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亮
- 作品数:26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甲状腺毗邻结构的高频超声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甲状腺毗邻解剖结构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检查方法,为甲状腺毗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50例受检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00侧甲状腺毗邻解剖结构,记录甲状腺毗邻结构关系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扫查方法。结果 :以甲状软骨、甲状腺、颈部大血管和颈椎横突作为解剖标志,高频超声清晰地显示了甲状腺毗邻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结构的声像图特征,显示了颈动脉鞘、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在甲状腺毗邻分布的声像图特点,描述了甲状腺上下动脉、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和中下神经节的超声解剖关系。超声图像清楚显示甲状腺上动脉伴行喉上神经声像和甲状腺下动脉伴行的喉返神经声像,受检50位(100侧)志愿者中,颈中交感神经节、颈下交感神经节检出率分别约53%,77%。结论:高频超声清晰地显示甲状腺周围肌肉、软骨、神经、血管的毗邻关系与声像图特征,可以作为甲状腺及其毗邻结构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新宇苗凤玲王俊青杨贵鄂占森赵海亮
- 关键词:甲状腺超声检查颈交感神经节
-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水通道蛋白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水通道蛋白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毒素制备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组(6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给药后各组大鼠中耳积液中水通道蛋白AQP1、AQP4及黏蛋白MUC5B、MUC5A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耳黏膜中AQP1、AQP4及MUC5B、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AQP1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QP4、MUC5B、MUC5AC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BPI治疗后,AQP1的表达升高,而AQP4、MUC5B、MUC5AC的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 AQP1、AQP4及MUC5B、MUC5AC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变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BPI通过提高AQP1,抑制AQP4及MUC5B、MUC5AC的表达和分泌,从而减轻分泌性中耳炎的积液分泌;BPI是一个潜在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可能有效预防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 赵海亮周才杰赵九洲曾宪海李娟娟
- 关键词:水孔蛋白类粘蛋白类
- 维库溴铵和氯胺酮联合异丙酚用于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探讨针对该类患儿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因支气管异物需行异物取出术婴幼儿4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3例,实施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和咪达唑仑静脉复合麻醉,术中保留患儿自主呼吸;B组23例,施行氯胺酮、异丙酚、维库溴铵静脉复合麻醉,术中打断患儿自主呼吸并予人工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统计两组病例的置镜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麻醉、手术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置镜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确保有效通气的前提下,维库溴铵、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方式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缩短麻醉、手术及苏醒时间,提高置镜满意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是一种针对该类患儿的合适的麻醉方式。
- 熊国强郑加创甘满芳赵海亮
- 关键词:复合麻醉婴幼儿支气管异物维库溴铵
- 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上鼓室切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应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行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和鼓室成形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43耳)上鼓室胆脂瘤患者行上鼓室切开,彻底清除病变,43例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加鼓室成形术,其中13例听骨链结构完整,30例取出病变的锤骨头和砧骨,用人工听骨(PORP)重建听骨链。观察上鼓室外侧壁和鼓膜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5年,43例均未发现囊袋状内陷或胆脂瘤复发,1例术后出现鼓膜穿孔,其余病例鼓膜愈合良好;术后随访听力资料完整的32例中,0.5、1、2、4kHz气骨导差由术前平均27.8dB缩小到到16.4dB(P<0.01);1例术后出现听力下降伴耳鸣,其余患者听力稳定,无眩晕等并发症。结论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应用于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和鼓室成形术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有利于较好地恢复外耳道及鼓膜结构和功能。
- 曾宪海李娟娟赵海亮周才杰高晗邱书奇
- 关键词:上鼓室胆脂瘤鼓室成形术
