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骏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胰腺
  • 6篇肿瘤
  • 4篇腺癌
  • 3篇胰腺癌
  • 3篇胰腺肿瘤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细胞
  • 3篇腺肿瘤
  • 3篇基因
  • 2篇导管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腺癌细胞
  • 2篇胰腺导管
  • 2篇上调
  • 2篇上调基因
  • 2篇十二指肠
  • 2篇术后
  • 2篇肿瘤抑制

机构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7...

作者

  • 13篇郝骏
  • 7篇金钢
  • 5篇胡先贵
  • 5篇邵成浩
  • 3篇周颖奇
  • 3篇张怡杰
  • 3篇刘安安
  • 3篇欧阳柳
  • 3篇李刚
  • 2篇邵卓
  • 2篇郑建明
  • 2篇周旭宇
  • 2篇梁兴
  • 2篇刘瑞
  • 2篇李森
  • 2篇陈金水
  • 2篇陈颖
  • 2篇刘彻
  • 2篇王云峰
  • 2篇程鹏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enin因子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肿瘤抑制因子menin在诊断和治疗胰腺癌中的应用,对menin因子过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机理进行了阐述,menin因子一方面通过上调基因p18、p27、HOXA9、HDAC5以及CBX4的表达以及抑制下调...
程鹏金钢张怡杰李刚王云峰陈颖郝骏刘彻李森
文献传递
粘蛋白基因MUC1、MUC2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胰腺导管腺癌,其预后很差,然而,同样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另一类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mucinous neopalasm,IPMN)却有着较好...
郝骏
关键词:MUC1MUC2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Whipple术中对异位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并绕门静脉后方上行的肝总动脉的处理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在Whipple术中保护异位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并绕门静脉后方上行的肝总动脉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胰腺外科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4例Whipple手术资料。4例患者肝总动脉均异位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并绕门静脉后方上行,总结避免此种异位肝总动脉损伤的方法。结果按照我们的方法,4例患者在Whipple术时均未损伤异位的肝总动脉。手术时间160~215min,平均192min。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400ml。术中输血0~600ml,平均150ml。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术后住院9—22d,平均17d,均顺利出院。结论在行Whipple术前,应了解肝总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术前行增强CT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仔细读片,分析肝总动脉的起源及其走行;术中采取试夹闭“胃十二指肠动脉”,触摸“肝固有动脉”搏动,仔细解剖腹腔干根部,在解剖不清时不轻易切断任何一根血管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此种异位肝总动脉的损伤。
欧阳柳刘安安宋彬郝骏彭智勇梁兴邵成浩金钢胡先贵
关键词: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WHIPPLE手术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幼猪模型建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大动物ANP继发感染模型。方法将30只幼猪分为实验组(20只)与对照组(10只)。先采用主胰管逆行插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和5%胰蛋白酶混合液(0.5ml/kg体重)制备ANP模型,并将主胰管近端结扎。2—3d后采用CT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向胰腺坏死区内注射大肠杆菌(10^8/m1)3—4ml,对照组注入灭活大肠杆菌。制模后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行CTSI评分。检测血WBC、血淀粉酶,做血液细菌培养。注射大肠杆菌后5d处死动物,于感染灶或坏死灶处抽液涂片及细菌培养,周围组织常规病理检测。结果实验组ANP继发感染成功率80.0%(16/20),共发现17处感染灶,感染灶细菌培养阳性率100%(17/17),血培养阳性率68.8%(11/16);对照组制模成功率70.0%(7/10),剔除1头污染外,仅发现1处感染灶,细菌培养及血培养阳性率均为14.3%(1/7)。两组血WBC及淀粉酶在制模后均明显升高,变化趋势相似,但实验组血WBC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两组CTSl分值均≥4分,严重程度均为中重度。结论在建立ANP模型基础上采用CT引导下向坏死区内注射细菌的方法可成功建立ANP继发感染大动物模型,尤其适合影像学研究。
汪建华邵成伟左长京郑建明张庆张峰孙高峰郝骏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组织黏蛋白MUC1、MUC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组织黏蛋白MUC1、MUC2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MUC1、MUC2蛋白在1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和9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8例IPMN中有4例表达MUC1,占总数的22%,其中包括1例侵犯周围组织的IPMC;9例胰腺导管腺癌全部表达MUC1,占总数的100%,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18例IPMN中有17例表达MUC2蛋白,占总数的94.4%;9例胰腺导管腺癌中有1例表达MUC2蛋白,占总数的11.1%,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类型IPMN(IPMA、IPMB、IPMC)中MUC2蛋白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PMN肿瘤组织MUC2蛋白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型相关;MUC1蛋白值得进一步研究作为判断IPMN良恶性的参考指标。
郝骏胡先贵张怡杰金钢邵成浩郑建明
关键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扩大胰头癌根治术几个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周颖奇郝骏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头癌手术
