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岚
- 作品数:44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比较文学教学与科研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一个被忽视的话题被引量:2
- 2009年
- 我国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如何在教学与科研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上动脑筋、避免重复建设非常重要。本文提出应发挥国家级精品课、名师与教材的龙头作用,在教学质量上带动各校共同提高;发挥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学科优势,在资源建设共享上做文章。本文提出了切实建设比较文学专业学科门户的构想,认为可以有协同完成、在专业学术团体协调下各自为战或者结合精品课建设作初步尝试等三种方案。
- 郝岚
- 关键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资源共享学科门户
- “文学祝圣”之后——布克奖获奖作品《深入北方的小路》在中国
- 2020年
- 澳大利亚作家弗兰纳根作品《深入北方的小路》中译本两年内由两个重要出版社出版,这不仅只是因为该作2014年荣获布克奖得到"文学祝圣"的原因,还有澳政府民族文学优先的制度化推动。该小说作为一个诗性文本,与德语、英语、日语诗歌文本多处深度互文;小说标题来自松尾芭蕉的《奥之细道》,题记多处引用日本俳句,但在中文语境中,研究者们缺乏对文本内部的诗学研究,淡化该小说与日本文学的关系,而特别突出了战争创伤与记忆等问题。这意味着,在当代世界文学流通中,研究者仍然需要摒除民族偏见和虚幻的文化过滤,用文学的内部研究,开拓和深化对"世界文学"的理解,从而消除民族的隔膜。
- 郝岚
- 关键词:松尾芭蕉布克奖
- 重申文学经典的审美自主性——从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说起被引量:1
- 2010年
- 郝岚
- 关键词:文学经典布鲁姆正典伊拉克战争后
- 文学经典的当代境遇--从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说起
- 文学经典在西方经历了从纯文学的理解到道德化、政治化等解读的过程。今天,质疑传统文学经典的呼声日益高涨,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却敢于以精英的姿态在这个大众化时代坚称经典的审美自主性。他的观点虽有冒政治不正确...
- 郝岚
- 关键词:布鲁姆文学经典
- 大数据与世界文学教学被引量:5
- 2016年
- 大数据与世界文学教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近年世界文学选集编选具有大数据思维特征,例如选本范围更加广泛、注重相关性的并置式阅读等,因而也被批评专业性减弱;其二,大数据带来世界文学教学模式的立体多样与规模巨大;最后,大数据也带来阅读的扁平化、同质化与新霸权主义的问题。几乎只有世界文学教学最为快速地对技术与大数据为世界带来的广泛变化进行了回应,其他已经制度化的人文学科很难如此包容。总之,世界文学教学与大数据在深层结构上与社会民主化与世俗化进程同步,是认识论上多元的文学教育观念的体现。
- 郝岚
- 关键词:大数据世界文学教学模式
- 中国东方学建制演变与20世纪西方语文学的分化被引量:1
- 2022年
- 中国东方学在系名建制上的变化意味深长:从东方语文学系、东方语言系、东方语言文学系、东方学系,又再度分化为东方语言文化系等。这样的演变不仅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与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学术有关,更与世界学术中的“语文学”在20世纪分化的趋势同步:它们基本都经历了从综合的语文学,到独立语言学、语言与文学研究、文化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分分合合。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的东方学在语文学、语言、文学、外国语、东方学等领域频繁更名的内在学理基础。参考西方语文学的现代发展史,可烛照中国东方学的现代学术制度化演变。
- 郝岚
- 关键词:语文学
- 危机年代的中国小说
- 2001年
- “小说论坛”系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的一个发言地 ,它采取与有关媒体合作的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地发表学会会员和学会朋友对小说创作和理论批评 ,对小说历史和现状 ,对小说过去和未来……的学术见解。“小说论坛”提倡论者关注小说创作和理论批评的现状 ,针对小说界和文学界存在的各种问题发言 ,发言将不避锋芒 ,不畏批判 ,但批判应该是充分说理的 ,力求做到批判性和学理性的结合。“小说论坛”倡导新鲜活泼、明快锋锐的文风 ,倡导一事一议、言之有物、言简意赅的短论 ,务去陈言 ,力避晦涩。“小说论坛”虽是中国小说学会的发言阵地 ,但发表的文章不代表学会 ,只代表论者个人 ,倘有不同意见 ,欢迎参与争鸣。“小说论坛”也将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建立的网页 ,其网址为 :WWW .ZGXSXH .COM .CN。学会也将定期于网上发布信息。感谢《小说评论》、《文学自由谈》、《文艺争鸣》对“小说论坛”的积极支持 ,感谢已经参与和即将参与“小说论坛”的各方朋友 !
- 郝岚
- 关键词:中国小说文学黄金时代
- 新世界文学理论“树”的语文学来源及其批判——从弗朗哥·莫莱蒂说起被引量:3
- 2021年
- 弗朗哥·莫莱蒂的新世界文学理论,使用了比较语文学的"树"与"波浪"理论。本文意图对新世界文学研究中所涉及的"树"状结构,进行西方语文学知识论溯源和方法论批判。文章指出"树"最初来自语文学,早于达尔文生物学,它是层级化的单一起源论,而莫莱蒂的新世界文学观念是非本质主义的经典观。他牺牲细节,用树状结构描绘"远读"之后的世界文学宏观图谱,却丧失了语文学最看重的原语言能力和文本"细读"。总之,对世界文学的猜想与语文学两者之间的类比关系超越了文学批评范畴,应该引起我们对人文研究方法的辨识和思考。
- 郝岚
- 关键词:语文学
- 林纾对哈葛德冒险与神怪小说的解读被引量:4
- 2004年
- 哈葛德的冒险与神怪小说是林译小说中数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品 ,正是这些通俗小说成为中国新小说的效法对象。林纾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序跋实现了译者对原本的干预 ,忽略了西方冒险与神怪小说中的个人主义因素 ,特别突出中国传统中所缺乏的“贼性”与“盗气” ,将西方人炫耀种族优势的小说作为抵抗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武器。但正是这一点 ,凸现了他意欲在屈从于西方话语之后获取攻击帝国主义力量的困境。
- 郝岚
- 关键词:林译小说哈葛德神怪国民性悖论
- 民主时代戏剧的困境与焦虑——重读阿里斯托芬的《蛙》被引量:1
- 2015年
- 《蛙》中的欧里庇得斯作为苏格拉底倾向的悲剧诗人,代表民主时代的戏剧潮流:他让普通大众登上舞台,为世界带来自由和理性的信息,但是这样的戏剧同时也催生了道德滑坡、艺术的失落与秩序的混乱,最终过度自由将导致民主的毁灭。这类悲剧诗人着意描绘"实然"的个别真实,缺乏表达"应然"普遍真实的哲学内涵,不会说出对城邦有益的话,因此必定被哲学家驱逐出城邦。阿里斯托芬最终认为理性发展和个人自由固然重要,但是当民主面临其自身催生的毁灭时,如若不可兼得,艺术只有首选对于城邦有益的古典价值。
- 郝岚
- 关键词:阿里斯托芬《蛙》民主戏剧欧里庇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