- 乙状窦憩室致搏动性耳鸣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乙状窦憩室致搏动性耳鸣的解剖学、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乙状窦憩室致搏动性耳鸣患者的诊断、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2例患者均有单侧的乙状窦骨壁局部骨质缺损,均发生于前壁,其中1例乙状窦软组织疝入乳突气房。2例患者均进行乙状窦壁重建术。术后症状基本完全缓解无复发。结论:乙状窦局部骨质缺损或乙状窦憩室形成是形成搏动性耳鸣的原因之一,影像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行乙状窦壁重建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赵海亮刘漪杨媛媛曾宪海李娟娟邱书奇张志钢
-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血管栓塞
- 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3对杯状细胞MUC5B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刺激HT-29MTX细胞后,黏蛋白MUC5B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IL-4、IL-13刺激HT-29MTX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培养基,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 IL-4和IL-13浓度达到10ng/ml时,随着IL-4、IL-13浓度的增加,HT29-MTX细胞表达MUC5BmRNA增加且MUC5B蛋白分泌量增加,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172.82、14.32,P<0.01)。HT-29MTX细胞暴露于含10ng/mlIL-4、IL-13的培养基时,分别在12h和24h后,随着时间的延长,HT-29MTX细胞表达MUC5BmRNA增加,且MUC5B蛋白分泌量增加,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01、579.78,P<0.01)。结论 IL-4、IL-13能上调体外培养的杯状细胞MUC5B的分泌,提示其可能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 曾宪海李娟娟耿娟娟赵海亮高晗邱书奇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杯状细胞分子生物学
- 额隐窝区域解剖结构3D影像学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获得的额隐窝区域的CT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力求对于该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客观、真实的再现。方法:选择接受鼻窦检查的5例患者,对其头部行多排螺旋CT扫描(螺距1mm,扫描层厚2mm,层距-1mm),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形成3D模型。观察该模型上鼻丘气房、额气房、眶上气房、额泡气房等解剖标志的形态、相对空间排列以及其相应的引流途径,并对额窦和鼻腔气房的几何尺寸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精确测量。结果:经过上述处理得到非常接近真实状态的鼻腔-鼻窦气房结构模型,在其额隐窝部位可以清晰地辨识出鼻丘气房、额气房等重要结构,并对所有患者额窦、鼻丘气房以及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做了较为精确的测量。结论:借助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得到鼻腔-鼻窦内气房3D结构模型;同时可对其中的重要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并对其相互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测量,为手术提供了可靠指导。
- 王鹏张艳红韩晓东杨贵蓝建平赵海亮邱书奇甄宏韬高起学
- 关键词:额窦解剖学额隐窝
- 鼻内镜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手术治疗方法比较,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王再兴赵海亮刘智献蓝建平
-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
- 凋亡及其相关蛋白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凋亡及其相关蛋白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XIAP、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XIAP、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XIAP、Caspase-3的总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XIAP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高,而Caspase-3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低;实验组中,XIAP与Caspase-3mRNA表达为负相关。结论 XIAP、Caspase-3的表达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严丽英赵海亮李娟娟
- 关键词:凋亡XIAPCASPASE-3分泌性中耳炎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体外复合培养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犬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β-TCP)的体外复合培养。方法:体外培养BMSCs作为种子细胞,β-TCP作为组织工程支架,制备β-TCP-BMSCs复合物,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在材料孔隙区的贴附及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表达情况。结果: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第2代、第3代及第4代培养的细胞形态,贴壁细胞逐渐由成纤维细胞样向多形化方向转化(三角形、菱形等),最终重叠生长形成结节状;将细胞接种于材料上进行培养,见孔隙间有大量交叠细胞生长增殖。扫描电镜下观察:在材料表面细胞呈梭形,并融合成片状,表面见丝状突起,在孔隙边缘的细胞有大量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分泌。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4阳性表达率(89.12±1.57)%,CD45阳性表达率为(2.32±0.45)%。结论:β-TCP与细胞有较好的亲和力,能够为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和成骨提供自然的三维空间,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和软骨缺损的修复。
- 曾宪海李娟娟赵海亮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