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样
  • 3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愈合
  • 2篇基因
  • 2篇骨折
  • 2篇骨折愈合
  • 2篇成肌细胞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人胰岛素样生...
  • 1篇人胰岛素样生...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缺损
  • 1篇腔内
  • 1篇腔内注射
  • 1篇缺损
  • 1篇转染
  • 1篇胫骨

机构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齐伟力
  • 3篇梅海龙
  • 3篇王梅
  • 3篇孔抗美
  • 3篇郑浩
  • 1篇黄婷婷

传媒

  • 2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成肌细胞介导的hIGF-1基因转移促骨折愈合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携带外源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体内局部注射对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2只8周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建立左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周围肌肉组织中多点注射0.3ml转基因成肌细胞悬液和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于第2、3、4周每组各处死7只,行HE染色,观察形成骨痂面积的大小和组成成分的变化;术后第2、4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外源性细胞在体内有无存活并表达hIGF-1;术后2、4周行X线摄片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结果各实验组转基因成肌细胞BrdU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各实验组hIGF-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所有实验组外骨痂中小梁骨占骨痂总面积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3、4周经F检验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X线显示第4周实验组有较多骨痂形成,经秩和检验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电镜显示实验组骨生成细胞的数量、活跃程度和胶原纤维的数量、分布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注射转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对小鼠胫骨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郑浩孔抗美王梅齐伟力梅海龙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成肌细胞
关节腔内注射IGF-1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及预防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及预防骨关节炎的作用。方法20只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D4组,每组5只,A、B、C三组分别在膝关节滑车处钻孔造成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以右膝为实验侧,术后向关节腔内注射1mg/ml的IGF-10.1ml,每周1次;左膝为对照侧,与实验组同一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组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1、4、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和Safranin O染色评分,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GF-1及IGF-1R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实验侧软骨缺损处组织的修复情况均优于对照侧,并且实验侧在各组软骨缺损周围的正常软骨未发生明显退变,而对照侧周围软骨在4、8周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周围软骨中IGF-1的表达实验侧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侧4、8周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GF-1R的表达在各组实验侧和对照侧与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在关节软骨缺损早期即行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的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并延缓周围软骨的退变,从而预防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发生。
梅海龙孔抗美王梅齐伟力郑浩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软骨关节骨关节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成肌细胞促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作用被引量:8
2009年
背景:随着基因治疗的研究发展,将转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细胞移植入损伤区,达到该基因在体内的持续表达已可行,并有可能解决骨折患者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等难题。目的:观察携带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体内局部多点注射对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4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完成。材料: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2只,体质量22~25g,建立左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方法:42只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1只。实验组于骨折处周围肌肉中多点注射0.3mL转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成肌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0.3mL生理盐水。分别在造模后2,3,4周每组各随机取7只小鼠处死,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动物骨折部位形成骨痂面积的大小和组成成分的变化;外源性细胞在体内存活及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情况;各组动物骨密度及骨痂细胞生长情况。结果:①实验组转基因成肌细胞BrdU及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阳性,4周实验组平均灰度值虽稍高于2周实验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处周围肌肉中可存活4周以上,并能稳定地分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③实验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外骨痂中小梁骨占骨痂总面积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3,4周经F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实验组骨痂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④电镜观察可见实验组骨生成细胞的数量、活跃程度和胶原纤维的数量、分布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注射转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可以促进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的愈合。
郑浩黄婷婷孔抗美王梅齐伟力梅海龙
关键词: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成肌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