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松

作品数:16 被引量:31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遥感
  • 7篇鄱阳湖
  • 5篇蒸散
  • 5篇MODIS
  • 4篇蒸散特征
  • 4篇反演
  • 3篇遥感反演
  • 3篇植被
  • 3篇湿地
  • 3篇湿地植被
  • 2篇蒸发
  • 2篇生物量
  • 2篇水面蒸发
  • 2篇鄱阳湖流域
  • 2篇涡度
  • 2篇涡度相关
  • 2篇物量
  • 2篇湖流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校正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三江学院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广东省环境污...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16篇赵晓松
  • 14篇刘元波
  • 10篇吴桂平
  • 4篇叶春
  • 2篇王晓龙
  • 1篇耿绍波
  • 1篇江泽平
  • 1篇高升华
  • 1篇魏远
  • 1篇卢燕宇
  • 1篇张旭东
  • 1篇王云龙
  • 1篇范兴旺
  • 1篇李婷婷
  • 1篇王若男
  • 1篇豆翠翠
  • 1篇宋平
  • 1篇傅巧妮

传媒

  • 5篇湖泊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水利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的鄱阳湖湖区蒸散特征及环境要素影响
蒸散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湖区地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对了解鄱阳湖湖区水量平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遥感方法分析湖区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流域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09...
赵晓松刘元波吴桂平
关键词:蒸散遥感反演MODIS
文献传递
鄱阳湖夏季水热通量特征及环境要素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气候变化加速了全球水文循环过程,然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水体蒸发及其水热通量交换仍然不清楚.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鄱阳湖水体水热通量过程,在小时和日尺度分析了水热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潜热通量日变化波动剧烈,大部分为正值,变化范围在-50~ 580 W/m^2之间.而感热通量数值较小,变化范围在-50~ 50 W/m^2之间.8月份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均值分别为167.4和15.9 W/m^2.8月份日平均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之和大于净辐射,这是由于这一时段储存在水体中的热量释放并补充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小时尺度上潜热通量日变化在相位上与净辐射无显著相关性,而与风速显著相关.在日尺度变化趋势上,8月份日平均潜热通量仍主要受到风速和水温的影响,感热通量则主要受到风速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影响.
赵晓松王仕刚李梅刘元波
关键词:潜热通量感热通量水面蒸发涡度相关鄱阳湖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生物量时空变化及水位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基于时间序列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植被指数,结合野外实测生物量及水文气象等数据,分析了2001 2010年退水期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植被生物量密度多年均值处于0~1402 g/m2之间,除蚌湖四周生物量沿湖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外,其他区域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其分布与研究区高程密切相关;(2)湿地植被生物量密度多年均值在退水初期为901 g/m2,随时间变化先上升后降低;植被分布面积则随着滩地出露而逐渐增大,随后基本稳定;总生物量呈现单峰变化,在11月初达到最高值.2001 2010年研究区年均生物量变化呈现波动状态,多年均值为18.3×107kg;最高出现在2006年,达到28.2×107kg,2010年最低,仅有8.37×107kg;(3)年均生物量与洲滩出露天数以及植被分布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和0.865.水位变化为湿地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叶春赵晓松吴桂平王晓龙刘元波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MODIS
基于遥感的鄱阳湖湖区蒸散特征及环境要素影响
蒸散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湖区地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对了解鄱阳湖湖区水量平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遥感方法分析湖区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流域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09...
赵晓松刘元波吴桂平
关键词:蒸散特征遥感方法环境因子
文献传递
基于MOD16产品的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84
2013年
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蒸散量的年际波动较大,以2003年、2007年尤为突出,分别超出多年平均值49.28 mm和46.71 mm。ET空间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③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地表蒸散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7月;④土地利用特点基本影响着流域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地表类型排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裸地>城镇。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分析、生态需水量研究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吴桂平刘元波赵晓松叶春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
基于MODIS的鄱阳湖湿地植被变化及其对水位的响应研究被引量:27
2013年
