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嘉犇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针灸
  • 4篇康复
  • 3篇头穴
  • 3篇头穴丛刺
  • 3篇颈椎
  • 3篇颈椎病
  • 3篇丛刺
  • 2篇弹簧
  • 2篇动脉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压力弹簧
  • 2篇针灸康复
  • 2篇中医
  • 2篇椎动脉
  • 2篇椎动脉型
  • 2篇椎动脉型颈椎...
  • 2篇组件
  • 2篇脑瘫
  • 2篇脑瘫患儿

机构

  • 9篇黑龙江中医药...
  • 5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11篇许嘉犇
  • 3篇戴缙
  • 2篇王铁刚
  • 2篇薛玉满
  • 2篇赵楠
  • 2篇宋琦
  • 2篇崔博
  • 2篇贾洪涛
  • 2篇孟悦
  • 1篇徐西林
  • 1篇刘波
  • 1篇张立
  • 1篇唐强
  • 1篇齐辉
  • 1篇张晓峰
  • 1篇马冰宇
  • 1篇王艳
  • 1篇魏巍
  • 1篇赵越
  • 1篇孟勇

传媒

  • 2篇商业2.0(...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医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头穴丛刺结合开发技术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的影响,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提供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改善脑瘫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功能,大限度的提高其生活能力,以回归家庭和社会。方法:按随机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选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对两组儿童独立功能评定(WeeFIM)、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格赛尔(GESELL)量表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WeeFIM、GMFM、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GESELL量表中语言、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能有效的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智力,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
王艳唐强李晓艳张立齐辉许嘉犇
关键词:头穴丛刺康复技术脑瘫智力
一种综合针灸治疗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针灸治疗装置,包括承重板,承重板上定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与外接动力源固定连接,转动轴的弧形轮廓上固定连接有圆齿盘和圆盘凸轮,承重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定轴转动连接有第...
许嘉犇薛玉满
文献传递
孙氏腹针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的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证明孙氏腹针疗法在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中的作用并分析作用机理。方法采用180例患者,分为6组,每组30例。1基础治疗组;2孙氏腹针组;3手法复位组;4夹脊电针组;5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6夹脊电针加手法复位组。所有治疗1次/天,每周治疗5次,治疗周期为2周或(或<2周)。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检查各疗效。结果 1.各组对比(TCD)提示椎动脉血流动力明显改善(P<0.05),(FS-CSA)降低(P<0.05)。2.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评分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孙氏腹针可明显改善颈背部项韧带、斜角肌的肌张力,使颈部的骨关节力学平衡关系趋向于正常,血管压力和弹性发生改变,颅内供血增加,使症状减轻,更重要的是给复位手法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复位成功率大大提高,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对有些无效病例亦能提高疗效,使其有效或痊愈。
刘波许嘉犇马冰宇魏巍孟勇赵越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血流动力学
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西药与常规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腹摩组施以腹部摩法,扳法组施以颈椎旋转定位扳法,联合组给予腹部摩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3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mean,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elocity systolic,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V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值]。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腹摩组70.00%(21/30)与扳法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ESCV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NDI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椎-基底动脉Vm、Vs、Vd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RI、PI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Vm、Vs、Vd参数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RI、PI参数明显低于腹摩
许嘉犇刘士硕陈柏臻薛玉满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
基于不同人群的针灸康复训练设备及康复训练系统
本发明涉及针灸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不同人群的针灸康复训练设备及康复训练系统,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套管,且第一套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套管,包括针体安装组件,所述针体安装组件设置在第二套管内部;针体发射组...
戴缙孟悦彭泽名霍宏赵楠贾洪涛许嘉犇宋琦崔博李树森王铁刚王若愚赵玥李南
基于不同人群的针灸康复训练设备及康复训练系统
本发明涉及针灸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不同人群的针灸康复训练设备及康复训练系统,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套管,且第一套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套管,包括针体安装组件,所述针体安装组件设置在第二套管内部;针体发射组...
戴缙孟悦彭泽名霍宏赵楠贾洪涛许嘉犇宋琦崔博李树森王铁刚王若愚赵玥李南
于氏丛刺联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联合于氏头穴丛刺治疗。4周后比较颈肌MRI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颈椎功能与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侧、右侧胸锁乳突肌长径与短径均较短(P<0.05),左侧、右侧斜方肌长径与短径均较长(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C_(2)~C_(7)Cobb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45%,P<0.05)。结论在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于氏头穴丛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有利于改善CSR患者颈肌MRI影像学指标,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与疼痛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许嘉犇刘士硕陈柏臻戴缙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疼痛
芪芍通痹胶囊对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模型大鼠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芪芍通痹胶囊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ID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芪芍通痹低、高剂量组,芪芍通痹高剂量+激动剂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制备大鼠IDD模型。造模后芪芍通痹低、高剂量组大鼠给予芪芍通痹胶囊0.2、0.8 g/(kg·d)灌胃;芪芍通痹高剂量+激动剂组给予芪芍通痹胶囊0.8 g/(kg·d)和SKL2001溶液10 mg/(kg·d)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10 ml/(kg·d)蒸馏水灌胃,各组均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最后一次给药后采用X射线和MRI检测各组IDD程度;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Ⅱ型胶原(COL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椎间盘髓核组织细胞外基质(ECM)相关蛋白[蛋白多糖、COLⅡ、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衰老相关蛋白(P53、P21、P16)、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型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Wnt3a、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catenin]水平;RT-qPCR检测椎间盘组织Wnt3a、GSK-3β、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芍通痹低、高剂量组大鼠椎间盘高度指数(DHI)升高,MRI Pfirrmann分级降低,IDD程度明显减轻,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结构完整性升高,髓核细胞数量增多,椎间盘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COLⅡ、BCL-2、GSK-3β蛋白水平升高,MMP-3、MMP-9、MMP-13、P53、P21、P16、BAX、Cleaved Caspase-3、Wnt3a、β-catenin蛋白水平降低,Wnt3a、β-catenin mRNA表达降低,GSK-3βmRNA表达升高(P<0.05);与芪芍通痹低剂量组比较,芪芍通痹高剂量组大鼠DHI升高,MRI Pfirrmann分级降低(P<0.05),IDD程度进一步减轻,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结构完整性更高,髓核细胞数量进一步增�
薛玉满徐西林韩巍许嘉犇许文婷刘泽霖张晓峰
关键词:髓核细胞WNT/Β-CATENIN通路
针康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康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提供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其生活能力以回归家庭和社会。 ...
许嘉犇
关键词:头穴丛刺康复技术脑瘫
文献传递
捻针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20年
随着国家对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视和规划,中医药在临床上的使用效率呈现上升的态势。经过在临床上的相关观察可见,中 医外治法的接受度更高,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而中医外治法中最常见的外治法就是针灸治疗。捻针作为中医传统针刺方法,其独特的 手法可以使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来判断患者相关神经和功能感受区的病灶情况,同时还可以应用于相关中医适宜 技术的临床护理之中,因此捻针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临床地位。本文将关注的重点聚集于捻针临床应用研究上,阐述目前临床上对于 捻针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总结和展望,希望本文可以为日后捻针在临床上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张文泽朱瑾怡刘静谕许嘉犇
关键词:中医药针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