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喜改
- 作品数:33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葛根素治疗噪声性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持续性的噪声刺激可引起人耳听力的损害,导致噪声性聋。其机制是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在噪声刺激下发生变性、坏死的结果。曾有用复方丹参、舒血宁等中成药治疗噪声性聋的报道,我们应用葛根素联合鼓室内注射治疗噪声性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 陈月华杨莉萍刘擎芝汪贺媛苏喜改
- 关键词:葛根素噪声性聋鼓室内注射耳内镜
- 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葛根素治疗噪声性聋临床研究
- 陈月华汪贺媛刘擎芝杨莉萍苏喜改赵宁赵辉明蔡丽
- 通过鼓室内注射葛根素治疗噪声性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噪声性聋开辟了新的途径。该课题选择了先进的研究技术,做了临床观察,且有相关文章发表于国内核心杂志。课题立题新颖,有实验对照。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率先应...
- 关键词:
- 关键词:噪声性耳聋葛根素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与肺癌被引量:4
- 2011年
-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呈日渐上升趋势,而治疗效果却不令人满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肺癌治疗的主要靶点之一,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从VEGF及其受体家族的构成,在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目前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治疗和研究现状作详细综述。
- 何萍张燕马志乾王瑜玲苏喜改齐万争
- 替米沙坦和吲哒帕胺联用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英文)
- 目的: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非肽AngⅡ受体拮抗剂。它选择性、不可逆的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而不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的其它受体系统。吲哒帕胺可以通过抑制肾皮质稀释段对钠的重吸收达到利尿效应,从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临...
- 王明霞李巍巍王敏苏喜改侯娟杜文力牛玉凤
- 关键词:替米沙坦吲哒帕胺药代动力学联合用药
- 文献传递
-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杨瑛苏喜改
- 关键词:中草药副作用
- 3种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为临床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采用辅助化疗方案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筛选,共选出86例分为3组方案,分别为Ⅰ组(28例)顺铂+多西他赛方案、Ⅱ组(29例)卡铂+紫杉醇方案、Ⅲ组(29例)奥沙利铂+左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3种方案进行评价。结果:Ⅰ、Ⅱ、Ⅲ组的成本分别为11 340、12 609、13 701元,有效率分别为96.4%、93.1%、93.1%,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7.63、135.43、147.16,Ⅰ组每增加1个单位效果比Ⅱ、Ⅲ组分别节省384.55、715.45元。结论:Ⅰ组方案具有相对较高的药物经济学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冯立宁武智聪何萍焦玲苏喜改
-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辅助化疗食管癌根治术成本-效果分析
- 参麦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预防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对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性作用。方法73例需联合应用蒽环类化疗药物(阿霉素或表阿霉素或吡柔比星)的恶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常规化疗同时伍用参麦和香丹注射液,对照组单用化疗。化疗4个周期后对比患者临床变化、心功能改变、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变化,并比较2组出现心肌毒性时的累积剂量。结果预防组在保护心功能、改善心电图、心肌损伤指标比对照组明显好转。而且出现毒性反应时的累积剂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对蒽环类化疗药物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董建红张燕苏喜改吴琳
-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香丹注射液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
- RP-HPLC法测定龙胆泻肝制剂中马兜铃酸A含量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 1.RP-HPLC法测定龙胆泻肝制剂中马兜铃酸A含量 龙肝泻肝为中国传统名方,也是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品种.该方剂包括三种制剂即丸剂(水丸、蜜丸)、口服液和片剂,均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
- 苏喜改
- 关键词:RP-HPLC龙胆泻肝马兜铃酸A
- 文献传递
-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63例分析
- 201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资料,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63例ADR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5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引起ADR53例;抗菌药物引起ADR37例;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最多22例,其次是皮肤系统损害。所发生ADR均治愈或好转。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开展ADR监测工作,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是减少ADR发生的关键。
- 王华新苏喜改张丽英
-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超敏综合征1例
- 2008年
- 张丽英苏喜改
- 关键词:药物过敏柳氮磺胺吡啶尼美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