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观强

作品数:36 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沉积物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 10篇表层沉积物
  • 7篇地球化学特征
  • 7篇同位素
  • 7篇化学特征
  • 5篇地质
  • 5篇南海西北部
  • 5篇古环境
  • 4篇矿物
  • 4篇海域
  • 3篇地质意义
  • 3篇粘土
  • 3篇粘土矿
  • 3篇粘土矿物
  • 3篇微量元素
  • 3篇陆架
  • 3篇南海北部
  • 3篇硅藻

机构

  • 25篇广州海洋地质...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海南省海洋地...
  • 1篇挪威卑尔根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36篇蔡观强
  • 10篇钟和贤
  • 8篇彭学超
  • 7篇陈泓君
  • 6篇李顺
  • 5篇李波
  • 5篇邱燕
  • 5篇郭锋
  • 4篇李超文
  • 4篇高晓峰
  • 4篇隋淑玲
  • 4篇刘显太
  • 3篇崔兆国
  • 3篇田成静
  • 3篇吴峧岐
  • 3篇张玉兰
  • 3篇张江勇
  • 3篇张金鹏
  • 3篇李学杰
  • 3篇孙桂华

传媒

  • 5篇海洋地质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与环境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声学技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地质学刊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06年全...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分析了南海西北部198个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沉积物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程度和粒度效应。结果显示,沉积物的常量元素以SiO2、Al2O3、CaO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9%、8.53%、16.7%,其中SiO2、Al2O3代表了陆源碎屑组分,CaO代表了生物碎屑组分。陆架区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陆坡区具有较高的Al2O3、CaO含量,但是,Al2O3的高含量在深水下陆坡区,而CaO的高含量在上陆坡岛礁区。总体上,常量元素Fe2O3、K2O、MgO、Na2O、TiO2与Al2O3具有相似的含量分布特征,指示细粒组分的吸附作用;而SiO2、CaO与Al2O3呈相反的分布特征以及负相关关系,反映了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受到石英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稀释作用。大部分元素的富集因子介于1~2之间,富集特征不明显,表明碎屑物质主要为地壳来源,仅CaO、MnO出现较高的富集因子,指示陆坡区生物富集作用和深水陆坡区化学沉积作用的贡献。
蔡观强陈泓君钟和贤崔兆国李顺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
南沙群岛礼乐滩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对南海礼乐滩周边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分析,在109个样品中鉴定出硅藻45属91种及变种。所有样品中均含有极丰富的硅藻,丰度均值为313.2万粒/克,其中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占绝对优势。依据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硅藻组合区。其中区域I和II位于第一主轴负方向,指示水深相对较浅、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粗、SiO2和TOC含量相对较高的沉积环境,主要分布T.nitzschioides,Thalassiosinema frauenfeldii,Cyclotella striata和Nitzschia bicapitata,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var.parva,Nitzschia interruptestriata,代表受巴拉望岛物质和沿岸流影响的沉积环境。区域III和IV位于第一主轴正方向,指示水深相对较深、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细、SiO2和TOC含量相对较低的沉积环境,主要分布T.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N.interruptestriata,Fragilariopsis doliolus和T.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分别代表的是南沙诸群礁周边及海槽区和深海海盆的沉积环境。
李顺荆夏荆夏张江勇蔡观强赵利
关键词:硅藻南沙群岛
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圆板,圆板上端安装有了网络接收发器、控制器、第一激光测距仪、多个第一弹性伸缩杆和多个电机。第一激光测距仪测量数值传输到网络接收发器,网络信号收发器接收到多个信号后,将信号发送到电脑,经过...
李刚李学杰杨楚鹏蔡观强唐江浪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峡谷地貌形态特征与成因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多波束水深及高分辨率数字单道地震测量手段,对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进行了精细地形和浅部地层结构探测,认为研究区存在4条海底峡谷及3条槽谷。其外形呈喇叭型或直线型,规模不等,长度为8~25km,宽度为1.5~4km,下切深度最大可达175m。研究区浅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U1和U2两套层序。地层总体上以高频、强振幅、中—高连续、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为主,但在峡谷区层序U2则以杂乱或低连续反射为特征。在详细分析峡谷与槽谷地貌形态及浅地层地震反射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神狐海域浅地层发育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BSR及滑塌体,水合物的分解导致地层滑塌并发生塌陷,在NW向构造以及底流冲刷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本区形态各异的峡谷及槽谷地貌。其形成时间推测为第四纪,属幼年期阶段。
陈泓君蔡观强罗伟东吴峧岐黄磊李丽青
关键词:峡谷地貌
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Ba的地球化学特征
蔡观强邱燕彭学超张玉兰钟和贤
南海沉积物物质来源研究的意义及其进展被引量:15
2011年
南海是典型的边缘海,其沉积物记录了南海古海洋演化、东亚季风演化和区域构造演化等重要信息。南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研究,不仅可以深化边缘海沉积作用过程的认识;同时,为重建南海古海洋演化、探索东亚季风演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南海北部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北部大陆,主要输入河流包括珠江、红河以及台湾岛内河流;而长江物质以及东部吕宋岛弧也可能为南海东北部和东部沉积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南海南部沉积物主要来自于西部印支大陆和南部巽他陆架、加里曼丹岛。南海东部和中部深海盆地,沉积物中的自生沉积矿物和火山碎屑物质含量明显增多。南海沉积物来源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南海的环流和气候,对陆源物质进入南海后的扩散方式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升降旋回对历史时期的物源演化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运用沉积物的矿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多元判别指标的物源综合分析,识别出沉积物中各主要粒级组分所蕴含的物源信息,才能有效估算各源区的贡献和模拟各端元碎屑物质进入南海后的迁移与堆积。
