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翠薇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影响因素与对...
  • 2篇门诊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护理
  • 1篇药物依从性
  • 1篇针刺
  • 1篇针对性护理
  • 1篇针对性护理干...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门诊精神分裂...
  • 1篇精神分裂症病...
  • 1篇精神科
  • 1篇精神科护理
  • 1篇精神科护理人...
  • 1篇灸治

机构

  • 4篇广州市脑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5篇陈翠薇
  • 3篇肖爱祥
  • 2篇林锦盛
  • 1篇叶瑞鸣
  • 1篇党亚梅
  • 1篇黄丽红
  • 1篇赖新生
  • 1篇韦红梅
  • 1篇蔡骏逸
  • 1篇徐琰
  • 1篇崔娟
  • 1篇朱志敏
  • 1篇黄雄

传媒

  • 1篇新中医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药物依从性调查问卷,对门诊4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完全依从者占40.6%,部分依从占43.6%,不依从占15.8%。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因一般资料、家庭因素、患者自知力及用药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均P<0.05)。总体而言,年龄较长、已婚、文化程度高、病程相对较长、患者自知力好、家庭经济状况好、家庭成员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干预和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采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及用药不良反应小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相对较高。结论注重治疗药物的选择,给予患者适当的家庭支持,加强对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肖爱祥林锦盛陈翠薇
关键词:门诊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
针灸治疗难治性幻听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SP)患者难治性幻听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诊断为伴有难治性幻听的S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基本用药如纳入研究前,治疗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MILLER幻觉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及副反应量表的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后幻觉的频度、持续时间、强度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频度、定向性、空间感受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幻觉、妄想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幻觉、妄想、SAPS总分、情感平淡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的副反应发生。结论:对具有难治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针刺治疗,通过一定的量表评估、统计分析,提示在基本用药不变的情况下,结合针刺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幻觉、妄想、情绪等症状。
党亚梅朱志敏董江会黄雄徐琰蔡骏逸崔娟陈翠薇赖新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针刺
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高复发率为特征的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药物治疗是治疗与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因此患者服药依从性对其预后及转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精神药物学的发展,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分裂症患者对药物维持治...
肖爱祥林锦盛陈翠薇
文献传递
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防护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状况,为制定精神科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表,对36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意外损伤以针刺伤及患者攻击致伤最常见,发生率分别为85.8%与80.6%,针刺伤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效采取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规范处理流程,减少职业损伤。
肖爱祥陈翠薇叶瑞鸣黄丽红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我院有危险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7例作研究对象,针对常见危险行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1年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1年患者出走、自伤、伤人、毁物、自杀危险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危险行为,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韦红梅王翠棋陈翠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对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