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振全
- 作品数:25 被引量:214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回龙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自由基代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氟哌啶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固定剂量氟哌啶醇治疗4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周,在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查血SOD含量,并评定BPRS、SAPS和SANS量表。结果:治疗前SOD值与SAPS总分正相关(P<0.05)。治疗后,治疗前高SOD组明显降低,而低SOD组明显增高(P均<0.05)。阴性型亚组中,治疗前SOD值与治疗前后SANS总分差值正相关(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对SOD值有双向调节作用;治疗前患者SOD水平可能预测阴性症状的疗效。
- 张向阳周东丰张培琰张培琰成秀芳苏建民赵玉华成秀芳崔勇张华远高士元阮燕南振国管振全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氟哌啶醇超氧化物歧化酶
- 慢性精神分裂症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与精神病理关系研究被引量:11
- 1997年
- 目的 探讨自由基及其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6例慢性患者和 2 5例正常人SOD含量 ,同时评定BPRS、SAPS、SANS量表。 结果 患者SOD含量明显升高 ,其中BPRS、SAPS高分组比低分组的SOD均显著升高 (P <0 0 5) ,SANS高、低分组之间无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SOD与BPRS、SAPS、SANS量表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张向阳周东丰张培琰苏建民成秀芳张华远赵玉华南振国崔勇刘津高士元管振全朱艺兰阮燕孙丽丽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超氧化物歧化酶病理学
- 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泌乳素的影响被引量:25
- 1999年
-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泌乳素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固定剂量利培酮(6mg/d)治疗慢性、男性精神分裂症30例,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评定PANSS量表,并用放射免疫法测查血浆中泌乳素(PRL)浓度。以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治疗后,患者PANSS总分及其分量表均显著降低;治疗前患者PR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后显著性增高。治疗前后泌乳素差值与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减分值、减分率显著相关。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泌乳素水平有明显影响,而且泌乳素水平与临床疗效相关。
- 张向阳周东丰沈渔邨张培琰管振全成秀芳成秀芳南振国李道石夏明南振国张艳平白京生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药物疗法泌乳素
- 用纸片放射免疫法测定脐带血T_4浓度
- 1990年
- 新生儿甲状腺机能低下的早期诊断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和智力低下。70年代初,Klein等人用测定脐血TSH方法,进行新生儿甲状腺机能低下筛查,以后人们做了大量工作,筛查结果表明新生儿甲状腺机能低下发生率为1/3800~1/8500,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发生率高于此值。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能用于边远地区并易被当地居民接受的新生儿甲状腺机能低下筛查方法,并且观察不同地区脐血T_4浓度。
- 陈光周东丰刘家良管振全王玉凤范肖冬沈渔邨
- 关键词:放射免疫法脐带血液T4
- 精神分裂症免疫指标与精神症状的关系被引量:9
- 1997年
-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评估抗精神病药对免疫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用固定剂量氟哌啶醇治疗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周,在治疗前后测查T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细胞,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治疗前CD3阳性细胞(CD+3)、CD4阳性细胞(CD+4)、CD4/CD8阳性细胞比值(CD4/CD8)和IL-2分泌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人,治疗后CD+4呈显著性增高;治疗前CD4/CD8与SAP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BPRS、SAPS和SANS减分率与治疗前CD+3细胞数均呈显著正相关,SANS减分率与治疗前CD+4细胞数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在改善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也使其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的免疫功能状态相关。
- 张向阳周东丰张培琰张培琰成秀芳苏建民赵玉华成秀芳崔勇张华远高士元朱艺兰南振国孙丽丽崔勇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免疫指标精神症状
- 利培酮、氟哌啶醇对血浆泌乳素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9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泌乳素 (PRL)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ICD— 10和CCMD - 2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按双盲、随机法分为利培酮组和氟哌醇组 ,治疗 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SS)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一次 ;用放射免疫法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PRL浓度。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在PANSS总分及其因子分上均无显著差异 ,但利培酮组症状改善者明显多于氟哌啶醇组 (X2 =3 86 ,p <0 0 5 )。治疗后PRL水平较高、治疗前后差异较大或治疗前PRL水平较高者 ,疗效较好 ,尤其是阳性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均明显增加血浆PRL水平 ;而且治疗前、后血浆PRL水平与疗效相关 。
