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芳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绿僵菌侵染光肩星天牛幼虫过程的透射电镜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并研究光肩星天牛幼虫感染绿僵菌后体壁和中肠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16h,寄主表皮层中观察到少量菌丝段,至24h菌丝已普遍侵入,芽管在穿透过程中表现了机械压力和酶活性。36~48h菌丝即可穿透体壁进入血腔。菌丝和菌丝段经血淋巴循环侵入各器官组织。48~72h,随着菌丝和菌丝段在肠壁细胞中迅速大量增殖,肠壁组织逐渐被破坏,中肠微绒毛脱落,肠壁细胞形成空泡,围食膜被分解消失,最终中肠组织崩溃、解体。
- 王达袁芳芳黄大庄刘春延毕华明
- 关键词:绿僵菌光肩星天牛侵染过程透射电镜
- 生物防治中的多种天敌昆虫被引量:1
- 2015年
- 生物防治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安全且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该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天敌昆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情况。
- 袁芳芳
- 杨树主要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 2015年
- 本文整理总结了国内有关杨树虫害的文献,对杨树害虫种类、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杨树害虫总计7目34科92种,主要分属于昆虫纲的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和蛛形纲的真螨目,以食叶害虫种类最丰富,蛀干害虫次之。
- 袁芳芳
- 关键词:杨树虫害
- 桑天牛卵啮小蜂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关系的RAPD及酯酶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和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分别属于河北、山东、湖北3个省区的6个桑天牛卵啮小蜂种群进行了遗传关系的分析。根据扩增结果构建了种群间的聚类树状图,山东泰安种群与河北各种群聚为一类,并与河北易县种群为同一亚类,其结果与形态学上的分类有些不同。而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的结果显示,泰安种群与河北和湖北种群都有差别,与形态学分类的结果较一致。
- 袁芳芳黄大庄王志刚王玉三杨威阎海霞
- 关键词:桑天牛卵啮小蜂
- 桑天牛卵啮小蜂孤雌生殖及体内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检测被引量:4
- 2007年
-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有孤雌生殖现象,其后代几乎为雄性。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外膜蛋白基因(wsp)、细菌细胞分裂蛋白基因(ftsZ)和核糖体16S rDNA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的DNA中分别扩增出约600、1000和900 bp的片断,验证了米蛾体内已感染了Wolbachia;而在桑天牛卵啮小蜂的DNA中未扩增出任何片断,表明Wolbachia在桑天牛卵啮小蜂体内未被感染或感染率极低。
- 王达黄大庄袁芳芳王志刚杨威阎海霞
- 关键词:桑天牛卵啮小蜂孤雌生殖分子检测沃尔巴克氏体
- 鹞子崖森林健康评价研究
- 2015年
- 为了给鹞子崖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及管理提供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踏查选取3块样地,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计算出各样地的综合得分,从生产力、组织力、土壤肥力及土壤持水能力4个方面对鹞子崖森林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块样地综合得分分别为4.54、4.21和2.43,说明Y-1、Y-2林分处于亚健康等级,Y-3林分处于极不健康等级。
- 袁芳芳田静苏筱雨李佳琦黄大庄
- 关键词:森林健康评价专家打分法
- 桑天牛卵啮小蜂各发育阶段虫态的显微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为全面掌握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各虫态的发育情况,显微镜下观察桑天牛卵啮小蜂的胚后发育,并采集图像。桑天牛卵啮小蜂卵期只有1 d,寄生桑天牛卵2 d时可见初孵幼虫,体小透明,卵圆形,淡黄色;寄生3~5 d时,幼虫逐渐变长呈梭状;寄生6~10 d时,体中部膨大尾部渐尖,分节明显,共13节;寄生15 d时,体色逐渐变白,体内已呈黑色;20 d时开始化蛹。雌蛹体长1.80~3.70 mm,雄蛹体长1.60~2.80 mm,预蛹乳黄色,近椭圆形。寄生30 d时,腹部、头部均变黑,触角展开,即将羽化成蜂。
- 苏筱雨袁芳芳田静黄大庄
- 关键词:桑天牛卵啮小蜂胚后发育显微观察
- 桑天牛卵啮小蜂孤雌生殖及体内的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检测
- 研究表明桑天牛卵啮小蜂有孤雌生殖现象,后代都为雄性。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它们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wsp、 ftsZ和16S rDNA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在米蛾的DNA中...
- 黄大庄王达袁芳芳苏筱雨
- 关键词:桑天牛卵啮小蜂孤雌生殖沃尔巴克氏体分子检测
- 文献传递
- 桑天牛卵寄生蜂生殖生理特性及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桑天牛卵寄生蜂对桑天牛的为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野外寄生率可高达50%。因此,保护、放养桑天牛卵寄生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如何增强桑天牛卵寄生蜂的生防效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利用PCR扩增分子检测技术、RAPD...
- 袁芳芳
- 关键词:桑天牛卵啮小蜂WOLBACHIA分子检测RAPD-PCR酯酶同工酶
- 文献传递
- 桑天牛卵啮小蜂对桑天牛卵寄生作用的初探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研究桑天牛卵啮小蜂对桑天牛卵的寄生作用,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在室内测定桑天牛卵啮小蜂寄生后桑天牛卵内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桑天牛卵内的蛋白质图谱变化顺序被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寄生改变了,尤其是前3d的蛋白质条带变化比较显著,寄生1d的桑天牛卵内比未被寄生的卵内多出3条谱带,分别为200kD、170kD和150kD,到寄生2d时又一起消失了;与此同时又新出现1条小于43kD的蛋白质带,该带到第10天时仍然存在;这表明前3d是寄生作用的关键时期,出现一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可能性比较大。
- 袁芳芳苏筱雨黄大庄田静杨翠荣
- 关键词:桑天牛卵啮小蜂桑天牛寄生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