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臻强 作品数:72 被引量:618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机械工程 更多>>
分子标记列线图模型建立及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具有侵袭性强、远处转移率高的病理特点。但TN—BC亦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准确评估TNBC的预后,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临床常用指标和分子标志物建立分子标记列线图模型,分析和探讨其预测TNBC预后的能力。方法选取2007-03-01-2012-01-3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有完整随访的TNBC手术标本199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5/6,CK5/6)、p53、Ki67的表达。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分子标记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对TNBC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Kaplan-M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GFR阴性表达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均优于阳性表达者,P值分别为0.007和0.006;AR阳性表达者DFS及OS均优于阴性表达者,P值分别为0.047和0.041;CK5/6阴性表达者DFS优于阳性表达者(P=0.045),但CK5/6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者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p53及Ki-67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者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5和0.059;3年O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8和0.307。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AR和EGFR均为TNBC的DFS和0S独立影响因素。以T分期、N分期、AR、EGFR建立列线图模型,列线图预测TNBC3年DFS的C—index为0.702,95%CI=0.650~0.754;预测0S的C—index为0.698,95%CI=0.63lt0.764。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观察的3年DFS及OS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AR或EGFR表达可作为TNBC生存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基于“T分期、N分期、AR和EGFR”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可能成为TNBC预后� 杨梅 莫永泮 韩晓蓉 连臻强 郜红艺 王颀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列线图 雄激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蓝染法定位切除无肿块乳腺病灶的意义 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影像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临床触诊未发现乳腺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病灶者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钼靶立体定位美蓝染色引导切除活检对诊治这一类病灶的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06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临床触诊不到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乳腺病灶的患者138例。术前,在钼靶立体定位引导下注射少量美蓝到可疑病灶。以乳头为参照确定活检切口,将蓝染的乳腺组织切除。标本切除后,行标本钼靶照片并与原乳腺片对照,以确定切除的准确性。然后,按病理结果作相应处理。结果:全组138例患者通过上述方法均将可疑病灶准确切除。经病理检查84例(60.9%)诊断为乳腺癌,54例(39.1%)为良性病变。手术切口平均长度4.3cm,切除标本平均重量为42g。全组病例的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对临床上无乳腺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的病灶应行切除活检。钼靶立体定位美蓝染色引导切除活检是一种准确率高、创伤性小且简单、价廉的方法,值得推广。 唐军 王曦 伍尧泮 王欣 连臻强 傅剑华 杨名添关键词:组织活检 美蓝染色 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临床特点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51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资料,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为基础,把乳腺癌分为4种分子亚型:luminalA型[ER(+)或PR(+)且HER-2(-)],luminalB型[ER(+)或PR(+)且HER-2(+)],HER-2过表达型[ER(-)、PR(-)且HER-2(+)]和basal-like型[ER(-)、PR(-)且HER-2(-)],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全组共482例,其中luminalA型占46.1%(222/482),luminalB型占14.7%(71/482),HER-2过表达型占10.4%(50/482),basal-like型占28.8%(139/482)。运用χ2检验各分子亚型在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组有完整随访资料者共441例,中位随访时间6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的远处转移率均高于luminalA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9,P=0.009);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分子亚型的生存预后,luminalA型的无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最高,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的预后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均<0.050)。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望成为今后制定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连臻强 何洁华 王曦 唐军 杨名添关键词:乳腺肿瘤 分子亚型 HER-2 预后 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61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1999-01-17-2012-07-24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DCIS-MI患者61例,根据病理学特征不同分为Ⅰ、Ⅱ型DCIS-MI,对两型DCIS-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Ⅰ、Ⅱ型DCIS-MI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首发症状均主要表现为血性乳头溢液,乳管镜诊断符合率为96.97%;45例(73.77%)患者乳腺X射线提示为导管内癌,以典型钙化灶为主。DCIS-MI患者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为4.92%,局部复发及死亡率均为3.28%。结论:Ⅰ、Ⅱ型DCIS-MI临床特点及预后相近;DCIS-MI患者应严格掌握保留乳房手术适应证并常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原丽科 李文萍 余海云 王颀 杨剑敏 连臻强 王永南关键词:乳腺肿瘤 导管内癌 微浸润 前哨淋巴结 保留乳房 2015年农村妇女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卫生经济学初步评价 被引量:9 2019年 [日的]初步分析2015年我国农村妇女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査数据的成本效果。