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晓容

作品数:2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点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乙型肝炎病毒
  • 10篇乙型肝炎病毒...
  • 10篇肝炎
  • 10篇肝炎病毒
  • 10篇病毒
  • 10篇病毒相关
  • 10篇病毒相关性
  • 9篇血液
  • 9篇血液透析
  • 9篇乙型肝炎病毒...
  • 9篇肾炎
  • 9篇尿酸
  • 9篇相关性肾炎
  • 9篇病毒相关性肾...
  • 7篇血管
  • 7篇维持性
  • 7篇维持性血液
  • 7篇维持性血液透...

机构

  • 14篇南京军区福州...
  • 10篇福州市第一医...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钟晓容
  • 14篇庄永泽
  • 9篇余英豪
  • 8篇杨枫
  • 4篇杨枫
  • 3篇曾玲
  • 3篇林婷
  • 2篇郑智勇
  • 2篇罗玮
  • 2篇艾世辉
  • 2篇陈五星
  • 2篇钟小燕
  • 2篇王明哲
  • 1篇林沁
  • 1篇魏丽芳
  • 1篇李俊霞
  • 1篇陈雅斌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华医学会肾...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与死亡风险的相关研究
2019年
目的分析血尿酸与血透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关系,探讨尿酸对血透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血透患者265例,通过病历记录中获取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按尿酸四分位值(374μmol/L,432μmol/L,493μmol/L)分为4组。观察主要结果为全因死亡,次要结果为心血管死亡,采用COX回归分析血尿酸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关系。结果尿酸最低组,年老,女性偏多,透析时间短,合并有更低的体重指数,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血磷均较尿酸最高组明显降低,血红蛋白低于尿酸最高组。尿酸最低组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尿酸最高组[25.37%(17/67)vs 11.94%(8/67)](P<0.05),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其他3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血透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之间无明显差别。Cox回归模型发现低尿酸与高全因死亡明显相关,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仍明显相关,死亡风险比0.328[95%CI(0.122~0.886)],而尿酸与心血管死亡无相关。结论血尿酸与血透患者全因死亡明显相关,但心血管死亡除外。低尿酸血透患者生存率低,而高尿酸反应营养状态好,降低死亡风险。
钟晓容杨枫
关键词:尿酸血液
TNFR1、TNFR2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随访2019年3月1日至4月1日福州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300例MHD患者2年,按照终点存活和死亡分为存活组(245例)和死亡组(55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TNFR1、TNFR2,观察的终点事件为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约登指数评判TNFR1、TNFR2对MHD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年龄大于存活组,透析时间长于存活组,收缩压、TNFR1、TNFR2水平高于存活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例MHD患者中,有55例(18.33%)患者死亡,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20例(36.36%)。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R1(β=0.018,OR=1.018,95%CI=11.015~1.021)、TNFR2(β=0.007,OR=1.007,95%CI=1.005~1.009)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TNFR1(β=0.016,OR=1.016,95%CI=1.011~1.021)、TNFR2(β=0.007,OR=1.007,95%CI=1.004~1.011)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TNFR1、TNFR2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分别为0.970、0.938,预测心血管死亡的AUC分别为0.905、0.881。结论TNFR1、TNFR2浓度升高与MHD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MHD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钟晓容杨枫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血液透析预后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影响因素的分析
钟晓容杨枫
血管黏附分子及血栓调节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血栓调节蛋白(TM)在HBV-GN不同临床病理类型中的表达特点,研究它们在HBV-G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HBV-G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活检组织中ICAM-1、VCAM-1和TM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ICAM-l在HBV-GN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有较强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ICAM-l和VCAM-1在肾小管上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不同病理类型中ICAM-l和VCAM-1在肾小管上的表达有明显差异。TM在增生硬化型(SGN)组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其他各种病理类型表达下调。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ICAM-1和VCAM-1的表达则逐渐增加,则在重度病变组表达最多(P<0.05),TM则相反。肾小管上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呈正相关。TM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呈负相关。结论:ICAM-1和VCAM-1在HBV-GN患者肾小管的表达增加,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免疫病理损伤而促进疾病进展的重要发病机制。肾组织中TM表达不能完全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程度。
钟晓容庄永泽余英豪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血栓调节蛋白
高尿酸血症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的作用
庄永泽钟晓容余英豪
