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英

作品数:80 被引量:395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静脉
  • 27篇导管
  • 21篇护理
  • 20篇置管
  • 20篇中心静脉
  • 14篇肿瘤
  • 14篇静脉导管
  • 14篇静脉置管
  • 12篇化疗
  • 12篇超声
  • 11篇中心静脉导管
  • 10篇中心静脉置管
  • 9篇肿瘤患者
  • 9篇PICC
  • 6篇输液
  • 5篇导管异位
  • 5篇外周
  • 5篇并发
  • 5篇并发症
  • 4篇心电

机构

  • 80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80篇秦英
  • 21篇王国蓉
  • 20篇江群
  • 20篇郭玲
  • 16篇黄敏
  • 13篇廖丽
  • 11篇白桦
  • 11篇郭琴
  • 10篇王关芬
  • 10篇高丽
  • 8篇罗蕾
  • 7篇王芳玉
  • 7篇阳静
  • 7篇何骄
  • 6篇殷利
  • 5篇余启艳
  • 5篇肖红英
  • 5篇江静敏
  • 4篇魏素萍
  • 4篇周颀

传媒

  • 9篇肿瘤预防与治...
  • 8篇中华现代护理...
  • 4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华护理杂志
  • 3篇四川医学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四川肿瘤防治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四川省卫生管...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2篇护理研究(上...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2篇2012全国...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腔中心静脉置管配合便携式化疗泵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2
2010年
化疗药物尤其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应用方法,目前采用小剂量持续给药为最好的给药方式。根据5-Fu在血浆中半衰期短[(10-20)min],持续静脉滴注可取得更好疗效吲。随着便携式化疗泵的使用,化疗泵内的化疗药物剂量大,浓度高,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大。自2008年2月开始,
罗蕾秦英白桦向亚娟
关键词:便携式化疗泵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化疗
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中腔内心电图P波波形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中腔内心电图的P波变化特点,探讨心电图辅助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至12月共876例行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参与本研究。全部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术中采用腔内心电监测技术引导送管,最终导管留置长度以"Peres’formula"定位身高长度为准,术后行导管尖端位置X线定位。对腔内心电图P波特征性改变包括P波振幅升高、双相P波及双峰P波获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76例患者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升高率、双向P波和双峰P波获得率分别为94.2%、17.5%和54.6%,特征性P波获得率即获得P波振幅升高、双向P波或双峰P波其中任意一项的比例为97.8%。在P波振幅增高的825例中,置管到位时振幅增加值平均为(4.2±2.6)mv,其中62.8%的患者在送管至"Peres'fomula"定位长度时出现最高振幅P波,其余37.2%均提前出现最高P波;送管到位时P波的振幅与R波振幅之比P50为0.4。结论不推荐将腔内心电监测技术作为X线诊断的替代方案用于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判断标准。但该技术在置管操作中对帮助判断导管异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经济、便捷、适用性强,可作为颈内静脉置管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技术应用。
秦英郭玲张文斌王国蓉江群
关键词: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
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48
2016年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无症状血栓和有症状血栓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探索无症状血栓发展成有症状血栓的风险.方法 选取2014年4-10月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46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应用多普勒超声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分时段追踪观察,干预组(127例)在置管后第2、7、14、21、28、35、42天定期采用多普勒超声对置管侧上肢静脉进行随访检查,了解有无血栓形成和出现无症状血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对照组(119例)通过观察置管侧上肢有无血栓发生的临床症状,出现症状即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记录有症状血栓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干预组无症状血栓发生率为48.82%(62/127),无一例发生有症状血栓,且中位时间为3d,其中85.48%(53/62)无症状静脉血栓发生在置管后1周内,11.29%(7/62)发生在置管后2~3周,3.23%(2/62)发生在置管后4~6周;对照组有症状血栓发生率为23.53%(28/119),且中位时间为12d,其中32.14%(9/28)有症状静脉血栓发生在置管后1周内,50.00%(14/28)发生在置管后2~3周,17.86%(5/28)发生在置管后4~6周.结论 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大多数为无症状静脉血栓,且发生时间较早.肿瘤患者属于发生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在PICC后立即开展对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性干预和处理,以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罗蕾王国蓉秦英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外周肿瘤血栓形成
B超实时引导下经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B超实时引导下经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技术操作要点,为临床实施腋静脉置管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38 例经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指标包括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以及置管相关并...
王国蓉秦英江群郭玲郭琴高丽
地震致肢体骨折伤员的护理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总结地震灾害致肢体骨折伤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3例因地震导致肢体骨折伤员实施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患肢功能锻炼。结果:灾区伤员在住院过程中通过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和骨折肢体功能锻炼,均顺利康复。结论:做好灾区伤员的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和康复护理对伤员的早日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沈利张健黄敏秦英
关键词:地震肢体骨折护理
基于整合医学模式的头颈肿瘤关键护理技术和管理的系列研究
江静敏杨青蒋艳华李晓霞秦英黄敏王国蓉田昌英张健杨承莲张海霖谢晓清曾定芬李超王朝晖杨雄涛甘朵江宾江华高丽
头颈部恶性肿瘤包括眼、耳鼻咽喉、口腔颌面、甲状腺、颈段气食管、颅底、颈胸交界部恶性肿瘤等。随着肿瘤治疗各种手段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每一种治疗技术都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
关键词:
关键词:头颈肿瘤肿瘤治疗医疗护理管理
2442例PICC置管后采用超声异位检测技术发生导管异位的分析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问题,有文献报道,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约4%~38%,常异位于同侧或对侧颈内静脉、奇静脉、胸廓内静脉、胸外...
江群秦英殷利廖丽郭琴阳静
文献传递
化疗药物输注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化疗药输注过程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我科收治的789例肿瘤患者的15 780次化疗药输注进行分析,以抗肿瘤药毒性的即刻反应为风险控制目标,建立化疗药输注风险控制的管理体系,并对化疗药物使用流程进行设计及实施。结果:化疗药物外渗发生3例(中心静脉置管1例、外周静脉输注2例),占化疗人次的0.019%,心律失常1例,体位性低血压5例,迟发性过敏反应2例,因观察、预防措施及时,均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化疗药物使用管理标准化、系统化,药物使用程序规范化,细节监控严密,信息反馈迅速,提高了护士对化疗输注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了化疗输注过程的安全。
秦英王关芬王国蓉白桦王芳玉
化疗药物输注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
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毒副反应发生较多,而护士在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即指用药一天内出现的即刻反应,主要以过敏性休克、心律不齐、注射部位疼痛等为主。...
秦英王关芬王国蓉白桦王芳玉
文献传递
中心静脉置管应用植入式输液港1例患者的护理
2012年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是通过皮下植入的港体连接导管而建立的中心静脉通道,是一种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的静脉系统,主要是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组成。作为隧道型CVC(经皮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替代产品,于1983年正式在欧洲市场上推出,由介入放射科医生植入。该系统应用无损伤针经皮肤刺入封闭的注射座,形成输液通路,可用于所有的静脉输液治疗,包括输注高浓度化疗药物、胃肠外营养液,输血、
魏素萍黄敏王国蓉秦英余丽娟罗蕾
关键词:并发症生活质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