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兰芬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儿
  • 3篇肺炎
  • 2篇支气管
  • 2篇支原体肺炎
  • 2篇气管
  • 2篇小儿支原体
  • 2篇小儿支原体肺...
  • 2篇患儿
  • 2篇红霉素
  • 2篇红霉素治疗
  • 2篇阿奇霉素
  • 1篇地奈德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性细胞
  • 1篇血清
  • 1篇血肿
  • 1篇盐酸氨溴索
  • 1篇医院感染

机构

  • 1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作者

  • 11篇谢兰芬
  • 5篇黄仕春
  • 5篇黄浩
  • 3篇骆志平
  • 2篇周曙明
  • 2篇黄仍颂
  • 1篇刘建忠
  • 1篇麦水强
  • 1篇陈莉
  • 1篇谢志才
  • 1篇邓姝娜
  • 1篇凌日鼎
  • 1篇吴俊填
  • 1篇贾军
  • 1篇叶艺平

传媒

  • 2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更昔洛韦治疗组30例和利巴韦林对照组21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mg.kg-1.d-1,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5mg.kg-1.d-1,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数、脑电图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昔洛韦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有效药物,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谢兰芬骆志平陈莉黄仕春黄浩
关键词: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小儿病毒性脑炎
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对策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了解小儿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提高预防措施 ,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发生医院感染的儿科病人 96 4例作为本组调查分析对象 ,分析发病年龄、部位及与实行侵入性操作情况。结果 :医院感染以婴幼儿为主 ,共 6 76例 (70 .12 % ) ;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 5 4 9例 (5 6 .95 % )、胃肠道 32 7例(33.92 % )、混合感染 4 6例 (4.77% )、其他 4 2例 (4.36 % ) ;大多数医院感染患儿曾行侵入性操作。结论 :婴幼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
谢兰芬
关键词:医院感染小儿科病因
肩周炎的社区康复
2011年
目的:探讨在社康中心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方法:127例肩周炎随机分为两组,A组(62例)给予消炎痛+推拿+功能锻练,B组(65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局部痛点封闭。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B组总有效率为98.46%,A组为85.48%,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67,P〈0.01),且B组痊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2,P〈0.05)。结论:部痛点封闭+推拿+功能锻练简单易行,疗效良好,是社康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黄仕春谢兰芬黄浩叶艺平邓姝娜
关键词:肩周炎康复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比较
2004年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阿奇霉素 (A)组、红霉素 (H)组各 36例 ,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 10 0 % ,H组有效率 94 4 % ,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组平均住院天数 (5 8± 1 6 2 )天 ,H组平均住院天数 (7 4±1 5 2 )天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2 2± 0 8)天短于H组 (2 6± 1 3)天 (P <0 0 5 )。A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8 3% ,H组的发生率 4 1 6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且缩短住院天数等优点。
谢兰芬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联合用药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
2005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6例败血症新生儿早期及恢复期血清中sICAM-1水平,病情早期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及对照组24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血清中sICAM-1水平。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早期及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及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急性期C-反应蛋白仅9例增高。结论血清sICAM-1测定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但不能判断疗效。
谢兰芬骆志平黄仍颂黄浩黄仕春
关键词:败血症新生儿
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使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肺部湿!音消失时间为(3.69±1.39)d、退热时间为(2.09±0.90)d、咳嗽消失时间为(3.29±1.01)d、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为(4.80±1.39)d,治疗组在肺部湿!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67%;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使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谢兰芬
关键词: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支气管肺炎
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与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血清Eotaxin和sICAM-1浓度,研究其与喘息反复发作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按中华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制定的统一标准随机选择支气管哮喘组和病毒相关性喘息组各60例,支气管哮喘组于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采取血清,病毒相关性喘息组于急性期、恢复期采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Eotax-in和sICAM-1浓度。对60例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依据病史并进行1年随访,分析各组血清Eotaxin和sICAM-1浓度与喘息高危因素发生的关系。结果:病毒相关性喘息组急性期血清Eotaxin、sICAM-1浓度高于恢复期(P<0.01);喘息Ⅰ组(喘息发作3次或3次以上)急性期血清Eotaxin、sICAM-1浓度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喘息Ⅱ组(喘息仅发作1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血清Eotaxin浓度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浓度较哮喘组低。哮喘组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血清Eotaxin、sICAM-1浓度两者互呈正相关性(P<0.01);病毒相关性喘息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Eotaxin、sICAM-1浓度两者互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①Eotaxin和sICAM-1参与了哮喘和病毒相关性喘息急性发病的过程。②反复喘息患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Eotaxin可作为早期干预的重要指标之一。③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与血清Eotaxin和sICAM-1浓度有关,Eotaxin和sICAM-1浓度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病毒相关性喘息发展成哮喘的指标之一。
谢志才谢兰芬周曙明刘建忠吴俊填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7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阿奇霉素 (A)组、红霉素 (H)组各 36例 ,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10 0 % ,H组有效率 94 4 % ,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组平均住院天数 5 8± 1 6 2d ,H组平均住院天数7 4± 1 5 2d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2 2± 0 8d短于H组 2 6± 1 3d (P <0 0 5 )。A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8 3% ,H组的发生率 4 1 6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谢兰芬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MP
Bartter综合征2例
2001年
麦水强黄仍颂周曙明谢兰芬
关键词:BARTTER综合征醛固酮肾素
微创伤治疗脑室内血肿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脑室内血肿的适应证。方法本文回顾性研究63例微创治疗的脑室内血肿患者资料,全部病例采用锥颅、置管、抽吸、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的方法。结果 60例血肿完全消失,脑室受压解除,3例因锥颅引流术后出现病情加重而改行开颅手术。40例恢复良好,4例死亡,6例重残,13例轻残,本文提示有选择地采用微创方法治疗脑室内血肿效果良好,较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小。结论以脑室内血肿为主要损害特征的病人是微创伤治疗的适应证。
黄仕春贾军谢兰芬黄浩凌日鼎
关键词:微创伤脑室内血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