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执兵
-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价值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和DSCT检查。结果:DSCT诊断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4%、98.32%、96.09%和95.52%;诊断软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93.33%、97.78%和80.46%。结论:DSCT对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可有效区分斑块的性质。
- 王执兵刘俊陈少源苏又苏谢培益方红城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内超声粥样硬化斑块
- 心肌梗死后早期猝死的ICD一级预防被引量:4
- 2015年
- 心肌梗死(MI)后早期是心脏性猝死(SCD)的高发时期,置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有确切的防治作用,但并不降低MI后早期的总死亡率。运用高敏感及高特异性的SCD危险分层方法,可筛选MI后早期SCD高危患者,使之最大获益。新的皮下置入式ICD及佩戴式心脏除颤器有望代替置入型ICD,用于MI后早期的患者,帮助其渡过SCD危险期。
- 冯义柏黎明谢培益方红城王执兵陈少源
- 关键词:心肌梗死猝死
- 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4月于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确诊的STEMI患者128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64)和实验组(n=64)。常规组通过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口内联用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实验组通过血栓抽吸导管超选择性到达罪犯病变远端后同等剂量给药。观察患者PCI术后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CTFC)、ST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实验组CTFC和CK-MB降低,ST回落比例和左室射血分数升高,[(27.47±5.58)帧vs.(23.43±4.57)帧]、[(97.63±15.32)U/L vs.(85.44±14.23)U/L]、(65.6%vs.81.2%)、[(42.78±7.80)%vs.(47.5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和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罪犯病变远端注射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临床使用安全性较高。
- 陈少源吴振垣刘荣志王执兵汪惠芝谢培益
- 关键词:血栓抽吸导管维拉帕米替罗非班
- 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评价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拟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20例)、替罗非班IV组(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21例)和替罗非班IV&IC组(静脉和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21例),观察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超声心动图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IV组及替罗非班IV&IC组患者术后CTFC、CK-MB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且替罗非班IV&I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TIMI血流分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住院期间MACE和住院天数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单纯静脉或静脉和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疗效优于未接受替罗非班者,且静脉和冠脉内推注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推注。
- 陈少源方红城谢培益徐素玲苏又苏王执兵陈菲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 Rho激酶抑制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Rho激酶(Rho kinase,ROCK)抑制剂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探讨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70例使用不同剂量法舒地尔的ACS患者周围静脉血清IL-37和ROCK2浓度,其中常规剂量治疗组25例、低剂量治疗组25例及未使用组20例;另选1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入院时ACS组血清IL-37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ROCK2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血清IL-37、ROCK2浓度在4周时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周时ACS患者血清IL-37浓度在法舒地尔常规剂量治疗组较未使用组升高,ROCK2较未使用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法舒地尔常规剂量治疗组左心室功能优于未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CS患者三组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37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有望作为监测ACS患者的指标;其作用可能通过ROCK通路产生。法舒地尔治疗可提高抗炎因子IL-37的浓度,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不良反应无增加。
- 陈少源王执兵王磊陈銮香谢培益方红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RHO激酶法舒地尔
- 血栓、出血:高血压面临的两难被引量:2
- 2017年
- 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血栓性事件是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预防心脑血管的血栓性事件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用于预防血栓事件的抗血小板及抗凝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副作用,血栓与出血是高血压面临的两难。
- 冯义柏黎明谢培益方红城王执兵陈少源
- 关键词:高血压血栓性出血心脑血管抗血小板血栓事件
- 腺苷后适应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腺苷后适应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4例AMI患者按入选条件分为非糖尿病再灌注组(IR),非糖尿病腺苷后处理组(POST),糖尿病再灌注组(DIR),糖尿病腺苷后处理组(DPOST),糖尿病组按入院时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再分为DIR1(HbA1c<7%)、DIR2(HbA1c≥7%)、DPOST1(HbA1c<7%)、DPOST2(HbA1c≥7%)。POST及DPOST组于支架植入前静滴腺苷,IR及DIR组于支架植入前静滴等量生理盐水。检测PCI术前及术后30min冠脉血浆中的MDA、SOD及PCI术后6、12、24及48h静脉血CM-MB水平。结果:6组患者术后MDA值均较术前升高(P﹤0.01),SOD值均较术前降低(P﹤0.01);POST及DPOST组MDA值比IR及DIR组升高较少(P﹤0.05),SOD值比IR及DIR降低较少(P﹤0.05)。术后POST及DPOST组CK-MB峰值较IR及DIR组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时应用腺苷后处理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
- 王芳吴红玲王执兵凌云
- 关键词:腺苷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28
- 2014年
-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28例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服用,对照组每晚给予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服用,连续21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的变化和安全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同等剂量下,瑞舒伐他汀的调脂效果和安全情况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
- 胡鸿妍王执兵
- 关键词:冠心病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降脂