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业强

作品数:20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同化
  • 3篇南海北部
  • 3篇环流
  • 2篇年际
  • 2篇年际变化
  • 2篇吕宋
  • 2篇吕宋海峡
  • 2篇南海环流
  • 2篇南海西北部
  • 2篇个例
  • 2篇个例分析
  • 2篇SST
  • 1篇地波
  • 1篇地波雷达
  • 1篇地形
  • 1篇电子设备
  • 1篇冬季风
  • 1篇动力过程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断面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科学院深...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20篇舒业强
  • 12篇王东晓
  • 7篇王强
  • 6篇陈举
  • 5篇谢强
  • 4篇隋丹丹
  • 4篇何云开
  • 4篇陈更新
  • 3篇俎婷婷
  • 2篇程国胜
  • 2篇彭世球
  • 2篇蔡树群
  • 2篇李毅能
  • 2篇陈荣裕
  • 2篇曾丽丽
  • 2篇肖贤俊
  • 2篇尚晓东
  • 2篇石睿
  • 1篇兰健
  • 1篇毛华斌

传媒

  • 6篇热带海洋学报
  • 4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3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水文调查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探索海上观测平台共享机制,发挥国内多方科研力量的综合优势,加强海洋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考察船2004年起开始实施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观测计划.该计划以珠江河口和南海北部海洋多尺度海洋动力和环境过程为观测对象,以提高认知和预测自然与人类活动对南海近海生态系统影响的能力为目标,为南海海洋管理可持续发展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曾丽丽王强谢强施平杨磊舒业强陈举隋丹丹何云开陈荣裕王东晓
关键词:南海北部水文调查航次海洋动力
基于CORA资料的中国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1986—2008年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再分析产品(CORA),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分析了海表面温度(SST)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并用相应的SODA、AVHRR以及Levitus资料对CORA做了对比评估。相比于AVHRR而言,CORA资料SST的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SO-DA,相比Levitus资料而言CORA资料温度盐度的均方根误差随深度的变化皆小于SODA。CORA与SODA资料相比,两者前3个模态的时空分布大体一致,区别在于CORA资料能更好地反映参量的一些细微特征。结果表明,CORA资料能很好的刻画中国近海SST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尤其是黑潮流经区域SST的局地变化特征。季节EOF第二模态显示的是SST对由风引起的潜热释放的响应特征。第三模态刻画了冬夏转换季的分布特征,主要揭示了东北-西南走向的锋面特征。SST年际变化与ENSO密切相关,区域平均的南海SSTA与Nino指数的吻合程度CORA优于SODA。
武扬程国胜韩桂军舒业强王东晓
关键词:SSTEOF
海洋数据同化技术在南海区域的应用研究
2009年
海洋资料同化是运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地确定海洋的状态。因而海洋资料同化能有效的将现有的海洋观测融入海洋模式中,提供时空分布更加完善的分析资料。近年来,南海的卫星观测资料以及航次实测资料不断增多,计算机资源不断丰富。利用海洋数据同化方法,这些资料能极大地改善南海海洋数值模拟,为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分析数据。在有关国家科技计划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的南海海洋数据同化方面的基础性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在南海海域建立了基于最优插值、集合卡曼滤波、集合卡曼平滑等同化方法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
舒业强王东晓
关键词:数据同化
南海中深层动力格局与演变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最大边缘海,在季风、海峡水交换以及复杂地形影响下,南海环流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结构以及远强于大洋的混合特征.理论与观测表明,南海内潮、内孤立波以及强风等过程是强混合的动力来源.在南海强混合作用下,南海发育了活跃的中深层动力系统,一方面促进了南海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另一方面调控上层风生环流,使得南海环流显著区别于其他热带与副热带海盆.南海活跃的中深层环流所具有的物质搬运能力又显著影响着南海的地质沉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中国对深海研究持续投入,在南海中深层环流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章就该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南海深海环流未来研究设想进行初步探讨.
王东晓王强蔡树群尚晓东彭世球舒业强肖劲根谢晓辉张志伟刘志强兰健陈大可薛惠洁王桂华甘剑平解习农张锐陈慧杨庆轩
关键词:湍流混合
