:视网膜穿孔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16
2017年
背景机器人手术系统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多个医学领域,也应用于眼科。研究报告显示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有许多优点,包括精确性高,灵活性好,减少术者的生理性手颤抖,提高手术的稳定性,缩短学习曲线等,但中国仍无机器人辅助的眼科手术报道。目的从临床实际出发设计和研制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并评估其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能力。方法由温州医学院眼科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研制一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本体具备2个机械手臂,可以握持眼科常用的手术器械,如玻璃体切割头、导光探头、激光笔和23G眼内镊,进行微创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由3名低年资眼科医师通过控制器操控机器人2个机械手臂的运动路径对15只离体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以验证该系统执行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和玻璃体后脱离的可行性。玻璃体切割步骤包括制作3个23G巩膜切口、经切口导入手术器械及用曲安奈德诱导和切除玻璃体后脱离。评估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5只离体猪眼的玻璃体切割和玻璃体后脱离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现眼球的明显变形,术后未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为100%。15只眼手术平均持续时间为(12.76±3.44)min,每个术者平均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13.67±4.23)、(10.83±2.30)和(13.77±1.91)min。结论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人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
陈亦棋张超特洪明胜苏铃雅陶继伟杨洋肖晶晶沈丽君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
内界膜剥除治疗变性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2016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硅油填充术治疗变性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DM-MHRD)的效果,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4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手术治疗的DM-MHRD69例(74眼)。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硅油填充术,并二次手术取出硅油。随访至少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孔闭合及并发症情况。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术后孔闭合和视力提高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BCVA(logMAR)为(1.10±0.43),较术前的(1.44±0.48)有显著提高(P=0.001)。视网膜复位68眼,复位率91.9%,视网膜复位且黄斑孔完全闭合,即一类愈合43眼,视网膜复位但孔不能完全闭合,即二类愈合25眼。术后视力提高46眼,提高率62.2%。逻辑回归分析,术前视力情况是术后视力提高的影响因素(OR=10.680,P=0.003)。术后2眼复发网脱,再次手术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结论内界膜剥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DM-MHRD的有效术式,术前视力情况是影响视力预后的主要因素。
洪明胜陶继伟沈丽君
关键词:变性近视内界膜剥除硅油填充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背景曲安奈德具有抗光作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RD/CD)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TA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手术效果,但由于术前眼压低,玻璃体腔注射易引起并发症。关于后Tenon囊下注射TA在RD/C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后Tenon囊下注射TA治疗RD/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首诊为RD/CD且接受手术的患者22例22眼的病历资料,患眼均于玻璃体切割术前5 d行后Tenon囊下注射TA混悬液40 mg(0.4 ml),注药后观察葡萄膜的炎性反应。使用Goldmann眼压计和B型超声仪观察注药前及注药后5 d患眼眼压、脉络膜脱离高度及脱离范围的变化,同时监测血压及血糖的变化,并于注药5 d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行TA的后Tenon囊下注射的22眼葡萄膜炎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注药前患眼平均眼压为(5.4±2.9)mmHg(1 mmHg=0.133 kPa),注射TA后5 d患眼平均眼压为(8.2±4.3) mmHg,眼压上升2.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0,P〈0.01)。注药前患眼平均脉络膜脱离高度为5.2(3.1,6.6)mm,注药后5 d平均脉络膜脱离高度为0.9(0,3.8)mm,脉络膜脱离高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98,P〈0.01)。注药前患眼平均脉络膜脱离范围为12(10,12)个点位,注药后5 d平均脉络膜脱离范围为3(0,6)个点位,脱离范围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24,P〈0.01)。患者注药前后血糖、血压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LogMAR视力分别为2.14±0.46、1.29±0.57和1.17±0.55,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好转,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060,P〈0.001)。视网膜复位率为95.5%。7眼术后出现高眼压,其中5眼使用局部降眼�
毛剑波吴素兰陈亦棋蒋璐褚梦琪董玉桂陶继伟林丽沈丽君
关键词:曲安奈德脉络膜疾病视网膜脱离后TENON囊下注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