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罗莉

罗莉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皮损
  • 3篇动脉
  • 3篇皮肤
  • 3篇皮肤镜
  • 2篇心率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X线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对比剂
  • 1篇心电
  • 1篇心电门控
  • 1篇血管成像检查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术
  • 1篇乳腺

机构

  • 9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9篇罗莉
  • 4篇黄红云
  • 4篇巩毓刚
  • 4篇蒲红
  • 3篇李灵
  • 3篇卢葳
  • 3篇赵蓓
  • 3篇陶客言
  • 1篇刘丹
  • 1篇胡梅
  • 1篇周夕湲
  • 1篇印隆林
  • 1篇刘裔莎
  • 1篇王倩
  • 1篇姚玲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情况及原因。方法我院2005年1~2月行CT增强扫描的155030例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统计注射对比剂发生渗漏的情况并分析原因。结果 155030例患者中发生外渗151例,其中使用钢针发生144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7例;普通增强发生147例,CT血管成像(CTA)增强发生4例。使用钢针的渗漏发生率明显高于使用静脉留置针(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渗漏有多种原因,预防渗漏应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巧及工作责任心,发生渗漏要积极快速地进行有效处理。
黄红云罗莉姚玲胡梅蒲红
关键词:CT增强对比剂渗漏护理注射
不同心率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相位窗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不同心率下最佳相位窗的选择。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扫描,扫描后数据分别按R-R间期10%、20%、30%、40%、50%、60%、70%、80%、90%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图像行MPR、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利用Inspace软件及Circulation软件分析,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扫描时记录心率,100例患者心率小于等于60次/min为1组,心率大于60次/min而小于等于80次/min为2组,心率大于80/min而小于等于100次/min为3组,心率大于100次/min为4组。分析观察不同心率组的各时相冠状动脉评分趋势。结果 1、2组70%相位图像质量最好,3、4组40%相位图像质量较好。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心率越慢图像质量越好,心率越快图像质量越差。最佳时相的选择可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
黄红云蒲红陶客言罗莉
关键词:冠状动脉X线计算机心率
乳腺少见肿瘤的X线及超声表现
刘丹罗莉唐娟刘裔莎
44例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分析
巩毓刚罗莉卢葳赵蓓沈柱李灵
以紫癜样皮损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分析
巩毓刚罗莉李灵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不同心率对心电门控方法选择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选择不同的心电门控,以达到最佳的图像质量和最小的射线剂量。方法对100例不同心率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电门控扫描,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及Circulation软件分析。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根据不同心率采用不同的心电门控,尽可能使冠状动脉显示良好的重建方法,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则直接重建,评价1 000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占73.3%(733/1 000),2级占14.2%(142/1 000),3级者占12.5%(125/1 000);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选择了不合适的心电门控方法所致。结论心率在70次以下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图像质量较好,辐射剂量低;心率在70~100次之间用选择性回顾性心电门控(R-R间期70%~80%)方法图像质量较好,辐射剂量超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方法;心率超过100次最好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质量较好,但辐射剂量最大,但图像质量好,检查不容易失败。
黄红云印隆林蒲红陶客言罗莉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率血管造影术
44例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分析
目的:近年来不断有幼儿园针扎事件报道,越来越多幼儿家长要求皮肤科医生给孩子“验伤”。针扎伤属于一种物理损伤性皮肤病,临床上对于有明确针扎病史且有典型出血等早期针扎伤表现的皮损容易诊断,但对于病史不可靠,且皮损较为陈旧,主...
巩毓刚罗莉卢葳赵蓓王倩周夕湲沈柱
关键词:皮肤镜
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针扎伤皮损皮肤镜征象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为针扎伤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使用血糖采血针在44例成人手背正常皮肤随机针刺一次,使用皮肤镜连续动态观察针扎皮损第1~5天同一时间点的镜下特征。结果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主要为中央凹陷,周边呈唇样隆起,早期还可表现为线状出血、红晕、线状裂隙、鳞屑、血痂形成,恢复期表现为血痂大部分脱落,红晕大部分消退,线状裂隙大部分愈合,遗留色素沉着和鳞屑。线状出血、红晕是早期诊断针扎伤的敏感性指标,而特异性指标为中央凹陷和周边唇样隆起。结论临床上可将皮肤镜作为诊断针扎伤的有效手段之一。线状出血、红晕等征象可以作为皮肤镜诊断针扎伤的初筛指标,而中央凹陷、周边唇样隆起是皮肤镜诊断针扎伤的特异性征象。
罗莉李灵李灵巩毓刚卢葳赵蓓
关键词:皮肤镜
双源CT头颈部CTA扫描参数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联合动脉成像时调整螺距及阈值,改变触发点,对颅内血管显影的影响。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分为A、B两组行头颈部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A组采用螺距0.9,触发点设在主动脉弓升部,阈值为50 HU;B组采用螺距0.7,触发点设在颈动脉主干,阈值为100HU,比较两组的动脉成像质量和颅内静脉显示情况。所得原始数据均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 IP)、容积再现(VRT)重组,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结果 A组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与B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示颅内静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防止颅内静脉的过度显影优于B组。结论双源CT头颈部联合扫描CTA选择合适的参数对获得较好的图像和降低颅内静脉显影是非常重要的。
黄红云蒲红陶客言罗莉
关键词: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