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波
- 作品数:26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胃癌4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三药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初治和复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7例,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每14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可评价疗效者41例,部分缓解占34.15%,临床受益率为82.9%。可评价毒副作用的患者47例,主要为Ⅲ~Ⅳ度不良反应,其中,白细胞减少9例(占19.15%),周围神经毒性8例(占17.02%),恶心呕吐9例(占19.1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三药联合可有效治疗晚期胃癌,且安全可耐受。
- 陈静波崔同建刘振华陈巧孔祥训郑建萍张桂枫
- 关键词:晚期胃癌联合化疗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氟尿嘧啶
- 25例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5例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病理特征、诊疗方法与治疗情况。结果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NSCLC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气促、胸闷和干咳,从症状出现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28天。全组患者均为中至大量心包积液,其中血性心包积液占76. 0%。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和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92. 0%(23/25)、80. 0%(20/25)和88. 0%(22/25)。单纯心包引流的有效率为71. 4%(5/7),全身化疗+心包引流的有效率为83. 3%(10/12),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心包引流的有效率为100. 0%(6/6),3种治疗方式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67)。结论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NSCLC的主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应合理及时地引流心包积液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针对病因治疗。
- 蒋桂成崔同建林贵山陈静波戴永美
- 关键词:心包积液肿瘤急症化学治疗
- 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对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联合治疗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在预测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全身治疗及局部放射治疗预后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无EGFR、ALK和ROS1突变的寡转移NSCLC患者52例,经全身治疗后,40例影像学评估为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其中20例(50.0%)还接受所有转移病灶的放射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维持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的CTC及其生存资料。据患者维持治疗前至治疗后12个月CTC值的变化,将40例患者分为CTC下降组、稳定组和上升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TC不同变化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30.86、23.80、17.49个月(χ^(2)=8.616,P=0.013)。CTC不同变化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2.23、26.64、19.66个月(χ^(2)=10.809,P=0.004)。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中,对转移灶进行放疗(HR=1.863,95%CI:1.263,2.749,P=0.002)、不同CTC变化(HR=2.562,95%CI:1.452,4.522,P=0.001)为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动态监测CTC可以预测无EGFR、ALK、ROS1突变的寡转移NSCLC患者联合治疗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黄阳陈静波林贵山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预后
- 膈下逐瘀汤逆转裸鼠移植瘤MDR-1表达的实验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对HCT-8/5-Fu裸鼠移植瘤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确认人结肠腺癌细胞HCT-8/5-Fu的耐药性及对其他化疗药VCR、VP-16、DDP的交叉耐药性后,将耐药细胞HCT-8/5-Fu接种于BABL/c无胸腺裸鼠右腋下,建立耐药性稳定的裸鼠移植瘤模型。移植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5-Fu组、膈下逐瘀汤组(DSED组)、膈下逐瘀汤+5-Fu组(DSED+5-Fu组)。其中对照组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给药,其余组予腹腔注射5-Fu和(或)中药灌胃。连续给药14天后颈椎脱臼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RT-PCR法检测各瘤组织MDR-1 mRNA表达。结果膈下逐瘀汤+5-Fu组、膈下逐瘀汤组、5-Fu组对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4.9%、32.4%和7.0%(P<0.01)。RT-PCR结果显示膈下逐瘀汤+5-Fu组及膈下逐瘀汤组MDR-1 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5-Fu组与对照组相比MDR-1 mRNA表达量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膈下逐瘀汤对大肠癌多药耐药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膈下逐瘀汤通过逆转耐药移植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增强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度。
- 崔同建华杭菊张桂枫陈峥戴永美陈静波郑建萍
- 关键词:裸鼠MDR-1膈下逐瘀汤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在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38例患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估其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rate,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生活质量改善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可评价疗效38例,初治26例,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5例(57.69%),稳定(stabilization disease,SD)11例(42.31%),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0例(0%),RR为57.69%,DCR为100%。复发12例,其中CR 0例(0%),PR 5例(41.67%),SD 7例(58.33%),PD 0例(0%),RR为41.67%,DCR为100%。完成治疗38例患者中,生活质量下降7例(18.42%)。可评价不良反应的38例患者,主要为Ⅰ~Ⅱ级不良反应,其中,Ⅲ~Ⅳ级白细胞减少3例(7.89%),中性粒细胞下降4例(10.53%),血小板下降3例(7.89%),恶心呕吐3例(7.89%),放射性食管炎4例(10.53%)。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是有效的,近期有效率高,安全可耐受,适合临床进一步推广。
- 陈静波崔同建林贵山
-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同步放化疗
- 一种快速检测肿瘤标志物酪氨酸酶的便携式芯片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肿瘤标志物酪氨酸酶的便携式芯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种子介导法制得Au NRs溶液;S2、制备Au NRs阵列,在Au NRs阵列上修饰DSP,并进行DA孵育,使得Au NRs阵列功能化...
- 陈静波刘振华李立帜张桂枫李德育苏志雄陈巧林鑫
- 一种碳纳米复合SERS基底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复合SERS基底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碳纳米复合SERS基底膜利用微量氧化石墨烯(GO)和纤维素纳米晶(CNC)之间的自组装方式与自身的结构特性,通过添加微量GO到CNC溶液中使用原位还原的方法...
- 陈静波李杰卢玉栋林贵山谢莉蒋桂成
-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瘤2例
- 2010年
- 张桂枫陈静波陈峥刘振华崔同建
- 关键词:神经外胚瘤免疫组织化学
- 恶性肿瘤患者274例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肺炎(CIP)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接受PD-1/PD-L1治疗的274例恶性肿瘤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计算SII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及胸部放疗史与CIP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免疫治疗前SII对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274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患者中有胸部放疗史25例,发生CIP的1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CIP组患者胸部放疗史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生CIP组[58.8%vs 5.8%;OR 0.051;CI(0.017,0.159);P<0.001],且CIP组患者免疫治疗前SII高于未发生CI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II预测ICIs治疗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的AUC值为0.739(P<0.001),SII值为1139.82时预测价值最高,其发生CIP的敏感度为64.7%,特异度为77.0%。结论SII及胸部放疗史是ICIs治疗患者发生CIP的影响因素。
- 郑丽静林贵山陈静波蒋桂成崔同建
- 关键词:胸部放疗
- 厄洛替尼联合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临床获益反应和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1例未接受过全身化疗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获益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无CR、PR病例,7例病情稳定,4例病情进展,疾病控制率为63.6%,临床获益率27.3%。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81.8%(9例),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均有出现。其中3~4度白细胞下降18.2%(2例)、3~4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为36.4%(4例)、无3~4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皮疹发生率为36.4%(4例),均为1~2度皮疹,2例出现1度腹泻,1例出现2度腹泻,4例出现1~2度转氨酶升高。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胰腺癌,总体临床耐受性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和皮疹。
- 戴永美刘振华陈峥张桂枫陈静波郑建萍崔同建
- 关键词:转移性胰腺癌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