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航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关节
  • 10篇韧带
  • 10篇前交叉韧带
  • 10篇交叉韧带
  • 10篇关节镜
  • 6篇单束重建
  • 5篇止点
  • 4篇异体
  • 4篇韧带重建
  • 4篇前交叉韧带重...
  • 4篇交叉韧带重建
  • 3篇韧带损伤
  • 3篇前交叉韧带损...
  • 3篇膝骨
  • 3篇膝骨关节
  • 3篇膝骨关节炎
  • 3篇疗效
  • 3篇镜检
  • 3篇交叉韧带损伤
  • 3篇骨关节

机构

  • 15篇沧州市中心医...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青县人民医院
  • 1篇黄骅市骨科医...

作者

  • 15篇苏航
  • 12篇张磊
  • 10篇张为民
  • 9篇马世云
  • 8篇陈百成
  • 7篇张海森
  • 5篇刘畅
  • 4篇裴宝静
  • 3篇李龙杰
  • 3篇林瑜
  • 2篇王庆海
  • 2篇王怀良
  • 2篇闫文静
  • 2篇王军
  • 2篇马成海
  • 2篇吴金红
  • 1篇田文
  • 1篇苏柯
  • 1篇靳胜利
  • 1篇左炳光

传媒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解剖与传统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解剖与传统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4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传统组(22例,采用传统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解剖组(22例,采用解剖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采用主观功能指标(IKDC、Lysholm评分)和客观稳定性指标(Lachman、轴移试验及KT-1000)比较两组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KDC、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试验和KT-1000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轴移试验术后解剖组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解剖单束和传统单束重建ACL均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但是解剖单束重建在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单束重建。
苏航张磊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前交叉韧带重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治疗兔膝骨关节炎被引量:2
2013年
骨关节炎(OA)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软骨的损伤退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最有效的软骨细胞分裂素,bFGF缓释微球能维持其关节腔内的有效浓度。目前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
张磊马世云张为民王军苏航陈百成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膝骨关节炎缓释微球关节软骨细胞分裂素病理改变
PNF技术在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神经肌肉本体促进(PNF)技术对本体感觉训练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陈旧性ACL断裂病例33例,所有病例进行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应用PNF技术进行术后本体感觉训练。应用Lach—nlall、轴移实验及KT-1000对膝关节稳定性进行评估,应用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16.6个月(13~24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均为I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重建术后1年与术前结果对比,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柬ACL重建术后利用PNF技术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良好。
李龙杰张磊张为民马世云苏航马成海吴金红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本体感觉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留置引流与否的对比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留置引流与否的临床结果。方法:将2008年2月~2013年2月54例陈旧性ACL断裂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的患者分为2组,一组不留置引流(27例),一组留置引流(27例),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肢体周径增加、关节活动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肿形成、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临床结果。结果:无引流组在术后2周患膝周径与术前相比差值显著大于有引流组(P〈0.05),术后4、6周患膝周径与术前相比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引流组术后2周患膝关节活动角度显著小于有引流组(P〈0.05),两组术后4、6周患膝关节活动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1、2、3天,2周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血肿、伤口感染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常规不留置引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张磊陈百成马世云张为民刘畅苏航张海森裴宝静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引流术
关节镜下清理结合微骨折术治疗慢性顽固性跟腱止点炎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结合跟腱止点微骨折治疗慢性顽固性跟腱止点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结合跟腱止点微骨折治疗15例慢性顽固性跟腱止点炎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45~70岁,平均(55.5±8.9)岁;左侧5例,右侧10例;病程18个月至10年。患者均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但效果均不佳。术中在关节镜下使用刨刀清理皮下跟腱表面增生的病变组织,而后用直径1.5-2mm克氏针经皮在跟腱止点进行微骨折术,微骨折间距3-4mm,深度5-10mm,可见到脂滴或血液自微骨折处渗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患足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1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0.6±15.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2±2.8)d;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跟腱断裂及足跟痛症状复发。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7.3±1.6)分、(2.4±1.3)分、(2.3±1_3)分;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38.5±7.8)分、(92.9±6.9)分、(91.6±7.1)分。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AOFAS踝-后足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均对疼痛缓解程度均表示满意;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14/15)。结论关节镜清理结合微骨折术治疗慢性顽固性跟腱止点炎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刘畅张海森李龙杰靳胜利苏航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跟腱足跟痛
胫骨高位截骨术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膝骨关节炎合并髌股关节Iwano分级Ⅰ~Ⅲ级的86例患者,行关节镜及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比较术后髌股关节的软骨改变。所有患者术前查体均为膝内侧疼痛,无髌股关节疼痛,膝正位X线片示内侧间室骨关节炎,髌骨轴位、侧位X线片可见髌股间隙变窄。术中使用关节镜探查髌股关节时,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软骨损伤分级(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将患者分为A组35例(ICRS 0~Ⅰ级),其中男性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5.66±4.66)岁;B组51例(ICRSⅡ~Ⅲ级),其中男性2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5.90±4.44)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胫骨内侧高位截骨矫正力线,建议截骨处愈合后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钢板。比较两组患者在初次截骨手术和再次取出内固定手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髌股关节Kujala评分差异;比较每组患者在截骨前后的Iwano分级和镜下ICRS分级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初次截骨术和再次取出内固定手术时VAS评分、WOMAC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Kujal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截骨手术前后对比,术后髌股关节ICRS分级较术前有增长趋势,但Iwano分级和镜下ICR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劣性检验Kujala评分结果表明B组术后评分并不比A组差。结论对于内翻膝骨关节炎无髌股关节症状的患者,如果髌股关节软骨分级为ICRS 0~Ⅲ级,仍然可采取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短期不会加重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且功能评分得到改善。
苏柯桑卫华王庆海苏航张磊
关键词:胫骨截骨术膝骨关节炎膝内翻髌股关节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33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单束重建,通过胫骨、股骨独立建立隧道将移植同种异体肌腱定位于胫骨、股骨止点的中点并固定。应用Lachman和轴移实验及KT-1000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均未发现免疫排异反应及过敏反应。术后1年随访结果:术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利用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ACL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
张磊陈百成马世云张为民苏航张海森林瑜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同种异体肌腱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髓道扩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固定方式固定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骨隧道扩大的情况。方法:动物实验,24只12月龄山羊。采用自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采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横穿钉、Rigidfix和Endobutton固定。术后24周时取材,...
刘畅裴宝静张海森李龙杰苏航王怀良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皮质骨
关节镜下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及围手术期处理
张磊张为民苏航闫文静左炳光马成海吴金红
主要研究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方法,成熟度比较高。尸体力学研究数据显示位于股骨、胫骨解剖止点中心定位髓道的单束重建可以更好的回复胫骨前移和旋转稳定性。课题组通过临床随访证实了关节镜下胫骨、股骨独立隧道止点中点单束重建...
关键词: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胫前肌腱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胫前肌腱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腱和异体胫前肌腱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满1年的病例。自体腘绳肌腱(简称自体组,32例)和同种异体胫前肌腱(简称异体组,21例)行前交叉韧带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手术。利用客观指标(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表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表进行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愈合,无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年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IKDC膝关节评分和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胫前肌腱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取得优良的近期临床效果。
张磊陈百成马世云张为民苏航闫文静左炳光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前交叉韧带移植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