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波
- 作品数:25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肝脏”信息化教学设计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分析了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肝脏一节的信息化教学。设定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策略,利用多种信息化资源组织教学实施。课前通过微助教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课中利用三维虚拟解剖软件辅助进行肝脏结构讲解和学生亲手实操,让学生对肝脏的形态和微细结构有更立体和清晰的认识,再通过布置肝脏器官位置的拼图组装、胆汁生成和排出路线的流程图连线的“游戏式”任务,活跃课堂气氛,点拨重难点知识。课后布置用X Mind软件绘制肝脏结构思维导图的任务,敦促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
- 范红波
- 关键词:肝脏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 豆类活性肽PA1b研究进展
- 2022年
- 从豆科植物种子中提取的37个氨基酸残基的PA1b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紧凑的小分子多肽,理化性质稳定,对多种提取试剂和蛋白酶不敏感,能杀伤象鼻虫、蚜虫、蚊虫等害虫,具有开发成新型生物杀虫剂的巨大潜力。此外PA1b还是一种激素类蛋白,具有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分化和哺乳动物糖代谢等功能。综述了PA1b的结构、生物多样性、作用机制及异源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 黄欣媛范红波
- 关键词:生理功能异源表达
- 基于Camtasia Studio的交互式微课制作方法——以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例
- 2020年
- 在当前信息化教学全面展开的大环境下,以讲授单个知识点或技能为目标的微课短视频因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编排灵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满足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随时点播学习的需求,作者所在课题组利用录屏和视频编辑软件Camtasia studio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主要知识点制作成简短的微课视频,其制作方法主要涉及PPT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操作视频的拍摄、PPT讲解的录屏、视频后期编辑等操作。
- 黄欣媛范红波
- 关键词:PPT视频编辑
-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对分课堂研究领域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我国对分课堂研究领域当前有较高热度,但研究者之间少有合作,研究的持续性和深度有待加强。对分课堂的研究经历了初期探索、快速增长和质量提升三个阶段,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趋势是教学模式的改良优化、教学方法的融汇创新、教学实践的深入细化和应用范围的广泛扩展。今后的对分课堂研究将继续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 范红波
- 关键词:CITESPACE知识图谱
- PAD课堂在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 2024年
- 为探讨PAD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选取运动、呼吸、泌尿、神经系统四个章节实施PAD课堂教学实践。结果显示,PAD课堂教学班级在这四个单元测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上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对照班级,表明PAD课堂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复杂解剖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PAD课堂提高了其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但也增加了学习压力。PAD课堂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但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 孙小华范红波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
- 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被引量:5
- 2014年
-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过去20多年里,大量衍生系统的出现使得这套双杂交技术体系更加完善和高效,成为研究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病理学等研究领域。对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黄欣媛范红波
- 浅谈本科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被引量:4
- 2017年
- 针对传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缺点,在实验内容设置、教学安排模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以构建目标蛋白质的基因工程菌为主线的一套综合性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项目系统化、课时安排连贯化,以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科研精神。
- 黄欣媛杨新河范红波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基因克隆
-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蛋白质寡聚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ND)的病理特征是蛋白质聚集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形成异常的堆积体而导致神经毒性。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 FC)是研究ND相关蛋白质寡聚化分子机制的重要工具。与其他技术不同的是,Bi FC不但可以在生理环境中对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可视化检测,而且能够提供详细的亚细胞定位信息。本文通过综述Bi FC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ND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探讨该技术对揭示寡聚体和包涵体形成原因方面的潜力,为神经系统疾病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 范红波陈军芳许杰肖严黄欣媛
-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寡聚体
- 孝感市高职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营养行为调查
- 2024年
- 目的:了解孝感市高职院校学生营养基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及营养行为,为今后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样,对孝感市高职院校54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及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营养基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及营养行为。使用BMI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采取食物频率法调查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营养行为的现状。x^(2)检验分析不同情况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的差异。结果:在调查的孝感市高职学生中,肥胖(超重)为7.5%,正常为61.9%,消瘦率为30.6%,男生肥胖(超重)显著高于女生。学生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为53.2%,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营养知识,但不够全面,男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总体低于女生。90%以上的学生认为合理营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维护身体健康、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有必要了解营养方面的知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规范自己的饮食使之更加符合营养要求,女生营养态度优于男生。86.7%的学生饮食规律性好、但在饮食荤素搭配方面表现不佳,喜欢吃荤食,只有38.9%的高职学生在选择食物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营养,说明大部分学生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不科学。不同性别学生每天饮食荤素搭配有显著差异,女生吃素食比率较男生高。结论:应对孝感市高职学生进行营养干预,丰富学生营养知识,养成科学的营养态度,形成良好的营养行为习惯,进一步改善孝感市高职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学生的健康。
- 范红波孙小华
- 关键词:高职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
- 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以“分子生物学”课程为对象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根据“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和分配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借助中国大学MOOC平台,整合多种网上学习资源,开设了专属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根据学生线上自学的学情反馈,重新制定线下课堂的授课和答疑重点,辅以学生授课、现场答题等课堂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SPOC混合式教学改善了“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出现的课时少、学生学习不积极等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 黄欣媛范红波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