蔡观强彭学超张玉兰
关键词:沉积物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沉积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古环境记录被引量:37
2009年
分析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沉积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沉积碳酸盐δ13CPDB值介于-2.45‰~+6.44‰之间,平均值为+2.43‰;δ18OPDB值介于-13.98‰~-5.68‰之间,平均值为-9.47‰。δ13CPDB、δ18OPDB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指示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东营凹陷为相对封闭的湖泊环境。在纵向上,沙三段沉积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发生了负漂移,具有最低的δ18OPDB和δ13CPDB,而沙二段沉积碳酸盐具有最高的δ18OPDB和δ13CPDB。东营凹陷古近系湖泊沉积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是沉积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指示了区域古气候条件由沙四期的干旱气候,向沙三期的湿润气候转变,至沙二期,气候又经历了短暂的干热阶段。东营凹陷沙河街期的沉积环境特征直接控制了各阶段发育的泥质岩类型及其沉积有机质特征。
蔡观强郭锋刘显太隋淑玲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组成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沉积岩环境记录
南海中北部表层沉积硅藻的高分辨空间分布及其与现代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通过对南海中北部1266个站位19种硅藻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因子偏好的研究,查清了南海中北部沉积硅藻高分辨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探讨了硅藻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南海北部陆架和西部陆架表层沉积硅藻以广温的半咸水潮间带种或沿岸种和咸水半咸水浅海种为主,珠江口以东的粤东北部陆架Paralia sulcata呈集中分布,粤西北部陆架多样性最佳,Cyclotella stylorum相对富集,西部陆架则以Cyclotella striata占显著优势。北部陆坡和西部陆坡以热带浮游远洋种为主,其中Azpeitia nodulifera和Nitzschia marina分别在琼东南陆坡、西部陆坡和东北部陆坡占优势地位,Chaetoceros messanensis、Fragilariopsis doliolus集中分布于北部陆坡。深海盆以热带浮游远洋种为主,A.nodulifera最具优势,其次为N.marina,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Thalassiosira eccentrica在吕宋海峡入口、深海盆东部和东南部礼乐岛坡集中分布。硅藻种和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热带远洋种与表层海水温度显著正相关,广温广布种与温度和盐度呈一定正相关,多数沿岸种和浅海种与盐度显著负相关。硅藻组合与海洋流系控制下的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可分为6个硅藻组合,其中陆架区3个组合主要受到盐度和营养盐(NO3,PO4,SiO4)浓度的影响,陆坡区2个组合主要受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营养盐(PO4)浓度的影响,而深海盆硅藻组合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对比前人研究,本文提高了对南海沉积硅藻空间分布认识的分辨率,充实了研究相对薄弱的西部陆架和深海盆的最新资料,佐证并修正了前人基于少量数据而得出的硅藻组合分区认识,消弭了前人观点的分歧。生物因素和沉积过程会使沉积硅藻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更为复杂。
李顺吴聪吴聪荆夏陈炽新蔡观强荆夏张江勇李学杰张金鹏
关键词:南海中北部硅藻环境因子表层沉积物
海洋锶物质来源及其同位素组成研究的进展及应用
2010年
自1948年瑞典地质学家Wickman提出锶同位素地层学开始,海洋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在探索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古海平面、古气候变化和全球性构造运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简述了目前海洋锶同位素的应用,并回顾了海洋锶物质来源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历史,综述了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锶物质来源研究一直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早期以陆源锶研究为主,获得了大陆众多主要河流的锶同位素组成数据,并估算了全球河流锶通量和组成特征。90年代以后,在大洋钻探计划和深海钻探计划的带动下,幔源锶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集中探讨了洋中脊高温热液与洋壳玄武岩的作用机制和向海洋输入的锶通量,初步认为海水与洋壳玄武岩主要发生同位素交换,同位素交换率随深度而降低,但玄武岩锶含量基本不变。与此同时,洋中脊侧翼和与弧相关环境洋壳的低温热液系统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蔡观强
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分析了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这些沉积物与大陆上地壳相比,具有相对低的Zr、Sc、V、Nb、Hf、Th、REEs含量,而Co、Cu、Ni、Ta、Rb、Cs、Sr、Ba的含量稍高;深海区表层沉积物比陆坡区具有较高的Co、Zr、Sc、V、Nb、Hf、Ta、Th和REEs,陆坡区表层沉积物相对高的生物碎屑组分对这些元素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稀释作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显示绝大部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主要受陆源组分的控制,Th、Cr、Co、Sc、Nb、Zr、Hf和REEs等不活动元素之间的比值特征,并没有受到风化作用、海流搬运作用和海洋自生组分稀释作用的影响,较好地保存了源岩的化学组成特征。因此,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La/Sc、Th/Sc、Th/Cr、Th/Co比值和稀土配分曲线特征,指示这些沉积物的源岩具有陆壳成分的特点,以长英质岩石为主,缺乏深源的基性和超基性岩,火山碎屑物质成分很低,其源区主要为南海西部的印支大陆。陆架区和深海区表层沉积物具有十分相近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指示它们的碎屑物质来源较为相同。
蔡观强邱燕彭学超钟和贤
关键词: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