PPPD术1周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探讨:附3例报告
2013年
目的:探讨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1周后胆瘘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2011年12月-012年3月期间资料完整的3例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小结其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3例患者胆瘘治疗18.29d,平均22.7d,术后住院时间长为26~37d,平均30.3d,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与术后立即出现的胆瘘不同,手术1周后才开始出现的胆瘘在原因方面有其特殊性,保守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处理措施。
欧阳柳陈金水郝骏赵晶晶邵卓金钢
关键词:胆瘘手术后并发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副作用胆瘘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2005年1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7例经病理证实的PACC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7 ~ 77岁,平均59岁.11例主诉腹痛或腹胀;3例主诉皮肤及巩膜黄染;3例为体检发现.术前4例血清CA19-9、1例CEA、1例AFP超过正常参考值范围.B超检查见实性或囊实性低回声占位,内部回声欠均匀;CT和(或)MR、MRCP检查示多为边界较清的乏血供肿块,伴或不伴有胆管或胰管的扩张.肿块位于胰头6例、胰颈2例、胰体尾9例.肿块大小为1.5~7.3 cm,平均3.7 cm.实性肿块13例(76.5%),伴有囊性变4例(23.5%).免疫组化检查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α1-ACT)和极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AM5.2)均为阳性.3例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其中抑制率均>70%的有紫杉醇(TAX)和5-氟脲嘧啶.2例(14.3%)于术后第10和第17个月复发,5例(35.7%)于术后3 ~19个月出现肝脏转移伴或不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4例获得随访,其中3例死亡,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9、43和49个月,平均生存37个月;其余11例均健在,平均已生存31.5个月.结论 胰腺腺泡细胞癌是胰腺少见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α1-ACT阳性表达率高达100%.局部PACC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主要采用紫杉醇、5-氟脲嘧啶.PACC总体预后较差.
欧阳柳刘安安郝骏宋彬周旭宇刘瑞周颖奇胡先贵邵成浩
关键词:腺泡细胞癌胰腺肿瘤
胰腺厚度对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胰腺厚度与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胰体尾切除术15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胰漏情况分为术后胰漏组和无胰漏组,比较两组病人胰腺切缘厚度。再根据中位胰腺厚度分为厚胰腺组和薄胰腺组,比较应用手工缝合法和切割闭合器法处理胰腺残端时两组病人的胰漏发生情况。结果:胰漏组病人胰腺厚度明显大于无胰漏组病人[(26.80±4.95)mm比(24.17±5.86)mm,P<0.05]。亚组分析显示厚胰腺组中应用手工缝合法胰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割闭合器法(χ2=3.808,P<0.05),薄胰腺组两种残端处理方法胰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85,P>0.05)。结论 :胰腺厚度是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对肥厚的胰腺可优先考虑手工缝合,或在切割闭合器的基础上行手工缝合加强,对减少胰漏可能有效。
卢斌李刚郝骏
关键词:胰体尾切除术胰漏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与开腹远端胰腺切除术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LDP)与开腹远端胰腺切除术(ODP)术中及术后资料,探讨LD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68例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DP组16例,ODP组52例,比较两组基线情况、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LDP组与ODP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及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DP组与ODP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3.50±1.34)cm和(17.94±2.12)cm,手术时间分别为(145.63±56.80)min和(87.21±32.06)min,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P组与ODP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06±1.24)d和(8.06±2.53)d,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1.31±0.68)d和(2.94±0.80)d,术后禁食时间分别为(1.31±0.57)d和(2.86±1.34)d,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禁食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18.75±227.21)ml和(306.35±378.3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LDP组术后并发胰漏4例(25.00%),腹腔积液1例(6.25%);ODP组术后并发胰漏12例(23.08%),腹腔积液3例(5.77%),其中有1例同时发生胰漏和腹腔积液;两组间胰漏及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DP组术后疼痛指数多分布于1~2级,而ODP组多分布于2~3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DP用于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或交界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LDP具有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且并未增加总住院费用。
陈金水金钢邵成浩蔡晓棠邵卓郝骏欧阳柳胡先贵
关键词:胰腺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