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红峥

作品数:1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血清
  • 9篇肿瘤
  • 9篇细胞
  • 9篇标志物
  • 8篇血清肿瘤
  • 8篇肿瘤标志
  • 8篇肿瘤标志物
  • 8篇小细胞
  • 7篇血清肿瘤标志
  • 7篇血清肿瘤标志...
  • 6篇特异
  • 6篇特异性
  • 6篇胃泌素
  • 6篇CD56
  • 5篇单胞菌
  • 5篇神经特异性烯...
  • 5篇特异性烯醇化...
  • 5篇铜绿
  • 5篇铜绿假单胞
  • 5篇铜绿假单胞菌

机构

  • 18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石家庄市第五...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19篇赵红峥
  • 16篇张金艳
  • 7篇郭秀娟
  • 6篇魏媛媛
  • 4篇冯军花
  • 4篇李宏
  • 3篇颜晰
  • 2篇李巧霞
  • 2篇郭奕阳
  • 2篇李燕
  • 2篇何京
  • 1篇刘志权
  • 1篇赵维川
  • 1篇焦文静
  • 1篇满宏伟
  • 1篇崔淑英
  • 1篇王丽英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癌变.畸变....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及防突变浓度研究
目的:   通过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异帕米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我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
赵红峥
关键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抗生素后效应防突变浓度突变选择窗琼脂稀释法
文献传递
阿米卡星、异帕米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后效应测定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AMK)、异帕米星(ISP)分别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aeruginosa,MRPA)抗生素后效...
李宏赵红峥张金艳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和ProGRP与免疫组化指标Syn、CD56、CgA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关系研究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 和ProGRP 与免疫组化指标Syn、CD56、CgA 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和化学发光技术检测48 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标志物CEA、NSE 和ProGRP...
张金艳赵红峥郭秀娟颜晰
关键词: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突触素CD56
肺癌患者血清CEA、SCC-Ag、CYFRA21-1及NSE与三种肺癌病理分型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三种肺癌病理分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56例确诊肺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结合病理分型进行分析。结果癌胚抗原(CEA)在腺癌组阳性率为65.00%,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组(P<0.0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鳞癌组阳性率分别为47.37%、57.89%,明显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癌组阳性率为76.47%,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组(P<0.01)。结论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是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与腺癌之间有明显相关性。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鳞癌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小细胞癌有明显相关性。对不宜手术的肺癌患者,四种肿瘤标记物对患者病理分型有较好的提示作用,并能对临床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郭秀娟张金艳魏媛媛冯军花赵红峥郭奕阳
关键词:肺癌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与分析胰腺癌的生物标志物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与胰腺癌(PAAD)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探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在PAAD中的表达、预后价值及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GEO数据库胰腺癌芯片GSE15471和GSE16515为研究对象,并筛选出两个芯片数据集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作为关键基因。应用GEDS分析CST4 mRNA在TCGA和CCLE数据库的表达情况,并通过GEPIA2进一步分析CST4在消化系统肿瘤及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CST4mRNA表达与TCGA数据库中PAAD患者五年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关系。TIMER2数据库分析PAAD患者CST4 mRNA表达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的相关性。通过STRING构建CST4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两个GEO数据芯片的DEGs,韦恩图取交集后获得关键基因CST4。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显示CST4在PAAD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CST4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浸润情况呈正相关。PPI网络图显示CST1、CSTA、CSTB、CTSB、CTSL与CST4相互作用连接度较高,GO分析提示CST4基因的表达与细胞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内肽酶活性的调节、细胞凋亡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CST4在PAAD组织中表达升高且高表达组患者预后不良,CST4有望成为PAAD诊断及患者不良预后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董经茹白云鹤何京赵红峥张金艳
关键词:胰腺癌生物标志物生物信息学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和ProGRP与免疫组化指标Syn、CD56、CgA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和ProGRP与免疫组化指标Syn、CD56、CgA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和化学发光技术检测4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标志物CEA、NSE和ProGRP的浓...
张金艳赵红峥郭秀娟颜晰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和ProGRP与病理指标Syn、CD56、CgA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和化学发光技术检测4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标志物CEA、NSE和ProGRP的浓度;...
赵红峥
关键词: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突触素CD56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4在胰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4(CST4)表达水平在胰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71例胰腺癌初诊患者,分别收集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指标检测结果及病例信息。分析胰腺癌患者与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ST4表达水平及其他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ST4在胰腺癌诊断及临床进展评估中的意义。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CST4与传统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在胰腺癌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与胰腺良性肿瘤对照相比,胰腺癌患者血清CST4、CEA及CA19-9含量异常的比例及中位值均明显升高(P<0.01)。ROC分析显示,CST4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其与CEA和CA19-9联合检测AUC(AUC=0.930)较单项检测明显升高(P<0.05);而CST4在预测胰腺癌临床进展中显示出更高的价值(AUC=0.794),敏感度为80.90%,特异性为70.80%,阳性似然比为2.77,最佳截断值为84.41 U/mL;预后分析显示,CST4高表达组和CST4低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2月和25.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ST4表达水平升高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ST4表达水平可作为胰腺癌患者临床辅助诊断指标,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郭秀娟贾聿明颜晰赵红峥郭奕阳张金艳
关键词:胰腺癌血清肿瘤标记物预后
血清GPC3与TGF-β1联合检测对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2种肿瘤标志物在甲胎蛋白(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PHC组90例,肝硬化组30例,良性肝病组3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血清中AFP、GPC3、TGF-β1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AFP、GPC3、TGF-β1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良性肝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阴性PHC患者血清AFP、GPC3、TGF-β1水平与AFP阳性PHC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阴性PHC患者血清GPC3、TGF-β1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良性肝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C3与TGF-β1联合检测对AFP阴性PHC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GPC3与TGF-β1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冯军花刘志权魏媛媛赵红峥郭秀娟张金艳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转化生长因子-Β1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赵红峥魏媛媛王丽英张金艳崔淑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