- 张向阳周东丰沈渔张培琰成秀芳李道南振国白京生石夏明陈建张艳萍管振全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氟哌啶醇疗效
- 氟哌啶醇抗体血清的制备及人血浆氟哌啶醇浓度的放射免疫测定
- 1990年
- 本文应用国产氟哌啶醇制备氟哌啶醇抗原,经对家兔免疫注射制备氟哌啶醇抗体血清,并建立了人血浆氟哌啶醇浓度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经检测,抗体对氟哌啶醇的亲和力、特异性、抗体稀释度、以及放射免疫测定的灵敏度、准确度等均达到国外制备的抗体的水平,并满足氟哌啶醇临床药理研究的需要。已应用此方法在本所及国内其他单位的氟哌啶醇临床药理协作研究。
- 周东丰孙丽丽管振全沈渔邨
- 关键词:氟哌啶醇放射免疫
- 缩胆囊素A受体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家系中的传递不平衡检验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缩胆囊素A(CCK A)受体基因在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是否存在传递不平衡 ,并研究基因型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 10版的 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家系 ,其中父母组 180人 ,患者组 90例 ,非患病同胞组 4 4人 ,散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 2 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研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组。结果 (1)CCK A受体基因在患者组、非患病同胞组均无显著性传递不平衡 ,χ2值分别为 0 6 9和 0 71,P >0 0 5 ;(2 )按性别分组后 ,不同基因型患者的阴性症状严重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在女性患者中 ,A1A2基因型患者的PANSS阴性因子总分秩次 (5 0 90 )高于A2A2基因型患者 (30 6 0 ) ,P =0 0 0 0 ;在男性患者中 ,A1A2基因型患者的PANSS阴性因子的前两项 (N1,N2 )评分秩次 (12 5 9,14 35 )与A2A2基因型患者 (2 4 4 5 ,2 2 95 )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CCK A受体基因不能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功能基因 ,但其影响患者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
- 宋煜青周东丰尉军张向阳管振全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缩胆囊素基因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传递不平衡检验
- 精神分裂症免疫与过氧化物岐化酶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张向阳周东丰张培琰苏建民成秀芳赵玉华南振国崔勇刘津高士元管振全孙丽丽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免疫功能
- 甘草苷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作用被引量:68
- 2006年
- 目的:观察甘草苷对慢性抑郁模型大鼠的疗效,探讨其抗抑郁样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6/07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完成。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根据其体质量采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应激+灌胃双蒸水)、氟西汀组(应激+灌胃氟西汀),以及甘草苷10mg/kg、20mg/kg、40mg/kg组(应激+灌胃甘草苷)。采用慢性应激加孤养造模,应激持续5周,从第3周起进行药物干预。盐酸氟西汀原料药由常州四药公司提供。甘草苷由北大药学院生药学生物技术研究室提供。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血,分离血浆和红细胞,用试剂盒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浆丙二醛浓度。结果:实验中,1只大鼠脚趾受伤,2只造模时意外溺亡,共69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慢性应激大鼠糖水消耗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8.3±0.9),(14.4±0.8)g,P<0.01];治疗后糖水消耗量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甘草苷10、20、40mg/kg组分别为(11.4±1.2),(14.1±1.0),(14.0±0.8)g,氟西汀组为(13.0±1.9)g,P<0.05或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不动时间显著延长[(37±9),(96±10)s,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各组大鼠的不动时间均显著缩短[甘草苷10、20、40mg/kg组分别为(66±10),(26±8),(41±11)s,氟西汀组为(63±8)s,P<0.05或0.01]。③模型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35.4±6.8),(44.5±4.6)μkat/g,P<0.01];甘草苷各组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模型组[20、40mg/kg组分别为(42.2±3.8)μkat/g,P<0.05;(45.3±7.9)μkat/g,P<0.01];氟西汀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④模型组血浆丙二醛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3.4±0.6),(1.9±0.4)μmol/L,P<0.01];甘草苷治疗组血浆丙二醛浓度降低[20、40mg/kg组分别为(2.2±0.9)μmol/L,P<0.05;(1.9±0.7)μmol/L,P<0.01]。结论:甘草苷可�
- 赵志宇王卫星郭洪祝管振全周东丰
- 关键词: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