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羽佳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纤毛
  • 4篇纤毛虫
  • 4篇毛虫
  • 3篇纤毛器
  • 3篇纤毛器微管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标记
  • 2篇扫描电镜术
  • 2篇显微观察
  • 2篇激光
  • 2篇激光共聚焦
  • 2篇共聚焦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2篇超微结构观
  • 2篇超微结构观察
  • 1篇射出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纤毛虫
  • 1篇念珠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翟羽佳
  • 3篇顾福康
  • 3篇倪兵
  • 2篇范鑫鹏
  • 1篇张小翠
  • 1篇杨林颖

传媒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纤毛虫施氏腹柱虫细胞纤毛器微管的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应用荧光紫杉醇荧光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显示,土壤纤毛虫施氏腹柱虫(Gastrostyla steinii)细胞纤毛器微管胞器中,口围带和波动膜后端汇合处含口底托架及口后微管束;额腹横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左、右缘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横微管束和基部微管芽。与目前了解的纤毛虫同类微管结构相比较,施氏腹柱虫显示出其适应于土壤环境而与水生纤毛虫有所区别的一些基本特征,其棘毛基部微管的组成及定位具有该种土壤纤毛虫细胞的特异性。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全部保留,老的或先存的微管结构对新结构的发生和形成具有定位和物质贡献的作用,且老结构在新结构分化和成熟期间也经历着行使相应的生理功能及逐渐退化的过程。
翟羽佳范鑫鹏杨林颖倪兵顾福康
关键词:土壤纤毛虫
纤毛虫施氏腹柱虫的超微结构观察和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对术对纤毛器微管的观察
土壤群落中较小的一个类群是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纤毛虫在原生动物中是较高等的生物。土壤环境有其特殊性,所以生活在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一般都是小型的生物,而体型大的纤毛虫则较难找到。对于土壤纤毛虫的研究中国起步较晚,并且关于土壤纤...
翟羽佳
关键词:扫描电镜术
文献传递
纤毛虫施氏腹柱虫细胞纤毛器微管的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
倪兵翟羽佳范鑫鹏顾福康
纤毛虫念珠异列虫射出胞器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应用扫描电镜术和透射电镜术显示,纤毛虫念珠异列虫(Anteholosticha monilata)的射出胞器早期发生在细胞质深处,附近有不同类型的囊泡结构。成熟后射出胞器向表膜迁移,结构由不同电子密度片层的体部、结晶状的中心轴杆部和多层膜的帽部组成。受外界刺激时胞器冲破皮层射出,形态呈"蘑菇"状。据上述观察结果推测:该射出胞器具有防御作用,它可能起源于高尔基体活动产生的小泡;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纤毛虫中,其射出胞器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化特征。
张小翠翟羽佳倪兵顾福康
关键词:纤毛虫扫描电镜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