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莹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家燕营巢特征及其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
- 2023年
- 城市面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一些鸟类种群通过改变营巢特征,在与自然生境截然不同的城市中筑巢繁殖。但目前城市环境对于鸟类营巢影响的研究较缺乏。为了解鸟类营巢对城市环境的适应,于2016、2019年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城市与乡村环境,分别测量家燕(Hirundo rustica)巢(如,大小及形状)及巢址特征等(如,距地面和屋顶距离)参数,以探究:(1)家燕巢特征在乡村及城市生境是否存在差异?(2)家燕巢特征在年际间是否存在变化?并为城市家燕种群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析所测量的巢特征参数在城乡之间、年际间的差异,并对组间参数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结果发现,城乡间具有显著差异:(1)与乡村相比,城市巢距离屋顶更远,距地相对更近(P<0.05);(2)城市巢更浅(P<0.05);(3)从2016到2019年,城市和乡村巢都变得更深,半径更大(P<0.05)。根据这些发现,推测城市楼房建筑的楼道为家燕繁殖提供了相对更为封闭、安全的环境,旧巢及较为丰富的支撑物为家燕提供了适宜的巢址,有可能节省亲鸟在营巢上的繁殖投入;但同时应当警惕门窗关闭、资源受限、人为干扰等不利因素可能造成的生态陷阱。
- 覃小彬付昌健向晨旭蓝方源李翔邢晓莹
- 关键词:家燕城市化城乡差异
- 鸟市贸易威胁野生鸟类生存——以哈尔滨道外花鸟鱼市场为例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探讨鸟市贸易对野生鸟类的威胁与影响,给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实施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大鸟市——道外花鸟鱼市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共记录6目34科83属117种18 729只鸟类,其中野生鸟类5目32科77属108种11 662只。有出售国家保护鸟种黄胸鹀 Emberiza aureola、猛禽及非法捕猎工具的现象。(2)所有被贩卖的野生鸟类中,在黑龙江省有分布的共69种,数量达9 707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有分布的野生鸟类是鸟市非法捕捉及贩卖的主要对象。(3)贩卖量为春、秋季多,夏、冬季少,7—10月鸟类迁徙季节时最多,占总贩卖量的45.2%,说明鸟类秋季迁徙是非法猎捕的高峰期。(4)调查中发现较多的南方鸟种(32.4%)也一定程度上说明野生鸟类非法运输的严重性。建议当地林业和草原局及时加强对道外花鸟鱼市场的监管,在鸟类迁徙季节从非法捕捉和运输环节实施严厉打击。
- 李翔向晨旭刘新宇刘睿邢晓莹
- 关键词:非法交易
- 城市化对鸟类筑巢的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9
- 2021年
- 繁殖期筑巢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阶段,是鸟类繁殖成功的关键保障。全球范围的城市化加速推进,使城市中筑巢繁殖的鸟类面临挑战的同时又为其提供了特殊机遇。本文通过搜索现有文献,利用Biblioshiny程序提取并整合关键词,得到城市鸟类生态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了城市气候、食物资源、巢址资源、捕食压力、污染和人为干扰对鸟类筑巢的影响,并对今后城市化对鸟类筑巢影响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城市化对鸟类筑巢期、巢址选择及巢材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与栖息在村镇生境的鸟类相比,在城市中繁殖的鸟类在筑巢时间、空间和巢材使用上出现变化。在城市中筑巢的鸟类到底是通过调整行为策略作出积极适应,还是被动接受城市环境中的诸多负面干扰,需要针对研究对象和特定的城市栖息生境进行及时评估,而非泛泛之谈。要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深入思考并提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有利于鸟类种群和群落保护的具体措施,高效发挥公民科学作用以解决城市中的鸟类保护实践问题。