[方法]利用2015年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中全国30个省(区、市)706个县上报的乳腺癌筛査项目季度统计表和阳性个案报表,计算乳腺癌检出率、早诊率和早期发现成本系数等指标,并对不同筛査模式、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地区筛査项目的成本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5年我国农村妇女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査项目中,乳腺癌检出率为0.85知,早期癌检出率为0.73%。,早诊率为85.25%。总筛査成本11954.00万元,检出1例乳腺癌成本9.33万元,检出1例早期乳腺癌成本10.95万元,全国总体早期发现成本系数为2.19;基于超声检査的乳腺癌筛査模式的早期发现成本系数(2.19)与仅超声初筛(2.13)几乎一致;35-39岁年龄组的早期发现成本系数为3.97,40-64岁年龄组介于1.87-2.66;不同地区的早期发现成本系数为东部(1.65)、中部(2.⑵低于西部(3.21)(x2=15.8835,P<0.0001;X2=26.6755.P<0.0001).[结论]我国农村妇女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具有较好成本效果,其中40岁以上年龄组成本效果更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成本效果优于西部地区。 马兰 任文辉 赵艳霞 宋波 狄江丽 连臻强 吴久玲 王颀关键词:超声筛查 C-0210年间乳腺癌诊断与手术方式的演变 许娟 王永南 连臻强 王颀 朱彩霞 张安秦 李文萍 施军涛 陈中扬 杨剑敏 韩晓蓉关键词:乳腺癌 手术 中国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的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7 2020年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肿瘤登记报告[1]显示,2015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达30.4万例,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乳腺癌死亡数达7.0万例,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农村地区上升幅度更为显著[2-3]。 连臻强 王颀关键词:肿瘤登记报告 女性乳腺癌 乳腺癌筛查 新发病例 农村妇女 六味地黄丸预防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骨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骨丢失(AIBL)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符合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行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服用标准剂量的AIs+维生素D钙制剂,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分别检测她们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及12月的第2~4腰椎(L2-4)和双股骨Ward三角(Ward's)平均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指标血清N端骨钙素(N-MID)和I型胶原C端肽(CTX-I)水平,并监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对照组的L2-4和Ward's骨密度值在治疗后6月和12月持续显著降低(P〈0.001),并伴随着N-MID和CTX-I水平的持续显著增加(P〈0.001)。而研究组在治疗后6月虽然血清N-MID和CTX-I水平亦明显增加(P〈0.001),但骨密度并未出现降低;而治疗12月后血清N-MID和CTX-I水平明显回落,只略高于治疗前水平(P=0.067,P=0.052),L2-4和Ward's骨密度值则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01,P=0.005)。两组的E2水平在治疗后6月均出现显著降低(P〈0.001和P=0.003),并维持于低水平。结论:六味地黄丸是预防AIBL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许娟 曾文 朱彩霞 连臻强 陈凤媚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丢失 骨密度 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真空辅助旋切与开放手术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47 2020年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旋切(VAE)与开放手术对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8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为(37.7±9.1)岁(范围:16~56岁)。8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VAE(微创组),48例接受开放手术(开放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微创组肿瘤最大径小于开放组[(20.6±7.4)mm比(42.0±2.0)mm,t=-7.173,P=0.000]。随访时间为(36.4±1.8)个月(范围:12~71个月),7例发生局部复发,微创组和开放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0%(4/80)和6.3%(3/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25 mm是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OR=0.122,95%CI:0.016~0.901,P=0.039),手术方式、年龄、绝经状态及同侧乳房曾患纤维腺瘤病史不是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微创组肿瘤最大径<25 mm和≥25 mm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9%(2/69)和2/11。结论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对于肿瘤最大径<25 mm者,VAE术后局部复发率低,术中应保证切除范围以避免局部复发。 张少玲 连臻强 余海云 王永南 邹素文 王颀关键词:复发 2014年中国农村基于超声乳腺癌筛查多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为提高国家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效果,第2个周期(2012-2014年)筛查模式调整为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度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模式的质量和效果,为完善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模式为全国35~64岁农村户籍女性进行群体性乳腺癌筛查:先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女性进行乳腺临床检查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超声BI-RADS 0、4、5级者进行乳腺X射线检查(mammography,MG),X射线BI-RADS 0、4、5级者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乳腺超声、X射线BI-RADS 1、2、3级者进行1年随访。检查数据以统计报表和个案表(筛出乳腺癌患者)形式录入《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信息直报系统》。分东、中、西部地区计算乳腺癌召回率、活检率、活检阳性预测值、检出率、早诊率、原位癌比例、早期癌比例、漏检率、假阳性率等主要评估指标;使用χ^2检验对地区间指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4年为30个省(市、区)697个项目县共1373524名35~64岁农村女性进行了乳腺癌筛查。检出乳腺癌1190例,检出率为0.87‰;东、中、西部地区检出乳腺癌例数分别为404、375和411例,检出率分别为0.90‰、0.86‰和0.84‰,地区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5,P>0.05。共检出早期乳腺癌1014例,早诊率为85.21%;东、中、西部地区检出早期乳腺癌例数分别为353、323和338例,早诊率分别为87.38%、86.13%和82.24%,地区间早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38,P>0.05。检出原位癌82例,原位癌比例为6.89%;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检出原位癌39、23和20例,原位癌比例分别为9.65%、6.13%和4.87%,原位癌比例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7,P<0.05。检出早期癌(0+Ⅰ期)387例,早期癌比例为32.52%;东、中、西部地区早期癌例数分别为159、115和113例,早期癌� 赵艳霞 马兰 连臻强 王临虹 王颀 吴久玲关键词:农村妇女 乳腺癌筛查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