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文征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主题

  • 4篇小说
  • 3篇文学
  • 3篇华裔
  • 2篇文化
  • 2篇莫里森
  • 2篇华裔作家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短篇小说集
  • 1篇新作
  • 1篇印第安文化
  • 1篇中国文学
  • 1篇身份建构
  • 1篇天堂
  • 1篇图书
  • 1篇图书馆
  • 1篇图书馆协会
  • 1篇祖籍
  • 1篇文化建构
  • 1篇文化语境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

作者

  • 6篇胡文征
  • 2篇潘守文

传媒

  • 3篇外国文学动态
  • 2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0
  • 1篇199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爱药》看当代印第安民族文化建构被引量:1
2012年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选择和建构的结果,关乎该民族的生死存亡。厄德里克的著名小说《爱药》探讨了当代北美印第安民族内部成员之间如何共处,呈现了印第安民族文化建构过程中的四种文化形态:纵欲轻生的原始文化、苟且偷生的保守文化、爱生护生的女性文化和兼收并蓄的创新文化。小说揭示了爱在凝聚民族力量方面所发挥的巨大潜能,其价值超越了印第安文化范畴,具有普适意义。
潘守文胡文征
关键词:厄德里克《爱药》印第安文化
加拿大华裔作家林浩聪的获奖小说《放血与神奇治愈》被引量:3
2008年
2006年11月,加拿大华裔作家林浩聪(VincentLam)以其处女作《放血与神奇治愈》(Bloodletting & Miraculous Cure,以下简称《放血》)摘取了加拿大文学大奖——吉勒奖(Giller Prize)桂冠,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林浩聪祖籍广东,七十年代其父母从越南移民加拿大。
胡文征
关键词:加拿大文学华裔作家小说祖籍
另一个托妮·莫里森?
1997年
另一个托妮·莫里森?胡文征今年第一期《外国文学评论》上吕炳洪《托妮·莫里森的〈爱娃〉简析》(以下简称《简析》)一文,材料融通,第二部分的分析颇令人信服。可惜一涉及小说本文,则十有八九经不起推敲,似乎在谈另一个托妮·莫里森,另一个《宠儿》①。一、两段引...
胡文征
关键词:《宠儿》中国文学小说离家出走
加拿大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华裔身份建构——评林浩聪的《放血与神奇治愈》被引量:2
2009年
族裔身份是族裔关系的总和。华裔加拿大作家林浩聪的小说《放血与神奇治愈》表达了新一代华裔加拿大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赞赏与偏爱,对主流社会白人文化进行反写,并把揶揄的对象扩大到与华裔同台竞争的印度裔。小说表明,即使在多元文化主义兴盛的时代,文学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民族竞争话语权的舞台。
潘守文胡文征
关键词:多元文化华裔文学
评加拿大华裔作家方曼俏的小说被引量:1
2010年
每年的五月,是加拿大的"亚裔文化月"。2009年5月23日,加拿大中国笔会(Chinese Pen Society of Canada,简称CPSC)在多伦多举办了"文学的回归"大型文学活动,著名华裔作家方曼俏(JudyFongBates)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笔会活动,并讲述了她的创作历程。方曼俏是短篇小说集《中国狗》(1997)和长篇小说《午夜龙记》(2004)的作者,其中《午夜龙记》获美国图书馆协会的阿列克斯奖(2005)。
胡文征
关键词:华裔作家长篇小说文学活动短篇小说集
托妮·莫里森的新作《天堂》
2000年
1997年,Knopf 公司出版了托妮·莫里森的《天堂》,这是莫里森自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一部新作。小说一经发表,即成为书店的畅销书。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夫莱在她主持的“读书俱乐部”节目中热情推荐这本书,很快吸引了大批读者和批评家。布鲁克·阿伦在《纽约时报书评》撰文,称小说“
胡文征
关键词:文学评价小说莫里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