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远
- 作品数:46 被引量:71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南苏鲁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及其形成条件探讨被引量:18
- 2005年
- 上地幔地震的各向异性主要归因于橄榄石的优选方位,不同的橄榄石优选方位模式可以作为上地幔不同动力学作用的指示剂。不同应力和含水量条件下的高温变形实验已经确定出五类橄榄石组构模式(“A”型、“B”型、“C”型、“D”型和“E”型)。本文运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对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橄榄石进行了优选方位测定,不同变形程度的橄榄石均显示了[100]轴近垂直于面理和[001]轴近平行于线理的特征,为“C”类组构模式,可见组构类型与变形程度没有关系,并且橄榄石组构所显示的NW向SE的剪切指向,与围岩-正、副片麻岩中形成于折返过程的石英优选方位所显示的SE向NW的剪切指向完全不同,说明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是折返前形成的。结合橄榄石结构水的测量和已有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推测该组构形成于含水俯冲带中,认为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高含水的上部地幔楔碎块,与俯冲的陆壳物质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最终折返至地表。
- 许志琴陈晶王勤曾令森杨经绥陈方远李天福梁凤华
- 关键词:橄榄石俯冲带超高压变质作用
-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原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 2005年
-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接触关系的确定对该地区构造格局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变质带内的锦屏群底部含砾岩层不整合覆盖于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朐山花岗片麻岩之上,含砾岩层中的砾石虽然经历了后期的塑性变形改造,但其地质特征仍展示出地层下部层位沉积砾石特有的性质。此外,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出朐山花岗片麻岩与锦屏群变质岩的原岩分别形成于859Ma和814Ma。这些都说明锦屏群变质岩与下伏朐山花岗片麻岩原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在后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它们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变形作用,折返过程中锦屏群变质岩向北西西方向逆冲,形成叠加于不整合接触面的韧性剪切带。
- 戚学祥许志琴齐金忠陈方远
- 关键词:角度不整合韧性剪切带
- 南苏鲁高压变质带南岗—高公岛韧性剪切带特征及EBSD石英组构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结合地质剖面对南苏鲁高压变质带中的南岗—高公岛韧性剪切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上部变形较弱,主要发育S-C组构及拉伸线理;剪切带中部变形较强,发育不对称褶皱、S-C组构、σ型及δ型旋转碎斑以及多米诺骨牌等;剪切带下部变形最强,糜棱质颗粒达80%~90%,并见有同斜褶皱等。EBSD组构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带上部糜棱质石英以中温柱面组构和中低温菱面组构为特征,中、下部以低温底面组构和中低温菱面组构为主,剪切带中石英条带以中温柱面组构为主,石英组构的剪切指向以SE→NW为主,其次为NW→SE,反映本区经历了中温→中低温→低温、以逆冲韧性剪切为主并曾发生韧性滑脱的复杂变形过程。各构造层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变化趋势不明显,可能与原岩成分有关。剪切带中黑云母、白云母的39Ar-40Ar同位素年龄分析表明在253.8~214.2Ma期间本区曾发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
- 齐金忠戚学祥陈方远
- 关键词:高压变质带韧性剪切带EBSD
- 苏鲁榴辉岩在俯冲峰期—折返早期的递进塑性变形过程及对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动力学的启示
- 梁凤华许志琴陈方远
- 关键词:榴辉岩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早古生代地壳变形以及造山时限被引量:21
- 2011年
- 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结合部位的新疆库鲁克塔格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及塔里木克拉通关系的一个关键地区。野外观测、显微构造分析以及Ar–Ar测年结果揭示:(1)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纪—早古生代岩系地层变形样式为底部强烈褶皱,面理密集向北缓倾,顶部褶皱较宽缓、劈理稀疏向北陡倾,构成具有向南构造指向的铲式构造样式;(2)库鲁克塔格地区基底与盖层之间存在一条E–W走向、厚度约2 km的韧性滑脱带,带内普遍发育糜棱岩及"A"型剪切褶皱等,糜棱岩面理向N或S缓倾、拉伸线理向NW或SE倾伏,不对称旋转构造及糜棱岩中石英晶格优选方位图(EBSD测试)指示韧性滑脱带上盘滑脱方向为自NW向SE;(3)韧性滑脱带中糜棱岩内白云母的Ar–Ar测年结果表明滑脱时代早于383 Ma。滑脱–褶皱构造是塔里木地块与中天山岩浆弧带碰撞后发生陆内俯冲的产物,说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存在早古生代造山事件。
- 蔡志慧许志琴唐哲民何碧竹陈方远
- 关键词:地壳变形早古生代造山事件
- 西藏罗布莎地幔纯橄岩橄榄石中磁铁矿和透辉石出溶的发现
- 本文简要论述了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地幔纯橄岩的橄榄石中发现了磁铁矿(或含铬磁铁矿)和透辉石的出溶体。二者之间呈交生结构在橄榄石中定向排列。其所赋存的地幔纯橄岩岩石新鲜,矿物组成为:橄榄石(>95%)+透辉石(<1%)和铬铁...
