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诗云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律
  • 2篇血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1
  • 1篇低频电
  • 1篇低频电刺激
  • 1篇电刺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皮
  • 1篇动脉内皮功能
  • 1篇心病
  • 1篇心电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律震荡

机构

  • 6篇茂名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6篇蔡诗云
  • 2篇陈聪
  • 2篇陈肖艺
  • 2篇郭靖
  • 1篇张海峰
  • 1篇徐国帆
  • 1篇甘文雪
  • 1篇陈浩然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UCP2、DKK-1与5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液循环中解偶联蛋白2(UCP2)、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5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5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21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2例)、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1例)、三支病变组(53例);采用Genisini评分法评估158例冠脉粥样硬化患者严重程度,分为<30分组(83例)与≥30分组(75例),比较UCP2、DKK-1表达水平及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脉粥样硬化支数增加,TC、TG、L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UCP2、DKK-1水平明显升高(P<0.05);<30分组UCP2、DKK-1水平明显低于≥30分组(P<0.05);Gensini评分与UCP2、DKK-1呈正相关性(P<0.05);Gensini评分与HDL-C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UCP2、DKK-1水平较高,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蔡诗云
关键词:冠脉病变程度解偶联蛋白2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2—2013年我院AMI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非AMI者40例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评估其对危险性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者TO值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价值较大,值得应用。
陈肖艺蔡诗云郭靖甘文雪
关键词:窦性心律震荡急性心肌梗死
常用无创心电指标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QT间期、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探讨常用无创心电指标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病房检测到恶性心律失常的142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恶性心律失常的16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行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平均信号心电图检查,记录QT间期、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分析此3项无创心电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QT间期、心率变异性及心室晚电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均<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法计算出各危险因素的OR值,三者OR均>1,其大小依次为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QT间期。结论 QT间期、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均是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其中以心室晚电位危险性最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陈肖艺徐国帆蔡诗云郭靖
关键词:心律失常
低频电刺激对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和摄氧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低频电刺激(LF-EMS)对晚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和摄氧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LF-EMS组和假刺激组,LF-EMS组使用4~5 Hz的脉冲频率对下腿部肌肉群进行刺激,共进行8周,假刺激组使用未达到肌肉收缩的刺激,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的6分钟步行试验(6MWT)、等长肌肉力量测试、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问卷(MLH-FQ)、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和心肺运动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6MWT、等长肌肉力量测试和MLHFQ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F-EMS组干预8周后的6MWT、等长肌肉力量测试和ML-HFQ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F-EMS组干预8周后FMD较干预前显著增高,且显著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最大耗氧量(VO_(2)max)、氧脉搏(VE)和无氧阈(A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F-EMS组干预8周后的VO_(2)max、VE和AT指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F-EMS能提高晚期CHF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和摄氧能力。
蔡诗云陈聪林瑞挺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慢性心力衰竭内皮功能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尿激酶治疗AMI的疗效及对其血清cTnl、MPO水平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对其血清cTnl、MP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以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MPO、cTnl水平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PO及cTn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MPO、cTn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LVEDD和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MI治疗中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尿激酶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cTnl、MPO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值得应用。
蔡诗云
关键词:尿激酶重组人脑利钠肽肌钙蛋白I血清髓过氧化物酶
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LDL-C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人群血清补体C3、C4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分析补体C3、C4与LDL-C在早发冠心病人群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共255例,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08例,晚发冠心病组147例;另收集健康体检者组100例为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采用茂名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验的结果。【结果】早发冠心病组、晚发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组的补体C3、C4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冠心病组中补体C3、C4与LDL-C呈正相关(P<0.05);晚发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组中,补体C3、C4与LDL-C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补体C3、C4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
林瑞挺蔡诗云潘志琼陈浩然陈聪张海峰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补体C3补体C4LDL-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