不同腹膜透析模式对尿毒症大鼠残余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透析模式对尿毒症大鼠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尿毒症组、尿毒症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模型组、尿毒症自动腹膜透析(APD)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5/6肾脏切除法制作尿毒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行腹透插管制作尿毒症大鼠腹膜透析模型,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血BUN、Cr、ALB等水平,于第10周处死大鼠,腹膜功能检查,并取大鼠肾脏组织HE染色行病理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个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均增长缓慢(P <0. 05),其中尿毒症组慢于CAPD、APD组; 3组大鼠BUN、Cr水平随时间延长而持续上升,ALB水平下降,以尿毒症组最为显著[(17. 89±1. 74) mmol/L、(192. 71±12. 41)μmol/L、(31. 13±2. 50) g/L]。APD组大鼠体质量、残肾质量、ALB水平均高于CAPD组,BUN、Cr水平略低于CAPD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PD及APD组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腹透超滤量逐渐减少,第28天超滤量明显少于初始腹透(P <0. 05),但2组腹透超滤量减少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大鼠肾小球有不同程度硬化,肾小管肾间质萎缩纤维化,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均显著升高(P <0. 05),其中尿毒症组升高最明显[(6. 92±1. 29)分、(6. 63±2. 37)分],其次为CAPD组[(5. 30±1. 18)分、(5. 49±1. 68)分]。结论:残余肾功能是腹膜清除效能不能弥补的,必须重视和保护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APD对残余肾功能可起到保护作用。
杨枫钟晓容林贞明柳林芬
关键词:残余肾功能尿毒症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小儿与成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对比研究
钟晓容庄永泽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发生高血压的因素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HBV-GN的临床病理资料227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其高血压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有高血压者49例,总发生率21.6%。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其高血压发生率逐渐升高。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0岁、病程≥60月、高尿酸血症、血肌酐≥132.6μmol/L、高胆固醇血症、系膜增生程度大于等于中度、肾小球硬化率≥50%、伴有新月体形成、肾小管间质病变大于等于Ⅱ级、免疫复合物同时沉积于系膜区及血管袢者共10个因素为其影响因素。单纯蛋白尿型高血压发生率较高,而单纯血尿型未出现高血压。膜增生性肾炎、硬化型肾小球肾炎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者高血压发生率较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胆固醇血症、系膜增生程度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等4个因素是HBV-GN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BV-GN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其高血压发生与肾功能减退、高胆固醇血症、系膜增生程度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等有关。
庄永泽钟晓容余英豪魏丽芳林沁李俊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性高血压影响因素肾小管间质病变
高尿酸血症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中的作用。方法:对227例HBV-GN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A组)及血尿酸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9.58%(21/71),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17.95%(28/156),P<0.05。A组eGFR<60ml/min者发生率达32.39%(23/71),明显高于B组(9.61%,P<0.01)。A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的膜性肾病(MN)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增生硬化性肾炎(SGN)明显高于B组(P<0.01)。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球硬化≥50%、新月体形成、系膜中度增生和肾小管间质中度病变重比例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MN与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两个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eGFR<60ml/min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血尿酸正常者(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会促进HBV-GN高血压的发生、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影响HBV-GN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庄永泽钟晓容余英豪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膜性肾病
NT-proBNP联合生物电阻抗法对CKD5期患者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生物电阻抗法对CKD5期患者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因呼吸困难就诊的CKD5期住院患者共60例,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测定其血浆NT-proBNP水平,并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容量负荷(OH值)。另纳入同期无呼吸困难的CKD5期患者30例,设为A对照组,纳入30例健康者设为B对照组,亦测定其血浆NT-proBNP和OH值。分析比较四组人群的上述指标。结果:CKD5期患者心力衰竭组NT-proBNP和OH值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A对照组、B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值诊断容量过负荷所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CI=(0.810,0.968),P<0.05)],最佳截值3.2 L,敏感度86.7%,特异度86.0%。结论:测定血浆NT-proBNP有助于CKD5期患者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生物电阻抗法检测CKD5期患者容量负荷,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容量过负荷导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难。
王明哲杨枫钟晓容林贞明钟小燕
关键词:NT-PROBNP生物电阻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