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永娜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教育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2篇相色谱
  • 2篇毛细管
  • 2篇毛细管色谱
  • 2篇胶束
  • 2篇胶束电动
  • 2篇胶束电动毛细...
  • 2篇胶束电动毛细...
  • 1篇药物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乙酸
  • 1篇乙酸乙酯
  • 1篇乙酯
  • 1篇粘菌素
  • 1篇整体柱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质谱
  • 1篇中苯

机构

  • 6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闫永娜
  • 4篇杨更亮
  • 3篇侯文欣
  • 3篇王利娟
  • 3篇商闯
  • 2篇张巧霞
  • 2篇任炳楠
  • 1篇李风新
  • 1篇刘志伟
  • 1篇李岩

传媒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色谱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牛奶中苯甲酸被引量:6
2010年
建立了基于浊点萃取(CPE)测定牛奶中苯甲酸的高效液相(HPLC)色谱法。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Tween-20)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剂的浓度、盐的浓度、加热温度及时间、pH值等因素对浊点萃取效果的影响。CPE方法的优化条件:Tween-20的浓度为3%(V/V)、(NH4)2SO4的浓度300g/L、在pH值为4的条件下90℃萃取10min;色谱条件:色谱柱为VenusilMP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酸铵水溶液(0.02mol/L)-甲醇(体积比为90:1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30nm。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苯甲酸在0.2-2μg/mL时其浓度与检测信号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为0.025μg/mL;在牛奶样品中加标回收率为98.90%~100.16%,相对标准偏差为1.2%~2.5%。
侯文欣商闯杨更亮闫永娜张巧霞
关键词: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苯甲酸牛奶
芳基键合硅胶整体柱的制备及性能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将硅烷偶联剂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键合到硅胶整体柱上,然后加入乙二胺与整体柱上的KH560的环氧基反应,形成柱体表面的氨基基团,再加入对甲苯磺酸,反应完毕制成芳基键合硅胶整体柱,并对其进行表征。利用该固定相,在0.1mol/LK2HPO4/KH2PO4缓冲盐(PBS)-硫酸铵体系下,对3种蛋白进行分离的结果表明,该芳基键合硅胶整体柱具有弱的疏水作用,在pH2~8范围内稳定性良好,柱压降较小,可有效用于蛋白质的快速分离。
任炳楠杨更亮王利娟闫永娜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硅胶整体柱
蔷薇红液中主要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蔷薇红液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山楂核馏油提取物中共分离出6种目前尚未见报道的有机化合物。
侯文欣商闯杨更亮闫永娜
关键词:乙酸乙酯气相色谱-质谱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多粘菌素硫酸盐和甲磺酸盐方法的研究
多粘菌素是由多粘杆菌( Bacillus polymyxa var. colisitinus )代谢产生的碱性多肽类抗生素。在20世纪60年代多粘菌素常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但是由于其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的副作用,使...
闫永娜
关键词: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多粘菌素
文献传递
有序介孔硅胶整体柱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
王利娟李岩刘志伟商闯李风新任炳楠闫永娜
该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及三嵌段共聚物F127分子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硅胶整体柱,制备出了性能较好的裸柱,不开裂、不变形,柱体外观笔直,具有微米级的通孔和纳米级的有序介孔。在该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性选择剂,对所制备的整体柱进...
关键词:
关键词:手性选择剂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多粘菌素E1和E2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对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多粘菌素E1和E2进行了分离,并测定了多粘菌素E1、E2的含量。分别考察了电泳电压、表面活性剂种类、Brij-35(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浓度、乙腈含量、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氯化钠浓度等实验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的分离条件:电泳电压为10kV,运行缓冲液为含有30mmol/L Brij-35、5%(体积分数)乙腈、0.167mol/L氯化钠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01mol/L,pH4.1)。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E1和E2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分离度达到1.94。以多粘菌素E1为例,柱效和峰面积的日间及日内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E1和E2在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67%和3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闫永娜王利娟杨更亮侯文欣张巧霞
关键词: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