针对鄱阳湖水情变化如何影响湖区湿地植被生长过程的问题,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蚌湖—吴城生态断面上,选取3个梯度分布MODIS像元样点,基于2001~2010年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间序列,分析了近10a来退水期植被生长动态变化过程;结合星子站水位资料,探讨了鄱阳湖退水期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样点EVI年内均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特征,多年平均值在10月份最大,高程越高的样点其EVI达到年最大值的时间越早;不同水位持续长短及其起讫时期影响植被的生长变化,EVI均值与生长期的拟合优度(0.75)高于最大值与生长期的拟合优度(0.49);样点每提前出露10d,EVI均值约升高0.02,二者相关性R2达到0.55。研究结果对湖区植被资源管理以及湖泊水位调控效应研究等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叶春刘元波赵晓松吴桂平
关键词:MODISEVI水位湿地植被鄱阳湖
基于遥感的2000~2009年鄱阳湖流域蒸散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蒸散是水循环过程重要的分量,分析鄱阳湖流域蒸散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作用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提升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产品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应用地面温度-植被指数三角关系法反演了鄱阳湖流域2000~2009年的实际蒸散量,分析了流域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流域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蒸散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蒸散较大的区域位于湖区水域和流域森林分布区域,而湖区周围和流域中部的农田和草地蒸散相对较小。2000~2009年流域年均蒸散量为795mm。2003、2004、2007和2009年的枯水年份,蒸散值较高,变化范围为802~890mm;(2)鄱阳湖流域各子流域年蒸散量为666~1 031mm,其中饶河和修水流域蒸散量高于其他流域,这是由于这两个子流域林地所占比例较高(大于70%)。流域蒸散占降水的比例为0.4~0.7,从年尺度上整个流域仍表现为水分盈余,但年内分配不均;(3)流域蒸散与辐射和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蒸散年内分布格局则与降水格局有关,表现为月降水距平越小,月蒸散量越大。在枯水年份,降水格局对蒸散的影响尤为显著。
赵晓松刘元波吴桂平
关键词:蒸散遥感反演鄱阳湖流域MODIS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的干旱响应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4年
近年来鄱阳湖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导致的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直接影响植被生长状况,尤其是对于地上植被生物量的影响极为显著.研究鄱阳湖干旱事件对于湿地植被的影响,对于保护鸟类栖息地,认识湿地生态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长期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植被生物量野外调查,以2003和2006年极端干旱年份为出发点,从湿地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和总生物量的角度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对于极端干旱的响应.研究表明:湿地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以及总生物量均呈现双峰分布特征,在4和11月分别达到上、下半年的峰值.2003年植被生物量与多年均值一致,2006年下半年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以及总生物量均明显超出多年均值.影响湿地植被面积的主要因素为鄱阳湖水位变化;而影响植被生物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为气温和水位,退水时间提前对于生物量密度影响最大;总生物量同时受到植被面积与植被生物量密度的综合影响,其中植被面积的影响更大,植被面积对于总生物量的影响在2006年表现得比2003年更加显著.总之,2006年湿地植被对水文干旱的响应要比气象干旱强烈得多.
叶春吴桂平赵晓松王晓龙刘元波
关键词:鄱阳湖干旱遥感
卫星遥感反演降水研究综述被引量:113
2011年
降水是地球水循环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气象、气候和水文学意义。精准地测量降水及其区域和全球分布,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科学研究目标。经过近50年的发展,基于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各类卫星传感器的降水反演算法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简要回顾可见光/红外、被动微波、雷达和多传感器联合反演等卫星遥感降水反演的基本原理、主要反演算法以及存在的难点和前沿性研究问题,介绍了应用降水反演算法制成的3种主要全球降水数据集,包括热带雨林观测卫星(TRMM)、全球降水卫星制图(GSMaP)和全球降水气候项目(GPCP)数据集,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卫星降水反演研究发展趋势。
刘元波傅巧妮宋平赵晓松豆翠翠
近十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现象成因初析被引量:20
2014年
近10a来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引起国内外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运用流域降水、地表蒸散和出湖径流等数据,从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导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近10a来鄱阳湖水文干旱起始日期提前,枯水期拉长。虽然干旱持续时间的长短呈现2~3a的波动,但在总体上呈现逐渐加长的趋势。从流域水分收支的角度来看,近10a来以水分亏缺为主,流域降水亏缺是基本的致旱因素,流域蒸散量增加则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而出湖径流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在多数情况下其致旱的影响程度弱于流域降水作用。长江顶托作用强弱变化可以调节流域的水分收支平衡,强化或者减轻湖泊的干旱程度。2003、2004、2007、2008和2009年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主要由流域水分收入项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而长江水情变化在多数情况下加剧了流域水分收支的不平衡。这些研究结果明晰了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与湖泊水文干旱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江水情变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应对未来的干旱变化和制定合理的抗旱防旱对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刘元波赵晓松吴桂平
关键词:降水蒸散径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