- 蓝方源马行健逯金瑶李雨果柴汝松李翔罗亦欧张宇泽叶子凌付昌健暴文爽李立邢晓莹
- 关键词:鸟类城市化巢址选择人工巢箱
- 从监管与消费需求角度分析哈尔滨道外花鸟鱼市场野鸟贩卖的变化
- 2021年
- 非法贸易威胁野鸟的生存与种群稳定,而市场监管与消费需求均影响着野鸟贩卖的趋势,因此探究这2种因素对野鸟贩卖的影响是鸟类保护的重要工作。道外花鸟鱼市场是哈尔滨市最大的鸟类交易中心,2017年调查发现,野鸟占总贸易量的92.3%,当地监管部门于2018年开展多次治理整顿。本研究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野鸟贩卖、同时结合市区笼养鸟的种类与数量调查,综合分析市场监管与消费者需求对道外鸟市野鸟贩卖的影响。结果发现:(1)2018年共记录到鸟类2目28科73属111种,其中,野鸟2目27科67属103种,占92.8%;野鸟数量11613只,占总贸易量的55.4%。(2)影响2018年总贸易量波动的主要因素是购买需求从野鸟转向人工驯养繁殖鸟种。对比2017年与2018年鸟种贩卖的差异,南方鸟种与人工驯养繁殖鸟类贸易量具显著的年际变化差异。(3)哈尔滨市民笼养鸟常见的种类与鸟市贩卖最多鸟种一致:黄雀Spinus spinus在鸟市中的贸易量与市民饲养量均位居第一。研究结果说明,市场整顿后道外鸟市的野鸟贸易量显著降低,说明当地监管部门对打击野鸟贩卖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市民购买和养鸟的需求显著影响鸟市贩卖野鸟的种类与数量。但是,本研究并未收集以其他方式进行野鸟交易的数据,因此不排除商铺公开贩售转为私下等交易的情况,例如哈尔滨“4·21”非法贸易野鸟案查没的野鸟数量达2936只,占本次调查的25.3%,这说明野鸟贩卖方式多样。建议管理部门在今后的执法中严厉打击非公开交易的野鸟贩卖。
- 向晨旭陈睿涵刘睿刘新宇李翔付昌健邢晓莹
- 关键词:鸟类保护
- 基于自动相机技术对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季节性换毛序的测定被引量:1
- 2019年
- 换毛是动物的物候现象,是了解动物适应季节更迭和环境的重要手段,受制于技术手段,野生动物的换毛序一直是动物学研究的难点。随着自动相机在野生动物监测的应用和普及,使基于自动相机影像数据对动物季节性换毛序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以东北林区常见的西伯利亚狍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动相机监测技术,对不同地区狍春季和秋季换毛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狍季节性换毛的启动时间、换毛过程、节律、结束时间等,得出以下结果:在不同纬度地区,狍的换毛序基本一致。与较低纬度地区相比,狍在高纬度地区秋季换毛启动早,换毛持续的时间短;春季换毛启动晚,持续的时间长。
- 华彦赖俊宇刘丹邢晓莹邢晓莹
- 关键词:季节性
- 嫩江高峰林区基于环志监测的田鹀迁徙动态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长距离迁徙的雀形目鸟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田鹀种群数量下降趋势更为突出。通过田鹀种群数量长期监测和迁徙动态分析,可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17年,在嫩江高峰林区每年3月15日至5月31日、8月15日至11月20日,于不同生境设置高3 m、长20 m的粘网,布设数量为70片;每隔0.5 h巡视一次,将入网鸟类取下记录、环志后放飞。气象数据直接使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上的嫩江气象台站2001—2017年逐日记录。有关数据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连续17年累计环志田鹀18155只,其中春季6756只,秋季11399只;各年度环志数量波动较大,总体呈现急速下降趋势;在高峰林区,田鹀春季的迁徙高峰集中在4月上、中旬,秋季的迁徙高峰集中在9月下旬、10月上旬;秋季成幼比例为25.4∶74.6。翌年春季环志的成幼比例为43.3∶56.7,幼鸟相对于成鸟的越冬损失率高达41.3%;环志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极大风速及其风向是主导田鹀迁徙方向和迁徙时间的主要因子。回收信息表明,自然条件下田鹀寿命可达6年以上;中国东北地区是田鹀等鸟类的重要迁徙通道,而且迁徙路线相对稳定。【结论】近些年,田鹀种群数量急速下降,相对于环志数量最多的年份,环志数量下降90%以上,值得关注。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地表水质污染以及栖息地破碎化、非法猎捕等是影响田鹀生存的主要因素;建议依据田鹀等鸟类生物学习性,适时加大执法宣传和打击力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坚持长期的鸟类环志监测,进一步探索鸟类迁徙规律,促进鸟类种群的恢复。
