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林
- 作品数:21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铜陵县白浪湖区家畜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重要性被引量:5
- 1989年
- 本文报告了铜陵县白浪湖区沿湖西村家畜血吸虫病感染及污染情况。结果该区牛、猪感染率为16.9%(35/207)、22.5%(47/209),人群感染率仅1.64%(32/1,953);g粪毛蚴数(有效EPG)分别为0.63、1.19和1.34。按EPD公式推算,宿主每天排出的有效虫卵总数为783,073.9个,牛占62.0%,猪占36.4%,人占1.6%。而1年排入滩地的有效虫卵估计中,家畜共排出82,868,184个,牛占51.7%,猪占48.3%,人若感染者全年排粪于滩地仅有4,566,507个虫卵,占总数的5.2%。滩地实际污染调查结果与推算结果基本相符,均提示:家畜是该区血吸虫病主要的传染源。
- 汪天平崔新民李同山陆广益管其洲陈大林周莉秦形远
-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播人群感染率排粪量孵化法感染度
- 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 1993年
- 应用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及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比检测了 51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和 50份健康人血清,两法的阳性率分别为 92%和 88%;假阳性率分别为 2%和4%,应用 IEST和IFAT对比检查 22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20份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 1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IEST 出现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14%、5%和0;IFAT出现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14%、10%和0。表明两法诊断华支睾吸虫病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抗原定位好。而 IEST不需要特殊仪器,更适合于现场应用。
- 刘晓明胡万富王之怀陈大林徐伏牛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
-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1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1997年
- 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患者150例。A组总量150mg/kg,2d分服,日服3次;B组总量225mg/kg,3d分眼,日服3次;C组总量10mg/kg,1d分服,日服3次。A组治后1,3和6个月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3.9%,97.5%和100.0%;B组分别为95.9%,98.0%和100%;C组分别为92.0%、94.0%和96.0%。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药物副反应率低于其它两组(P<0.01)。认为150mg/kg,2d分服疗法是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较适宜剂量。
- 陈大林刘晓明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吡喹酮药物疗法药物副作用
- 江湖洲滩地区初步控制血吸虫病后流行消长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 1990年
- 本文报道经采取不同防制对策,取得不同防制效果后的血吸虫病流行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变钉螺生态环境的纪家坝试区防制效果持久有效,停止干预措施后疫情无回升;以实施灭螺和化疗为对策的董店和三联试区,中止措施后持效2~3年,疫情便逐年回升;单纯化疗的桂畈试区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 根据家畜感染情况和活动特点,认为家畜作为重要传染源,是造成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而自然环境的改变,对疫情的消长有较大的影响。
- 李同山汪天平秦形远梅继德崔新民陈大林何家昶肖强姜庆五陈明袁鸿昌许维嘉陆广益钟读敏王多先
- 关键词:防制效果灭螺感染度保虫宿主血吸虫感染
- 血吸虫病与病毒性肝炎被引量:2
- 1998年
- 血吸虫病与乙型肝炎并存的现象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日本血吸虫病与其它类型肝炎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本文收集有关文献,综述血吸虫病与肝炎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关系的可能机制.
- 陈大林刘晓明
- 关键词: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病理组织学
- 89例血吸虫病误诊误治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分析血吸虫病误诊误治的原因及损害,探讨解决血吸虫病误诊误治的对策。方法收集1989年~2004年的血吸虫病住院病例资料,对其中院外误诊的病例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结果261例血吸虫病患者中误诊89例,误诊率34.10%。89例入院前曾被误诊为脑肿瘤3例,肝炎2例,胆囊炎1例,肾炎2例,败血症2例,伤寒6例,肠炎4例,结肠炎2例,血液病2例,支气管肺炎3例,肺炎1例,支气管炎2例,感冒14例,扁桃体炎1例,尿路感染1例,疟疾1例,诊断不明并用抗生素治疗48例;被误诊2种疾病以上的4例。本组误诊误治的89例均发生在综合性医院,其中市级以上医院占87.64%。结论综合性医院的医生对血吸虫病缺乏认识是误诊误治的根本原因。误诊误治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身心痛苦和经济损失,还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加强疫区和非疫区城乡各级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的血吸虫病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以减少误诊误治。
- 刘晓明陈大林叶秀娟杨佳袁晶
- 关键词:血吸虫病误诊误治
-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枝睾吸虫病150例临床观察
- 1996年
- 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枝睾吸虫患者150例。甲组总量150mg/kg,2d分服,日服3次;乙组总量225mg/kg,3d分服,日服3次;丙组总量100mg/kg,1d分服,日服3次。甲组治后1.3和6个月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3.88%、97.50%和100%。乙组治后1、3和6个月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5.92%、97.95%和100%。丙组治后1、3和6个月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2%、94%和96%。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组的药物副反应率低于其它两组(P<0.01)。认为150mg/kg,2d分服疗法是治疗华枝睾吸虫病的较适宜剂量。
- 陈大林刘晓明
- 关键词:华枝睾吸虫病吡喹酮疗效副反应
- 荣宝杀螺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化学药物灭螺是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常用杀螺剂虽然杀螺效果较好。但因其对非靶生物毒性大,污染环境,应用受到限制,影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寻找高效、低毒、价廉杀螺剂的研究日益得到关注。荣宝杀螺剂的实验室和现场初步试验表明,该药对钉螺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并对鱼的毒性低,适合于水产养殖环境灭螺。我所受国家CDC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委托,就该药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再次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 汪天平郭见多鲍子平姚光秀陈大林方国仁朱磊杨卫平
- 关键词: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杀螺剂毒性观察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药物灭螺
- 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Kato-Katz法漏检情况的观察
- 1997年
- 近年来,Kato-Katz法作为蠕虫感染的一项定性和定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诊断和疗效考核。Kato-Katz法简便易行是无可非议的,但当EPG<20时,虫卵不易检出,轻感染可能被漏检。故有人认为该法仅适用于较重流行区查病。在重度流行区,Kato-Katz法是否存在漏检情况呢?对此,做了有关观察。
- 陈大林秦形远肖祥周利
- 关键词:流行区疗效考核蠕虫感染卵孵化血吸虫卵
- 2006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6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调查结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开展监测工作,统计与分析各项调查指标。结果全省12个监测点人群感染率为0.95%,牛的粪检阳性率11.2%,活螺密度1.64只/0.11m2,阳性螺密度0.0026只/0.11m2。结论大多数监测点人群感染率较2005年明显下降,但控制家畜感染与控制螺情仍是当前防治工作难点。
- 杨卫平汪天平张世清陈大林朱磊姚光秀郭见多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