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琦齐
-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太湖湖滨带土壤活性有机碳沿水分梯度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2
- 2011年
- 湖滨带等水陆交错区土壤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相关方面的研究还相当缺乏。本研究选择位于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的典型的太湖湖滨带作为实验地,并根据距离水体的远近,将湖滨带从近水体到高岗地分别设置3个实验区,对湖滨带湿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轻组有机碳(LFOC)2种活性有机碳进行研究,分析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明显影响土壤表层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湖滨带土壤WSOC、LFOC在表层(0~10cm)沿土壤水分梯度的降低而减小,表现为近水区>中水区>远水区,且下层土壤沿水分梯度的差异变小;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显著高于下层土壤,这与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变化趋势一致;WSOC、LFOC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沿水分梯度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土壤湿度是调控土壤活性有机碳沿水分梯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 沈玉娟赵琦齐冯育青王琳菲陆华兵余杏生阮宏华
- 关键词:湖滨带土壤活性有机碳水分梯度
- 温度对太湖湖滨带不同水分梯度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1年
- 选择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典型的太湖湖滨带湿地作为试验地,并根据距离水体的远近,在湖滨带从近水体到高岗地分别设置3个实验区,每个实验区设置3个重复的取样点,将土样在实验室条件下,置于5、15、25和35℃人工气候箱中培养30 d,以测定土壤净氮矿化对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无论距离水岸带远近,湿地土壤的矿质氮含量、净氮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总体趋势均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温度下,距水体不同距离土壤的矿质氮含量、净氮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变化总体趋势从小到大均表现为:近、中、远。土壤氮矿化速率变动范围为1.16~1.55,距离水体远近不同土壤的氮矿化速率增加倍数(Q10)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试验表明温度升高对湖滨湿地不同含水量土壤的氮矿化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 赵琦齐沈玉娟李平冯育青余杏生陆华兵阮宏华
- 关键词:水分梯度湖滨带温度
- 苏南丘陵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被引量:20
- 2011年
- 对江苏苏南地区不同林龄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过熟林阶段最高、中龄林阶段最低,水溶性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含量总体表现出与总有机碳较为一致的变化特征,二者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没有稳定变化。2种活性有机碳之间、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呈显著相关,与全硫、土壤水分、pH、容重相关关系不显著,但在不同林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在不同林龄阶段可能对森林碳循环起着不同的作用。
- 李平郑阿宝阮宏华李莉沈玉娟赵琦齐谢涛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
- 苏南丘陵区4种典型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12
- 2012年
- 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对江苏苏南丘陵地区4种典型人工林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的差异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麻栎林、杉木林、毛竹林、湿地松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毛竹林、杉木林、湿地松林、麻栎林;土壤易氧化碳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麻栎林、毛竹林、杉木林、湿地松林。两种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在4种林分类型中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其他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相关关系不显著。4种人工林土壤碳库贮量为阔叶林高于针叶林,毛竹林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土壤碳库的稳定程度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
- 李平王国兵郑阿宝沈玉娟赵琦齐王琳飞蒋如生李莉阮宏华
-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苏南丘陵区
- 太湖湖滨带湿地土壤氮矿化动态研究
- 湖滨带的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研究是进一步阐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本研究选择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典型的太湖湖滨带湿地作为试验地,并根据距离水体的远近沿水分梯度设置了3条试验样带,采用室内原状土矿化培养法和野...
- 赵琦齐
- 关键词:水分梯度湖滨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