- 李显达郭玉民邢晓莹钱法文方克艰姚恒彪
- 关键词:种群环志迁徙回收气象因子
- 两种鹎科鸟类的性别鉴定被引量:1
- 2020年
- 性别鉴定对鸟类种群动态、群落结构、栖息地利用以及行为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除了自然选择与性选择,亲缘关系被认为与是否存在性二态有关。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与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隶属于鹎科(Pycnonotidae)不同属,是探讨亲缘关系与性二态差异之间相关性的适宜对象,二者在野外都难以从形态区分性别。本研究以分子为基础,对比同域分布的白头鹎和领雀嘴鹎雌雄个体间在形态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白头鹎指名亚种在枕部白色斑块面积和尾羽具明显的性二态,翅长差异接近显著水平,这些指标均雄性大于雌性,推测雌雄性二态可能受性选择的影响。单变量中以枕部白色斑块面积构建的判别函数判别率最高(70.6%),多变量中以枕部白色斑块面积、尾长与翅长构建的判别函数判别率最高(82.4%)。因此枕部白色斑块面积与尾长可用于白头鹎性别鉴定的依据,领雀嘴鹎未发现形态上具明显的性二态。两种鹎在性二态的差异,可能与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以及越冬集群数量不同有关。
- 曾煜李贺逯金瑶向晨旭李翔付昌健李立邢晓莹
- 关键词:白头鹎
- 哈尔滨家燕mandschurica亚种繁殖生态特征被引量:2
- 2019年
- 许多鸟种因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分布广泛,例如家燕(Hirundo rustica)。在不同纬度地区研究其繁殖生态学特征有助于了解家燕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家燕mandschurica亚种在国内仅分布于黑龙江省,且该亚种的繁殖资料少有报道,为此,于2016和2017年每年的4至10月,在哈尔滨对其繁殖生态特征开展研究,并与国内目前已发表的家燕gutturalis亚种繁殖生态特征进行对比。家燕mandschurica亚种4月底或5月初迁来哈尔滨,9月下旬或10月初南迁;窝卵数为4~6枚(n=19);卵长径(18.7±1.4)mm(15.9~22.5 mm)、卵短径(13.0±0.5)mm(12.2~14.2 mm),卵重(1.6±0.1)g(1.3~1.9 g),n=35;孵卵期为(16±2)d(14~18 d,n=19);育雏期为(17±1)d(16~18 d,n=6)。雏鸟的体长、翅长及尾羽长的生长曲线能与Logistic较好地拟合;体重、嘴峰和跗跖在5日龄左右生长最快,体长和翅长在7日龄左右增长最快,雏鸟的生长模式符合能量分配假说。与我国南方的家燕gutturalis亚种相比,在哈尔滨繁殖的mandschurica亚种的卵更小、更轻,二者孵卵期相似,但后者育雏期更短。这或许与不同地区食物丰富度及亲鸟喂食策略有关。
- 李翔谭霄鹏赵磊陈睿涵付昌健向晨旭袁立成叶紫芸邢晓莹
- 关键词:繁殖生态
- 白骨顶雏鸟叫声回放实验被引量:1
- 2009年
- 2008年4~6月在黑龙江省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录制白骨顶(Fulica atra)雏鸟叫声后回放,分析回放时环境中的背景噪音对繁殖期白骨顶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游人、拖拉机产生的噪音及过往车辆均会干扰繁殖期白骨顶的正常活动。
- 邢晓莹李枫李金波
- 关键词:回放噪音干扰
- 白骨顶繁殖期鸣声研究
- 鸟声作为鸟类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鸟类行为学与声学研究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鸟声和鸟类的形态特征一样,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在鸟类分类和野外识别方面有重要意义。国外早在17世纪就已开始从事鸟声研究,但直到上世纪30年代...
- 邢晓莹
- 关键词:鸟鸣繁殖期声调语言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