- 任玉峰杨经绥陈方远
- 关键词:橄榄石磁铁矿透辉石
- 文献传递
- 深俯冲陆壳岩石部分熔融与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长英质多晶包裹体的形成被引量:12
- 2009年
- 在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包含两类长英质多晶包裹体.第一类由钠长石、石英和少量钾长石组成;第二类主要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不含钠长石.在超高压基性榴辉岩中,长英质多晶包裹体的存在进一步表明:在快速折返早期,深俯冲大陆地壳物质发生过明显的云母(钠云母或多硅白云母)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含水的纯花岗质Na-K-Al-Si熔体.这些熔体被重结晶的石榴石或绿辉石捕获,发生脱水结晶作用,形成含长石和石英的多晶聚合体.长英质熔体的存在不仅导致流体中活动元素,如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且是导致流体中不活动元素,如高场强元素(HFSE)迁移的重要机制.同时深俯冲大陆岩片的部分熔融作用有效地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是强化深俯冲岩石快速折返的重要因素之一.
- 曾令森梁凤华Paul Asimow陈方远陈晶
- 关键词:部分熔融超高压变质榴辉岩
- 定量确定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榴辉岩磷灰石中出溶体的组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EDS)的应用被引量:6
- 2006年
- 在不同类型变质岩和超基性岩的造岩矿物(如橄榄石、石榴子石、绿辉石等)中都发现了大小不一的固态出溶体。对大小仅为几个微米的出溶体,利用常规方法,电子探针、拉曼光谱等很难定量地确定它们的化学组分,严重地限制了对这些出溶体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意义的认识。在最近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榴辉岩中磷灰石含大量的出溶体,这些出溶体是平行于磷灰石C轴出溶的含铁、铜、铅等元素的硫化物。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EDS)的点分析和线扫描技术,确定出溶体的主要组成元素,然后通过扣除磷灰石对所分析出溶域的贡献,能较准确地确定这些出溶体的化学组分,主要为FeS和FeS2。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扫描电镜的能谱分析(EDS)技术,通过点分析和线扫描,能够较精确地测量与母矿物之间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的出溶体的化学组成。本文所提出的处理方法也适用于电子探针。
- 陈方远曾令森梁凤华
- 关键词:磷灰石能谱分析
- 中国西部祁连山南缘大型韧性左行走滑剪切带及其活动时限被引量:1
- 2002年
- 在中国西部祁连山南缘发现一条近东西向大型韧性剪切带,宽 2 km、长 350 km,由火山质、花岗质和钙质糜棱岩组成。韧性剪切带的微构造特征表现为近直立面理、A型剪切褶皱、水平及斜向拉伸线理、左行走滑和斜向左行走滑的剪切指向以及大量变形花岗岩脉的贯入。韧性剪切带西段花岗质糜棱岩中糜棱质和重结晶石英的晶格优选方位测量结果表明存在早期高温条件(>650℃)下形成的{1010}滑移系及后期中低温条件(650~350℃)
- 许志琴李海兵陈文吴才来杨经绥金小赤陈方远
- 江苏东海榴辉岩向斜长角闪岩转化的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东海榴辉岩曾被俯冲到上地幔,而后又折返回地表,经历了宽广的温度、压力、应力、流体条件等变化范围,形成了大量矿物反应结构,为研究岩石矿物反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文选取东海地区一个保留从初始榴辉岩到斜长角闪岩完整退变质序列的榴辉岩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显微结构观察、矿物成分分析、成分空间分析、成分迁移估算,揭示了东海榴辉岩向斜长角闪岩的转化过程。该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替代绿辉石的后成合晶形成阶段,通过绿辉石内部端元组分间的反应实现,反应产物之一的Fe^(2+)与金红石结合形成钛铁矿,Ca、Mg被排出到绿辉石体系之外。晚期退变为流体的渗滤交代作用,表现为石榴子石被角闪石部分取代、后成合晶的角闪石化,以及黝帘石、白云母的形成。退变质的最后阶段为石榴子石被绿帘石+角闪石+赤铁矿完全替代。榴辉岩转化成含帘石的斜长角闪岩。
- 杨天南许志琴陈方远
- 关键词:显微结构后成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