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楠

作品数:23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视神经
  • 8篇缺血
  • 7篇血性
  • 5篇神经病
  • 5篇视神经病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5篇急性
  • 5篇急性缺血
  • 5篇急性缺血性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神经炎
  • 4篇视神经炎
  • 4篇视网膜病
  • 4篇卒中
  • 4篇病变
  • 3篇炎性
  • 3篇视神经病变
  • 3篇视神经脊髓炎

机构

  • 2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作者

  • 22篇贾楠
  • 18篇张晓君
  • 9篇田国红
  • 6篇卢宁
  • 5篇彭静婷
  • 5篇王佳伟
  • 4篇王莹
  • 3篇朱丽平
  • 3篇冀鸿涛
  • 3篇景筠
  • 3篇王虔
  • 2篇王光璐
  • 2篇王越
  • 2篇江汉秋
  • 1篇朱静
  • 1篇王晓莉
  • 1篇陈小虎
  • 1篇孙厚亮
  • 1篇孙林
  • 1篇王建旗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医药与保健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身免疫性视神经炎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视神经病临床特点及与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回顾2002至2007年我院自身免疫性视神经病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入组患者须符合:1)临床和辅助检查证据支持视神经病;2)必须具备至...
张晓君彭静婷贾楠景筠
文献传递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脑白质病变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通过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进行分级评估,发现其与血管风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病历回顾性分析。入组2006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NAION且完成了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患者,使用年龄相关脑白质评分(ARWMC)半定量分析脑白质病变程度,将脑部显示有WMH患者与无WMH患者进行血管风险因素比较。结果 入组127例NAION患者中,平均年龄(51.97±8.97)岁,男性占72%。86例患者存在WMH (67.7 %), 其中 72.1% 的损害位于脑白质,仅16.3%位于深部灰质。绝大多数WMH (91.7%) 为 1级损害。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胆固醇血症、心电图非特异性ST-T 改变与脑白质病变相关。结论 NAION患者颅脑MRI常见脑白质病变,这些病变程度较轻,多分布于脑室周围白质。 除了年龄,WMH与高胆固醇血症密切相关。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有望作为NAION患者减少脑白质病变的预防性治疗。
田国红贾楠江汉秋卢宁张晓君
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白质高信号磁共振成像脑白质疏松
S-027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临床转归研究
贾楠张晓君卢宁田国红王莹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眼部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了解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眼部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67例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视野检查结果.结果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67例入组患者中以育龄女性多见(46例,87%),其中33例(71.7%)超过标准体重10%.以眼部症状为首发者28例(41.8%),整个病程中出现眼部症状的患者63例(94.0%).眼部检查发现视乳头水肿65例(97.0%),除双侧视乳头水肿(54例,80.6%)外,部分患者表现为单侧视乳头水肿(11例,16.4%)和视神经萎缩.最佳矫正视力1.0者以下95只眼(70.9%),其中35只眼(26.4%)低于0.1.89.8%患者视野检查异常.以生理盲点扩大最常见(82只眼,83.7%),其他有向心性缩窄24只眼(24.5%),鼻下方视野缺损17只眼(25.4%),中心暗点9只眼(9/67),旁中心暗点22只眼(22.4%),弓形暗点14只眼(14.3%).结论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并非"良性",眼部症状非常常见,部分可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代艳贾楠王晓莉陈小虎孙厚亮张晓君
关键词:颅内高压视敏度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重症混合性脑卒中一例
2025年
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脑卒中临床少见,致死率高,临床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进而延误治疗而导致预后不良。本文报道了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混合性脑卒中重症病例的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贾楠朱丽平赵家宝王佳伟王建旗刘心遥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脑出血脑梗死栓塞
重度视力损害的视神经炎患者行血浆置换的疗效观察
孙林李众朱丽平贾楠张晓君王佳伟
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转归
张晓君彭静婷贾楠
不同IgG抗体转归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IgG抗体转归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IgG)相关疾病(MOGAD)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影响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MOGAD的患者,随访截止至2024年5月,比较MOG‑IgG转阴组与非转阴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OG‑IgG转阴的影响因素。结果51例患者男23例,女28例,入组年龄(38.3±16.4)岁。转阴组14例(27.5%),非转阴组37例(72.5%)。转阴组患者初始血清MOG‑IgG滴度<1∶100的比例(10/14)及入组时为首次发作的比例(11/14)均高于非转阴组[40.5%(15/37)、21.6%(8/37),均P<0.05]。转阴组年复发率(ARR)[M(Q1,Q3)]0(0,0.2)低于非转阴组[0.5(0.1,1.0),P=0.001]。转阴组临床表型及影像学均未见脊髓受累,7/14视神经MRI仅眶内段受累,高于非转阴组[13.5%(5/37),P=0.018]。随访时间18.1(14.3,37.3)个月,转阴组首次发病至血清MOG‑IgG转阴时间4.5(2.8,11.5)个月,2例持续转阴后复发,复发时1例血清MOG‑IgG复阳,1例阴性。入组时为首次发作(OR=86.788,95%CI:1.436~5244.198,P=0.033)、初始血清MOG‑IgG滴度低(OR=10.840,95%CI:1.239~94.845,P=0.031)的患者血清MOG‑IgG更易转阴。结论视神经仅眶内段受累、无脊髓受累更多见于MOG‑IgG转阴患者。首次临床发作、初始MOG‑IgG滴度低的MOGAD患者血清MOG‑IgG更易转阴。
贾楠王佳伟朱丽平赖春涛
关键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滴度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总结分析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96例临床确诊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详尽临床资料,包括神经眼科检查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对基线特征、入院检查异常指标、视力恢复及视野损害进行均数、百分比等描述性特征的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0.9±8.9)岁,年龄中位数50.0岁;男性占68.8%;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比例分别为34.4%(33/96)、29.2%(28/96)和59.4%(57/96);44.4%患者出院时视力提高≥3行。结论NAION的发病年龄较低;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代谢综合征是常见的异常因素。脑白质病变、心肌缺血与NAION的关系密切。视野损害以水平及弓形缺损为主。NAION视力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远期预后不良。加强早期干预是疾病防治重点。
田国红贾楠陆长峰张晓君
关键词: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视敏度
伴干燥综合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贾楠景筠刘磊王佳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