南海冬季风潮背景下热带气旋诱导的近惯性振荡:Mirinae(0921)个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南海是热带气旋多发的海域,热带气旋过境在海洋上层激发的近惯性振荡近年来备受关注。文章利用一个位于南海西北部的锚定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检测到了热带气旋Mirinae由东向西横穿南海时在锚定点产生的显著的近惯性振荡。与以往研究热带气旋激发显著近惯性振荡的文献相较,Mirinae强度较低,移动速度较快,距离观测点较远。对ADCP所测流速进行旋转小波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处于这种条件下的Mirinae也在观测点激发了显著的近惯性振荡。研究发现,Mirinae自东向西横穿南海时,正处于南海冬季风盛行的时期,Mirinae北部旋臂与该盛行的东北季风方向一致,二者相融,东北季风强度增大,方向发生变化,间接使得主要在其控制下的观测点上方的风场在大小和方向上产生了突变,而且风速矢量随着时间也呈顺时针偏转,从而在锚定点产生显著的近惯性振荡。平板模式的结果支持这一观点。
万云娇陈更新舒业强王强陈荣裕王东晓
关键词:冬季风
菲律宾海底层水体在1990s—2010s之间的暖化被引量:3
2018年
跨菲律宾海的重复断面水文观测揭示:菲律宾海底层水体从1990s到2010s增暖了0.002~0.01℃。在西马里亚纳海盆和四国海盆,较冷的下层绕极深层水(Lower Circumpolar Deep Water,LCDW)减少,较暖的LCDW增加;而在菲律宾海盆,较冷的变性LCDW减少,较暖的变性LCDW增加。菲律宾海盆4000dbar的热通量是0.0413W·m^(–2),而西马里亚纳海盆和四国海盆的是0.0221W·m^(–2)。菲律宾海盆由于深层海洋热膨胀引起的局地海平面上升速度是0.0621mm·yr^(–1),而西马里亚纳海盆和四国海盆的是0.0333mm·yr^(–1)。
黄财京谢强谢强陈举舒业强
关键词:菲律宾海
与南海西边界流有关的区域海洋学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从动力学角度,回顾了与南海西部主流系及其涡旋研究有关的南海物理海洋学的进展.主要内容涉及南海西边界流漂流浮标观测、西边界流源区涡旋遥感观测、西边界流源区跨陆架交换、涡流相互作用、西边界流年际变化、西边界流区海气相互作用、南海贯穿流等方面的进展.西边界流是一个强流系,其与季节和年际变化相关的结构特征、变率及跟某些动力过程的关联有待研究.在西边界流变率、涡旋环流相互作用、海气过程以及南海贯穿流取得了以下成果:(1)利用漂流浮标观测样本对南海西边界环流进行分析,指出南海西边界表层环流在到达越南中部沿岸后伴随着流幅变窄的同时流速加强;探讨了南海北部环流变化机理,定量诊断南海西边界流北支冬季逆风流产生的动力机制;利用航次数据对18°N断面的经向地转流进行诊断,表明南海西边界流的经向输送年际变化明显;(2)结合航次观测数据,对2003/2004年冬季南海北部2个反气旋涡旋和2007年夏季18°N附近的3个反气旋涡旋进行研究,指出冬季2个涡旋产生后以罗斯贝(Rossby)波速度(约0.1m/s)沿北部陆坡向西南方向传播,并初步揭示了南海西边界环流与夏季3个涡旋的相互作用;南海北部陆架区涡旋西南向传播最大(最大为0.09m/s),而越南以东海域涡动能(EKE)最大,这都说明涡旋活动与南海西边界流存在强的相互作用;(3)发现南海西边界流附近海表面温度(SST)强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此区域冬季SST季节内变化会使潜热季节内信号减弱20%;(4)探讨了南海贯穿流的长期变化特征以及与整个太平洋环流系统的相互关联.
王东晓刘钦燕谢强贺志刚庄伟舒业强肖贤俊宏波吴湘玉隋丹丹
关键词:西边界流季节内变化
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8年
受季节性反转的季风强迫、海峡水交换、地形等影响,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呈现复杂多变的形式.南海北部陆坡流、南海暖流、沿岸流及其与之相关的上升流(夏季)和下降流(冬季)系统等构成了南海北部典型的流系.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黑潮入侵南海、季风、地形、冲淡水浮力热力效应等因素在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中的作用.指出南海北部内区海盆与陆架陆坡流的动力联系、南海暖流是否稳定存在、冬季下降流时空特征及其物质能量输运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舒业强王强俎婷婷
关键词:南海北部
南海西北部环流及其与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观测研究
王东晓陈荣裕尚晓东蔡树群曹文熙王盛安齐义泉陈偿王式政何松明陈举吴梅林陈更新舒业强毛华斌李毅能石睿何云开曾丽丽储小青
该项目首次在南海西北部建立了长时间序列、多学科交叉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结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形成了空间良好覆盖、垂向海面至海床全深度、动力-环境-生态三结合的南海西部和北部海洋中尺度环境观测系统;对取得到的观测资料,第一...
关键词:
关键词:数值预报系统
春季台湾海峡西南部南海暖流起源:海水氧同位素示踪被引量:1
2020年
海水氧同位素(δ^18O)是示踪水团起源和混合过程的重要指标.文章依据台湾海峡西南部水文观测、HY-COM分析资料及海水氧同位素数据,探讨了台湾海峡西南部南海暖流的水体来源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黑潮次表层水能够入侵至台湾海峡西南部陆坡区,并在陆坡处伴有爬坡涌升现象.δ^18O-盐度关系进一步表明,春季台湾海峡西南部南海暖流起源于黑潮次表层水入侵南海形成的陆坡流爬坡偏转,而非来源于海南岛东侧形成的南海暖流西段.此外,浙闽沿岸流朝南延伸影响可至台湾浅滩处,并在台湾浅滩西侧约23.5°N处离岸输送对南海暖流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也进一步揭示,海水氧同位素相比传统温盐点聚图和HYCOM分析资料对水团的运动和起源判别更敏感,它们结合可以更可靠地示踪陆架水团混合过程.
陈东钰连尔刚舒业强杨守业李亚龙李超刘鹏飞苏妮
关键词:氧同位素黑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