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 作品数:35 被引量:471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生态敏感区农户多维贫困测度与精准扶贫优先序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为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扶贫的目标,通过多维贫困测度法探索贫困的深度和诱因变得尤为重要。基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调研数据,采用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从收入、健康、教育、生活设施和自然地理环境5个维度对贫困地区农户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与分解。研究表明:(1)单一维度上,农户贫困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各维度贫困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2)多维度贫困测度上,多维贫困指数随着贫困剥夺维度K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变化趋势呈现倒“S”型曲线,变化速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3)多维贫困指数以及发生率高于其他研究,表明生态敏感区的异质程度高;(4)多维贫困指数存在地区异质性;(5)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存在维度差异性,教育、收入、健康和基础设施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
- 王博文罗岚王雅楠周雪杨小芳陈伟姚顺波
- 关键词:生态敏感区优先序
- 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损失与效率测度被引量:30
- 2015年
- 工业用地是支撑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不断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是破解工业用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措施。本文在界定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用地投入损失的测算方法,利用该方法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工业用地投入损失和利用效率的行业与区域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容积率和投资强度达不到建设控制标准是造成江苏省当前工业用地投入损失的主要原因,容积率损失率达到8.69%,投资强度损失率达到7.46%;纺织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损失量较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用地容积率损失量较大;从区域角度看,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工业用地投入损失整体偏高,苏中地区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工业用地投入损失整体较低;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表现出电子电气行业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高,机械制造、化工医药行业居中,纺织服装行业较低的特点;苏北地区各主要工业行业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明显低于苏中和苏南,苏中地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略高于苏南。因此,在工业用地供给过程中根据企业规模严格核算用地面积,并对工业用地进行全程跟踪监管有利于减少工业用地的浪费,避免出现工业用地过度投入,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 陈伟彭建超吴群
- 关键词:随机前沿方法
- 中国食物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区域差异与情景分析
- 2025年
- 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占到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论文采用混合LCA-IO方法对中国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四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食物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食物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0%以上;(2)人均消费、消费结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成为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3)通过情景分析,以大豆和蛋类代替肉类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实现温升1.5℃的目标。此外,水产品和单胃肉的替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温室气体减排的作用。论文最后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
- 侯欢鲜帛彤隋明杉许雅琳李梦王雅楠任彦军陈伟
-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食物消费结构情景分析
- 长三角地区耕地非农流转适宜性评价及管制分区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研究目的: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对耕地非农流转进行管制区划分,总结各管制区土地利用特点和管制方向。研究方法:首先以标准粮产量指标为基础,考虑生态因素、城市区位因素影响,进行耕地非农流转适宜性评价,然后从耕地保护、土地承载、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管制压力出发构建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耕地非农流转管制分区。研究结果:长三角地区中北部多数城市耕地不适宜非农流转,特别是耕地质量较好的长江冲积平原及环太湖地区。长三角地区可划分为4个级别管制区,不同管制区应实行差别的耕地非农流转管制措施,以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研究结论:耕地非农流转适宜性区域和管制分区能为各地实行差别的耕地非农流转管制措施和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借鉴。
- 陈伟肖丽群吴群
- 关键词:土地利用
- 基于容积率指数和单要素DEA方法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从土地利用无差异比较的角度出发,在阐释土地利用差异性比较的思路后,构建容积率指数(VRI)分析了不同区域工业用地利用强度变化,并消除工业产业结构对不同区域工业用地面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单要素DEA方法分析了全国不同区域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VRI高的区域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VRI低的区域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并且东部地区VRI呈下降趋势;工业用地面积修正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增大的区域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下降的区域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主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变异系数反映出区域间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差异程度正在逐渐缩小,工业产出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工业用地配置的不均衡程度。
- 陈伟彭建超吴群
- 未来10a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基于耕地质量等别的视角被引量:37
- 2012年
- 基于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成果,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未来10 a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利用等别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耕地质量总体较优;②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来10 a内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均存在下降趋势,减少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利用等别较高、质量较优的区域;③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高等别、最低等别耕地的标准面积与统计面积相比,减少和增加耕地的比例为0.1∶1,减少和增加标准粮产量的比例为0.52∶1。相对于低等别耕地,高等别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能影响更大;④耕地占补平衡中,由于占优补劣原因使耕地质量下降,导致补充耕地的粮食产能大大降低。
- 肖丽群陈伟吴群马素华
- 关键词:耕地变化粮食产能
- 咸阳市礼泉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自然驱动力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局部或区域的个例研究,可以详细地说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因素及人文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选取了渭北高原地区南部的礼泉县作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0、2015年三期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运用GIS软件,对研究区域分别从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因素及其社会经济统计指标,运用定性分析的办法,重点对引起礼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
- 李超龚直文陈伟
- 关键词:驱动力
- 考虑耕地质量差异影响的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被引量:26
- 2013年
- 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在不同区域间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首先阐释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可比性问题,然后利用耕地可实现产能利用强度指标消除耕地质量差异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分析江苏省不同地区耕地可实现生产能力的发挥程度,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江苏省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质量较优的苏南地区耕地可实现产能利用强度普遍较低,苏中、苏北部分耕地质量较差地区较高;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一般,苏中地区耕地集约度高于苏南和苏北,集约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江、环太湖及盐城、徐州的部分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均衡的是南京、常州、淮安等市,差异较大的是无锡、苏州、盐城等市,苏南各地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相比苏中、苏北更不均衡。
- 陈伟吴群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集约利用耕地质量
-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碳减排潜力分析——基于EIO-LCA模型被引量:17
- 2019年
- 论文采用EIO-LCA模型对中国各行业部门从生产到供应链再到消费环节的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进行分析,并构建碳减排潜力模型评价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1)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部门、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与住宿业。(2)从生产链视角来看,建筑业是隐含碳排放最大的行业,进一步对其隐含碳排放来源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生产链中的通信专业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及煤炭采选产品3个行业部门的排放量对建筑业隐含排放量的贡献最大。(3)从消费需求视角来看,居民消费需求的隐含碳排放占比最大,政府消费需求、资本形成和出口的占比维持在20%左右。(4)中国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潜力较大的行业部门位于供应链上游。
- 王雅楠罗岚陈伟王博文
- 关键词:隐含碳排放
- 基于DEA方法的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2006—2008年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区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38,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三大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苏中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平均水平略高于苏南,而苏北最低;(2)绝大多数的开发区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苏南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开发区数量占比最大,苏北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开发区数量占比最大;(3)从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来看,开发区实际值与效率目标值都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逐渐缩小。
- 陈伟曹春艳吴群
-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