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智敏

作品数:137 被引量:55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矿业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2篇手术
  • 20篇出血
  • 17篇颅脑
  • 16篇脑损伤
  • 15篇血管
  • 15篇诱发电位
  • 15篇脑出血
  • 14篇颅内
  • 13篇外科
  • 13篇高血压
  • 12篇动脉瘤
  • 11篇肿瘤
  • 11篇胶质
  • 10篇入路
  • 10篇胶质瘤
  • 9篇外伤
  • 9篇疗效
  • 8篇动脉
  • 8篇颅脑损伤
  • 5篇乙状窦

机构

  • 78篇上海中医药大...
  • 3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1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公安高等...
  • 1篇上海第一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137篇费智敏
  • 47篇张珏
  • 46篇书国伟
  • 35篇孔令军
  • 33篇王静予
  • 32篇许乐宜
  • 31篇龚立
  • 31篇罗其中
  • 25篇蔡佩浩
  • 23篇邱锋
  • 22篇王勇
  • 19篇王勇
  • 15篇李善泉
  • 15篇邱永明
  • 14篇崔华
  • 11篇王宇
  • 11篇金萍茜
  • 10篇周正文
  • 10篇顾国山
  • 8篇钟春龙

传媒

  • 9篇中国神经精神...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国基层医药
  • 4篇上海医学
  • 4篇肿瘤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医学会神...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河北医药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国医刊
  • 2篇现代神经疾病...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2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藜芦醇治疗胶质瘤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特点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等。目前脑胶质瘤的主要临床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及药物化疗等,但均不能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中药活性成分具有治疗胶质瘤的作用,诸如白藜芦醇、人参皂苷、姜黄素、紫杉醇、榄香烯等,其作用机制牵涉广泛。本文查阅近年关于白藜芦醇抗胶质瘤研究的文献,分析其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科研思路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周德君袁洁费智敏
关键词:胶质瘤白藜芦醇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DAI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1.4%,20/28),其次为坠落伤(21.4%,6/28)。本组28例经治疗后有6例死亡(21.4%),其余病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好转13例(46.4%)、中残3例(10.7%)、重残4例(14.3%),植物状态生存2例(7.2%)。结论DA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尤其以MRI诊断价值最大,治疗DAI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及后期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
庄仲伟费智敏王勇张珏书国伟李善泉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表现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压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血肿清除组68例患者和再出血组15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预后以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血肿清除组患者术后1、3、7天时的颅内压均较再出血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术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血肿清除组降低更明显(P<0.05);血肿清除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再出血组。术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和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所提高,血肿清除组高于再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压多降低,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血肿清除彻底的患者预后较好,有助于稳定颅内压、减轻神经功能损害。
邱锋顾国山蔡佩浩王静予许乐宜孔令军龚立费智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
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治疗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总结颈前路侧前方显微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借助显微镜和高速磨钻对79例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侧前方显微椎间盘摘除减压术,采用Cage或钛网自体骨融合后并使用钉板系统固定;术中同时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监护。结果79例病人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症状加重或术后复发者。随访5-48个月,影像学资料证实:神经根减压充分,融骨良好,内固定钛板位置准确。结论颈前路侧前方显微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创伤小,成功率高。
费智敏王勇书国伟张珏崔华
关键词:颈前路神经根型颈椎病
后路CCD系统行枕颈固定治疗颅颈交界区疾病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后路CCD系统在颅颈交界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后路CCD固定的病例资料,平均随访21月。结果16例病例均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与术后严重并发症,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93.8%患者术后颈项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随访,骨融合率达100%。结论后路CCD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枕颈固定治疗,手术安全易行,并发症少,骨融合率高。
张珏王勇Bernard VALLEE费智敏钟春龙
关键词:CCD颅颈交界区
损伤性窒息犬大脑皮质运动区单胺类递质的变化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损伤性窒息犬大脑皮质运动区单胺类递质的变化 ,为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犬损伤性窒息脑损害模型 ,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 (HPL C- DC)测定大脑皮质中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在不同时间的改变。结果 大脑皮质运动区在损伤后 2小时 5 -羟吲哚乙酸 (5 - HIAA〕明显升高 ;8小时后 5 -羟色胺 (5 - HT)、高香草酸 (HVA)升高 ;去甲肾上腺素 (NE)及 3、4-双羟苯乙酸 (DOPAC)变化不明显。结论 单胺类神经递质参与了损伤性窒息后继发脑损害的病理过程 ,早期应用 5
邱永明张保中费智敏罗其中
关键词:脑损害单胺类神经递质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8年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能发生的一种严重肺部并发症。自1874年Brambrink等^[1]首次报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出现NPE以来,国内、外学者发现其在颅脑损伤后的发生率并不低。大样本尸体检查结果显示,NPE发生率为11%-70%,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发生率高达71%^[2]。
庄仲伟费智敏王勇
关键词:神经源性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PULMONARY蛛网膜下隙出血肺部并发症颅脑损伤后
手术联合滋阴化瘀通窍汤中药内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滋阴化瘀通窍汤中药内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予手术加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服中药方,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王静予龚立孔令军费智敏
文献传递
一次性使用芒硝敷料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芒硝敷料袋,所述芒硝敷料袋包括无纺布制成的敷料袋本体,敷料袋本体内置的颗粒状芒硝,以及缝线;所述缝线将芒硝敷料袋均匀分隔成为四部分。该芒硝敷料袋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避免了以往自行加工的...
张珏费智敏
文献传递
脑瘤一号方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研究
目的 观察脑瘤一号方联合替莫唑胺(TMZ)对脑胶质瘤模型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的影响.方法 荧光素mcherry 转染人神经胶质瘤U87 细胞(U87MG-Luc)后,注射于注射于雌性,5 ...
费智敏
关键词:脑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性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