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强
作品数:
6
被引量:9
H指数:2
供职机构:
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卢雪梅
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陈丹
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李和林
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苏素花
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庞丽
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6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症状
1篇
支气管
1篇
支气管肺泡
1篇
支气管肺泡灌...
1篇
中毒
1篇
砷化氢
1篇
砷化氢中毒
1篇
砷污染
1篇
农民
1篇
农民工
1篇
气管
1篇
住院
1篇
外周
1篇
外周血
1篇
污染
1篇
矽肺
1篇
矽肺治疗
1篇
细胞
1篇
细胞培养
1篇
临床应用观察
机构
6篇
广西职业病防...
作者
6篇
陈志强
4篇
卢雪梅
3篇
李和林
3篇
陈丹
2篇
苏素花
1篇
陈婷婷
1篇
梁启荣
1篇
陈晓琴
1篇
梧永宁
1篇
韦建华
1篇
周少诗
1篇
翟日洪
1篇
江世强
1篇
甘永金
1篇
梁启发
1篇
庞丽
1篇
黄小林
传媒
2篇
临床和实验医...
1篇
中国工业医学...
1篇
大众科技
1篇
井冈山医专学...
1篇
中国职业医学
年份
1篇
2007
3篇
2006
1篇
2003
1篇
2001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急性砷化氢中毒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01年
韦建华
梧永宁
苏素花
陈志强
梁启发
关键词:
急性砷化氢中毒
症状
农民工肺尘埃沉着病住院233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通过对233例农民工肺尘埃沉着病住院患者的发病工龄、发病年龄、期别分布、合并结核情况、肺功能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肺尘埃沉着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2005年我院住院的已确诊的农民工肺尘埃沉着病患者23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3例农民工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中一期硅沉着病112人,占48,06%,二期硅沉着病94人,占40.34%,三期硅沉着病27人,占11.58%;合并肺结核71人,占30.47%;平均发病年龄43.05岁,平均工龄7.24年,平均发病工龄3.59年,肺功能异常130人,占55.79%,与1986年全国肺尘埃沉着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2003年全国肺尘埃沉着病报告统计资料对比,平均发病年龄、平均发病工龄缩短,肺结核合并率增加。结论提示农民工肺尘埃沉着病发病情况严重,农民工的职业健康问题是目前急需关注的问题。
陈志强
李和林
卢雪梅
陈丹
关键词:
农民工
肺尘埃沉着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尘肺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2007年
临床上采用小容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尘肺病及可疑尘肺病患者的几点应用体会,为有效的防治尘肺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陈志强
卢雪梅
黄小林
关键词:
尘肺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
小容量肺叶灌洗在硅沉着病治疗的临床应用观察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容量肺叶灌洗治疗硅沉着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近5年来已确诊为硅沉着病且进行过肺灌洗的病例中抽取80例为观察组,同时抽取80例已确诊为硅沉着病但未进行过肺灌洗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及胸片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胸片5年动态观察硅沉着病晋期率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容量肺叶灌洗对硅沉着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病因治疗手段。
陈志强
李和林
卢雪梅
陈丹
关键词:
硅沉着病
小容量肺叶灌洗在矽肺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容量肺叶灌洗治疗矽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近5年来已确诊为矽肺且进行过肺灌洗的病例中抽取80例为观察组,同时抽取80例已确诊为矽肺但未进行过肺灌洗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及胸片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胸片5年动态观察矽肺晋期率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容量肺叶灌洗对矽肺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病因治疗手段。
陈志强
李和林
卢雪梅
陈丹
关键词:
矽肺
染色单体互换频率与铅砷等危害的探讨
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铅、镉、砷等职业有害因素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特征性改变。方法 采集职业作业人群及正常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72h ,观察染色体畸变类型及其特征。结果 因镉污染接触人群及实验室条件下对淋巴细胞进行高浓度染铅时染色单体互换畸变细胞率为 0 ;染砷浓度 <0 1mg/L时未发生染色单体互换 ,染砷浓度达 0 2~ 0 4mg/L时染色单体互换畸变细胞率为 1 2 4%。 结论 染色单体互换畸变细胞率的增加与接触因素砷及砷的浓度密切相关 。
陈晓琴
陈婷婷
江世强
苏素花
周少诗
翟日洪
甘永金
梁启荣
陈志强
庞丽
关键词:
外周血
淋巴细胞
细胞培养
砷污染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