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红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红掌炭疽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在广州、南京和扬州等地红掌病株上分离的炭疽菌中存在形态差异明显的两个群体。各选取两个代表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寄主范围鉴定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红掌炭疽病病株上有两种致病菌:胶孢炭疽和毁灭炭疽,后者导致红掌炭疽病为首次报道。
- 邢红梅丁平王克荣周晓云
- 关键词:红掌炭疽病病原鉴定
- 红掌炭疽病病原的鉴定、分子检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 本文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方法对红掌炭疽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并对红掌炭疽菌的分子检测进行了研究;同时建立了毁灭炭疽菌的RAPD-PCR和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对红掌上的5个毁灭炭疽菌地理群体和1个胶孢炭疽菌...
- 邢红梅
- 关键词:胶孢炭疽菌植物病害
- 文献传递
- 红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 周晓云王克荣陈一新邢红梅曾伟达刘镇南陈立思黎扬辉陈剑华宿庆连张正光丁平杨斌黄明翅王丽平伍树桐王勇胜易懋升黄剑娣
- 项目对红掌各个生长阶段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并从形态和分子水平进行了鉴定,发现主要病原菌为炭疽菌、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疫霉菌、腐霉菌和黄单胞菌等,害虫为斜纹夜蛾、蓟马和螨类等。建立了针对红掌叶部重要病原菌胶孢炭疽和...
- 关键词:
- 关键词:红掌病虫害综合防治
- 毁灭炭疽菌RAPD和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被引量:7
- 2009年
- 对影响PCR反应的主要因子-Mg2+、dNTP、Taq酶、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建立起适合于毁灭炭疽菌基因组DNA的RAPD和ISSR反应体系。RAPD反应体系(25μL):Mg2+浓度为2.5 mmol/L,dNTP浓度为200μmol/L,Taq酶用量为1U,引物浓度1μmol/L。ISSR反应体系(25μL)为:Mg2+浓度为2 mmol/L,dNTP浓度为150μmol/L,Taq酶用量为0.5 U,引物浓度为1.25μmol/L。
- 邢红梅丁平王克荣周晓云
- 关键词:RAPD-PCRISSR-PCR
- 红掌毁灭炭疽菌的分子检测被引量:3
- 2011年
- 根据GenBank中炭疽属Colletotrichum不同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毁灭炭疽菌Colletotrichumdestructivum的特异性引物F1/ITS4,由此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以从80个毁灭炭疽菌菌株中扩增得到1条486bp的特异性条带,而扩增其他近似或相关种的菌株时没有相应的特异性条带。该检测体系对毁灭炭疽菌基因组DNA的扩增灵敏度达到10pg。将引物F1/ITS4与ITS区通用引物进行套式PCR扩增后,检测灵敏度至少提高10 000倍,每克土中含有200个毁灭炭疽菌分生孢子时即可检测出。进一步利用此检测体系对携带病原菌的灌溉水、发病组织进行检测,均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菌。
- 邢红梅丁平王克荣周晓云
- 关键词:红掌分子检测套式PCR
- 红掌胶胞炭疽菌的分子检测被引量:17
- 2008年
- 胶胞炭疽菌是引起红掌炭疽病的病原菌。根据GenBank中炭疽属不同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胶胞炭疽菌的特异性引物E1/E2,由此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以从38个胶胞炭疽菌菌株中扩增得到329 bp的特异性条带,而扩增其它近似或相关菌株时没有相应的特异性条带。该检测体系对胶胞炭疽菌基因组DNA的扩增灵敏度达到10 pg。将引物E1/E2与ITS区通用引物进行套式PCR扩增后,检测灵敏度至少提高10 000倍。当土中胶胞炭疽菌分生孢子达到200个/g土时可检测出。进一步利用此检测体系对携带病原菌的灌溉水、发病组织进行检测,均能快速稳定地检测出病原菌。
- 邢红梅丁平周晓云王克荣
- 关键词:胶胞炭疽菌红掌分子检测套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