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畸形
  • 2篇癫痫
  • 2篇癫痫发作
  • 2篇脑动静脉
  • 2篇脑动静脉畸形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畸形
  • 2篇畸形
  • 2篇畸形患者
  • 1篇胆红素
  • 1篇选择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管内栓塞治...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胆红素
  • 1篇药物
  • 1篇一氧化碳
  • 1篇一氧化碳中毒

机构

  • 4篇聊城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杨霞峰
  • 4篇陈伟
  • 2篇陈研修
  • 2篇陈德哲
  • 2篇姜桂生
  • 1篇苏江利
  • 1篇孙义华
  • 1篇曲怀谦
  • 1篇张传臣
  • 1篇刘玉
  • 1篇夏章勇
  • 1篇王桂芳
  • 1篇李淑华
  • 1篇赵立冬

传媒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癫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癫的合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脑动静脉畸形基线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癫发作分为癫组和对照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并发癫发作的危险因素,观察癫组92例患者的发作类型及发作频率以及药物治疗反应情况。结果癫组与对照组畸形血管团的位置、畸形血管团直径、静脉引流方向等因素比较差异明显(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癫发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畸形团直径大于3 cm和由浅静脉或者浅深静脉共同引流(P<0.05)。经过抗癫药物治疗,癫组有69例患者癫发作得到了完全控制,余患者发作频率均有不同程度减低。结论畸形团直径大于3cm和由浅静脉或者浅深静脉共同引流是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并发癫的危险因素;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的癫发作是一个相对良性过程,抗癫药物对多数癫患者治疗有效。
陈研修张斌陈德哲陈伟杨霞峰姜桂生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
血管内栓塞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癫痫发作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c AVM)患者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5年行介入栓塞治疗的68例幕上c AVM患者,对血管内栓塞后发生癫痫发作(n=25)和未发生癫痫发作患者(n=43)的一般资料、病史、c AVM特征、治疗情况(栓塞部位、栓塞完整性及抗癫痫药物治疗)及脑电图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以脑出血起病者占39.7%;68例患者c AVM Spetzler-Martin分级中位数2(范围1~4);栓塞比例中位数为90%(范围50%~100%);术前有47.1%(32/68)患者发生过癫痫;有55.9%(38/68)患者脑电图异常;58.8%(40/68)患者术前应用过抗癫痫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癫痫发作。术后癫痫发生率为36.7%(25/68),术后发生癫痫中位时间为7 d(范围0.3~210 d),术后脑电图异常率为42.6%(29/68)。其中有13例术前发生癫痫的患者术后未再出现癫痫发作。有6例患者术前无癫痫发作,而术后出现了癫痫发作。术后发生癫痫的患者AVM血管团直径明显大于术后未发生癫痫的患者(P〈0.01);栓塞比例低于术后未发生癫痫患者(P〈0.01)。术前发生癫痫的32例患者中血管内栓塞术后1个月内有96.9%(31/32)患者存在灶周水肿,有4例出现灶周缺血性改变。术后癫痫发作形式有改变,全面发作者减少。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能使有癫痫发作的c AVM患者获益。优化血管内栓塞及抗癫痫药治疗方案可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癫痫发作预后。新发癫痫可能与栓塞治疗本身有关,栓塞治疗后继发的病灶周围水肿和炎性反应是可能的影响因素。
陈研修陈德哲赵立冬陈伟杨霞峰姜桂生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癫痫发作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CO中毒迟发性脑病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5 T MR对13例DEACMP患者和1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应用双盲法测量DT1图像上16处不同脑白质区的平均扩散系数值(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另一名神经科医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双盲法评价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定量分析DEACMP患者ADC和FA值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DEACMP患者所有感兴趣区脑白质ADC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除双侧视辐射、内囊前、后肢外,DEACMP患者其余脑白质感兴趣区F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DEACMP患者的MoCA评分与双额底(r左=0.736,P=0.011;r右=0.762,P=0.003)、双颞叶白质(r左=0.605,P=0.016;r右=0.559,P=0.021)及所有感兴趣区总平均FA值(r均=0.688,P=0.001)呈正相关,与双额底ADC值(r左=-0.674,P=0.007;r右=-0.681,P=0.019)呈负相关.结论 DTI可以定量评价DEACMP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损伤,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对了解DEACMP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王桂芳张传臣陈伟杨霞峰孙义华李淑华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扩散张量成像认知功能障碍
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P选择素与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38例)、中型(35例)、重型(25例),另外选取30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不同时期、病情程度不同患者和对照组健康查体者血清中的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清胆红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期(24 h、3 d、7 d)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P选择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型患者P选择素、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轻型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P选择素、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降低;14 d时,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含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选择素和胆红素可能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脑梗死患者时间、病变程度不同,P选择素和胆红素的水平不同,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测定它们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治及判断预后。
苏江利刘玉夏章勇杨霞峰曲怀谦陈伟
关键词:脑梗死P选择素胆红素C反应蛋白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