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火
- 作品数:43 被引量:688H指数:17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若干水文特征和环流的分析被引量:67
- 2001年
- 利用“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1 997年 7月航次和“黄海综合环境调查”1 998年 8月航次观测所得的CTD资料 ,对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夏季的水文特征和特大洪水年长江冲淡水扩展特征进行探讨。同时还根据夏季所施放的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轨迹、底层人工水母的漂移路径及等密面深度的分布对夏季环流作了阐述 ,提出夏季南黄海环流并非单一的气旋式系统 ,其内部还存在着气旋、反气旋的多个较小的环流 ;东海北部交替出现气旋、反气旋涡旋。
- 邹娥梅郭炳火汤毓祥李载学李兴宰
- 关键词:水文特征气旋环流漂流浮标
- 逆方法最优解确定九州近海流速、流量被引量:3
- 1994年
- 逆方法最优解确定九州近海流速、流量舒良华,郭炳火,寄高博行,石井春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日本海上保安厅水路部,东京)关键词逆方法,最优解,流速,流量前言日本以南海域的调查研究,过去已有不少报道[1~3].众所周知,东海黑潮、西太平洋水...
- 舒良华郭炳火寄高博行石井春雄
- 关键词:最优解流速黑潮
- 黑潮水入侵东海陆架及陆架环流的若干现象被引量:47
- 2002年
- 利用WOCE-SVP和中国近海环流观察项目的卫星跟踪表层测流浮标资料,详细分析了黑潮及其入侵东海陆架和东海陆架上层环流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黑潮从台湾东部进入东海后,明显入侵陆架,并在复杂地形的作用下使其流路呈现多种变化。分析结果还显示,对马暖流不仅仅是黑潮的延续,而是多支流合成的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发现:秋季东海黑潮西侧100m等深线处可能存在一支与黑潮反向的逆流,关于它存在的季节变化和动力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于非臧家业郭炳火胡筱敏
- 关键词:黑潮陆架环流
- 东海东南陆架外缘冬、夏季实测海流FFT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使用FFT法首次将东海陆架冬、夏季2次定点ADCP测流资料在频率域内分解成3个部分:不随时间变化的定常海流、周期为6~25h的潮流和剩余流,再将潮流分解为垂向均匀的全流(也称正压潮流)和剩余的斜压潮流。结果表明:夏季测站定常海流、潮流和剩余流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5.3%,93.9%和0.9%,而冬季测站分别占10.8%,80.9%和8.4%。夏、冬季测站的斜压潮流与正压潮流能量之比分别为20.7%和4.1%。
- 葛人峰郭炳火乔方利于非项宝强
- 东海海洋锋的波动及演变特征被引量:21
- 1995年
- 本文利用近十年来获得的NOAA卫星红外影像,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东海海洋锋(黑潮锋、对马暖流锋和浙江沿岸锋)的波动谱特征以及形态的演变。同时还利用浮标测流结果分析了锋面波动中的流态。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黑潮锋通常存在4~5个折叠波形,其波长平均约200km,波动随黑潮流向东北方向传播,速度约16cm/s。浙江沿岸锋的波动多呈锯齿形,其波长较短,波数多。在浙江沿岸锋波动发展过程中,其波长从开始的20~40km发展成30~60km,它们约以18cm/s的速度向东北方向传播。东海海洋锋波动演变形态复杂,其中黑潮锋的波动可能演变成锋面涡旋、暖丝和暖环。
- 郭炳火万邦君汤毓祥
- 关键词:黑潮
- 东海黑潮锋面涡、暖丝和暖环被引量:4
- 1992年
- 本文根据1989年4月10~21日在东海东北部的海洋调查资料以及1989年4月10日和16日的卫星红外影象分析了黑潮锋面涡、暖丝和暖环的特征.结果表明,出现在这里的锋面涡约以30cm/s 的速度随黑潮主干移动,在锋面涡的冷中心区陆架混合水插入同时,下层的高营养水上升,从而造成高生产力区.黑潮暖丝携带约4×10~6m^3/s 的输运量以50 cm/s 的速度逆黑潮西行,然后暖丝可能沿陆架坡转向北,或可能顺时针旋转形成暖环.
- 郭炳火
- 关键词:黑潮
- 东海黑潮结构变异及其与陆架水相互作用
- 袁业立袁耀初郭炳火于非
- 黑潮是中国近海海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它对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的环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黑潮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及我国东部的气候变化有重大的作用,因而黑潮及陆架环流的研究历来是中国近海物理海洋学研究的核心。该课题研究主要针对...
- 关键词:
- 关键词:黑潮
- 台湾以北黑潮水与陆架水的混合与交换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根据日本气象厅在台湾以北获得的调查资料及近几年国家海洋局在该海域获得的调查资料,结合卫星图片,分析了夏季和冬季台湾以北海域陆架水与黑潮水的混合与交换过程以及涡旋在水交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夏季陆架水从表层向外海方向扩展,与黑潮水进行混合与交换;在陆架底部,黑潮次表层水涌升陆架后与陆架底层水进行混合。冬季由于黑潮表层水大举入侵陆架,低温的陆架水只能沿陆架向南流动,并在台湾西北部转向东沿台湾北岸向东流动,该海域存在的涡旋就象一个旋转泵,在陆架水与黑潮水的混合与交换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文中还对陆架水与黑潮水的交换量进行了估算。
- 万邦君郭炳火
- 关键词:陆架水
- 夏季对马暖流区黑潮水与陆架水的相互作用──兼论对马暖流的起源被引量:29
- 1998年
- 根据1994年8月28日至9月7日韩国“Onnuri”号海洋调查船获得的CTD资料及在调查期间投放的11个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资料,分析研究了东海东北部黑潮水的分离及其与陆架水的相互作用,进而探讨了夏季的对马暖流的形成过程。
- 郭炳火李兴宰李载学. Korea Ocean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stituteAnsanKorea) Abstract--The separation of the Kuroshio water in the northeaster
- 关键词:陆架水相互作用对马暖流
- 黄海物理海洋学的主要特征被引量:53
- 1993年
- 本文概述了黄海物理海洋学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温、盐结构,环流和潮汐、潮流。在第二部分中重点说明黄海某些突出的海洋现象。诸如:黄海冷水团及环流,黄海暖流,海洋锋及底层流,最后一部分讨论海区的营养盐输送机制。
- 郭炳火
- 关键词:海洋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